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厂长递过来的是一篇报社的报道,内容就是张为民不顾自身安危,奋勇救人的事情,而且通篇下来十分详细的介绍了他的过往,堪称一代传奇。

从前虽然厂里不少人知道张为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能弄来别人弄不来的物资不说,还懂的人情世故,不到两年时间坐到了副厂长。

可从未有人如此详细的列举他的过往,从他哪里人士,如何混迹到四九城,又是立了什么功,如何加入了轧钢厂,都做过什么大事等一一列举。

兴许这是一篇鼓励人奋进的报道吧,他混迹社会的事迹竟然只是一笔带过。

其实他并不知道,荣誉加身的他,哪怕是报社主编也不敢乱写,这边国家给了你荣誉,那边报社直接抹黑,哪怕是事实,是不是也该打个报告问一下能不能报道?

所以他不太好的事迹直接被过滤了,反而针对他是个孤儿出身通过自己努力,短短时间在四九城站住脚的事情大肆报道。

“厂长,这不是一篇救人的事迹吗?怎么成我个人介绍专场了?”

是的,救人只是一个引语,后面主要讲述的还是他传奇的一生,尤其是针对他一身荣誉做了详细报道。

按说敌特还没抓到,这时候暴露绝非好事,但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错,这篇报道竟然过审了。

不用问,肯定是曾经找他合作不成的某个主任小心眼子,这是暗中给他找麻烦呢。

情报组织跟报社八竿子打不着,文化部更是跟情报组织没有什么过深的瓜葛,但巧合的是两伙人关注的是同一个人,被情报组织发现并且干涉,也就说的过去了。

“哎呀,不要注意这些细节,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一生传奇,被某些新闻大主编十分看好,想对你进行一次专访,而且已经得到了上面的批复,现在就等你点头了。”

听到这话,张为民头皮发麻,这是什么时间?动荡年代里啊,动不动就搞人下台的时候,你让我去出风头?闹呢?

“杨厂长,此事还是罢了,我不是喜欢出风头的人,而且你是了解我的,我对于这些名啊,利的丝毫没有兴趣,与其采访我,不如采访车间里的工人同志,他们才是奋战在第一线的,为国家繁荣富强付出了太多太多。”

“好,不愧是荣获军功的人,讲话果然与众不同。”

杨厂长还没回答,房门口就传来了一声叫好声。

“哈哈,杨厂长,又来叨扰了,刚刚听到了张为民同志的话,一时激动,忘了敲门,请多担待。”

走进来的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戴个眼镜,留着山羊胡,斯斯文文的,身边跟着一男一女,男的高大英武,女的气质出众,有股英气但又带有书卷气,跟冉秋叶那种淡雅不同,她身上的仿佛是进步的光,让人一眼看上就感觉很有朝气。

“张为民同志,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京师日报的主编,我姓王,名博文,你可以叫我名字。”

王博文,王八文,艹,这名字,有水平。

“呵呵,王主编客气了,您痴长我几岁,我可不敢直呼其名。”

这话完全就是捧着说了,什么叫痴长他几岁?明明是比人家张为民大三十来岁,不过这话他爱听。

“哈哈,不要客气,小同志不仅有觉悟,而且一身荣誉,是难得的人才啊,要不是婉蓉发现你这块璞玉,我都不知道,咱们京师竟然有你这号人物。”

“啊,对对对,看我,都忘记介绍了,这是我们报社的实习记者,徐婉蓉姑娘,这位是孟子康同志。”

两个介绍完全不同,一个叫同志,一个叫姑娘,看来这位实习记者徐婉蓉不太简单啊,竟然让主编都一时之间紧张了,导致介绍时都不由自主的用了姑娘这个词。

“张厂长,幸会。”

徐婉蓉主动伸手,跟张为民握了握手。

“徐婉蓉同志,你好。”

跟她握了手,张为民又赶紧跟那个男的孟子康握了握。

几个人熟识后就开始了劝导张为民接受采访,毕竟如此离奇的一个人物竟然是真的,徐婉蓉那天从保卫科科长那里采访过后就回去托人打听他的一切。

得知这一切并不是轧钢厂自导自演,军功也好,荣誉也好,很好查,竟然是真的,而且他的军工竟然被加密了,这说明他立的军功不方便公布。

从小耳聪目染的徐婉蓉顿时明白,这军功不是假的,而是实打实的,说不定比想象的还要危险,所以才加密,当然她也明白此事不宜追究,不然国家也不会加密了。

军功可以不详细说,但他这个人一生可以好好聊聊啊,毕竟如今形势动荡,人心惶惶,许多在职官员都是缩着尾巴做人,生怕被举报,这时候需要一个典型树立信心。

只要你行的端做得正,上新闻都不怕,还紧张个锤子?说白了就是把他推上去,让人安心。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谁爱干谁干,反正张为民不乐意。

张为民直接道了声歉离开了,杨厂长也很无奈啊。

他只是个厂长看不了那么远,根本不知道,这次波动需要多久,那可是差不多十几年啊,这时候他跳出来跟树大招风一个意思。

他要是出来讲几句,的确能安抚一些人不安的心,但他绝对活在显微镜下。

他拥有空间坐标,想甩开人轻而易举,但明明可以不用那么麻烦,他何必吃力不讨好?他又不想上电视。

“不行,这样一个励志的人物,放过了太可惜了,他要是出来说几句话,能鼓励一群人放下不安的心,专心投入工作中,能给国家省去不少麻烦。”

三人从杨厂长办公室出来,徐婉蓉不依不饶跟主编说着她认为对的话。

“婉蓉啊,你还年轻,你不懂,这位同志不简单,他要是不想接受采访,没人可以逼迫他,要知道这位可是在上面都挂了名的。”

王主编之所以说他不简单,那就是之前的报道,竟然是某个部门亲自审核并且通过的,这让王主编意识到,这里面有事。

“不行,我要去一趟父亲那里,让我父亲想办法说服他。”

原来这位徐婉蓉的父亲是主抓国内文化宣传的,也就是说什么新闻能过审,今年有什么主题需要倡导,都是人家主抓,可以说这相当于京师日报的小公主了,惹不起,难怪介绍她时都不自觉的用了姑娘表达敬意。

按理说父亲主管这个方面,家里人就不得从事这个行业才对,但这时候还没有那么健全的规定,不然别说京师日报,其他日报也都是抢着要这位实习记者小公主啊。

可惜,知道她身份的并不多,这位主编也是偶然得知的,不然也不会如此和颜悦色,还为她这篇报道亲自跑来轧钢厂,难道真的只是看重张为民吗?

虽然王主编说的很清楚了,但性格倔强的徐婉蓉还是不甘心,她急急忙忙回了家,缠着父亲诉说起了张为民的事迹。

她父亲相当于文化部的部长了,如此大官,因为女儿的原因,张为民进入了他的视野。

“婉蓉,你能为工作如此用心用力,我很欣慰,可你要知道,你是我女儿不假,但如果这次我帮了你,那么是不是对别人就很不公平?毕竟正如你所说,他要是同意采访,的确可以起到一些稳定人心的作用,那么作为促成此事你的,是不是也算是从侧面成功了?”

“但你的成功,是你努力得来的吗?如果没有我帮你?你还能不能办成呢?你要是成功依靠了家里,你让你的同事怎么看你?”

一句话,徐婉蓉不说话了,是啊,傻子也知道,张为民事迹那么离奇,一旦作为一个榜样上电视,一定能吸引很多人的目光,也能鼓励一帮工人阶级刻苦工作,做好自己就行,间接性激励了不少人,那么她这个促成者不同样是收益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