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是的,最终还是来到了石川村,距离四九城可以说是万里之遥了,为了节省时间,他上了火车没待几天就消失了。

目的也很简单,只要有人看到他上了火车,跟踪他的人没找到关他啥事?

所以跟踪者注定碰到不到张为民。

“你找俺们村长?小同志,你有什么事?你是哪个村子的?”

张为民虽然没有身穿中山装,也就在香江买的普普通通休闲服,但款式绝对是比清一色的蓝装工人服好很多。

所以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而且是陌生人,人家当然要问清楚些了。

“同志,是这样的,我是你们村知青队里钟跃民的朋友,他朋友写信给我,说他出事了,我是特意从京师赶来的。”

听闻此话,这名村民才打消了疑虑。

“越民的朋友啊?欢迎,欢迎来俺们石川村做客,走走走,我带你去见村长。”

村子虽然算小但也绝不算大,几百人的村子还是很容易认全所有人的,毕竟钟跃民都来了几个月了,每个村民都认识,那才正常。

“村长,村长,你快出来啊,人家钟跃民的朋友来了,听说他出事,特意从京师赶过来的。”

听到村民叫唤,村长拿着烟袋锅子,急急忙忙就走了出来。

“李二娃,你他娘的能不能小点声?喊的全村人都听到了,给你说了多少遍了,要斯文,要文明,可你怎么就记不住呢。”

村长骂骂咧咧出了门,见到了大门口的张为民,一米八几的身高,体恤加黑色外套,外加一个牛仔裤,鞋子是登山靴,牛仔裤是自己找人订做的,外套是现成的,靴子就是香江普通的登山靴,牛皮的,主要是这里四周全是山,穿帆布鞋,能累死。

“同志,你是钟跃民的什么人?”

这就是个质朴的大叔,别看他嘴上说着讲礼貌,要文明,不过是传达国家政策,自己又是村长,这才要求村民,但他刚刚可是没少骂娘。

“村长您好,我是钟跃民朋友,我叫张为民,是你们知青郑桐写信让我来的。”

听到他一连说出两个人的名字,村长信了几分,不过依旧警惕道:“有介绍信吗?”

艹,这老头这么警觉吗?还是哥穿的像敌特?

其实他不知道,村民苦,但知青更苦,毕竟虽说是吃大队上的饭,但知青很多就是少爷兵,啥也不会,工分都赚不多,就更吃不饱了。

所以很多地方出现了逃跑的知青,没有介绍信那就当拾荒者,宁愿四处当乞丐,也不愿意留在村里当知青。

看他斯斯文文,又穿着不凡,人家怀疑他身份,也说的过去。

于是萧凡拿出了介绍信,一码是一码,村长怕他犯错误,知道朋友出事,不顾一切来了陕北。

“你好,你好,原来是轧钢厂的领导,真是难以想象啊,你还那么年轻。”

既然是介绍信,当然要把身份和目的交代清楚,所以信上有他的身份,人家一看就知道,好家伙,轧钢厂副厂长,这比他们派出去局长都不差了吧?

老头是村民,并不懂什么官大,但叫领导准备错。

“别别别,您千万别那么客气,叫我名字就成。”

官职是真的,人也是真的,但他可不想被人捧着说话,他来是办事的,不是来耍威风的。

“李二娃,你个没眼力劲的,去地里叫人去啊,没见张为民同志人都来了吗?”

李二娃听到村长让他去叫人,这才想起来去找郑桐几个,刚要走就被叫回来了。

“回来,瞎了你的眼,没见人家张为民拿着行李了吗?你倒是搭把手再去啊。”

李二娃四十来岁,被村长这个七十岁的老头训得跟三孙子似的,论辈分,他还真的管村长叫爷。

“不用,不用那么麻烦,村长,李二娃同志,咱们直接去郑桐的住处吧,我在他院里等他就行。”

村长也知道自己年纪大了,没什么话说的,人家一看也就二十来岁,自己一个老头,确实没什么话题。

“李二娃,带着张为民同志去知青院里,记得沏水,别怠慢了京师来的同志。”

“村长你就放心吧,俺你还不知道吗,俺是那种人吗?”

说着就要上手接过张为民的包裹,这个包裹有多大呢?足足有一米半,像是背着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后背上。

“李二娃同志,不用,不用,我比您还年轻,怎么能让您帮我提行李,你前面走就行我一个人可以的。”

见他坚持,而且也是实话,他也就没有再坚持,一边走一边给他介绍起来了村里的情况,中途遇到了几个小子,李二娃直接让人去地里喊人。

村里尤其是一起生产一起吃饭的时代,村民们还是十分淳朴的,让村里小孩去叫人,他们就真的去了。

“来来来,这大门啊,他们就挂了一个锁,并没有锁门,但房门肯定是锁了,这边是男同志的,那边是女同志的,俺们村穷,只能住砖窑房,让您见笑了。”

砖窑房别看名字不咋地,但冬暖夏凉,当然肯定没有空调房舒服就对了。

砖窑房外面几个知青搭了一个院子,用木材围了一圈,张为民和李二娃就站在院子里,房门上了锁,这知青都是有文化的人,讲究,村里并没有知青的钥匙,怕的就是闹误会。

全村上下没有锁门的,但知青必须锁,就是怕村民有的看不惯知青,去偷他们的粮食。

毕竟虽说知青来是帮村里干活的,但时间不久,没得感情的情况下,尤其是知青啥也不会还要分一口粮食,有人看不惯实属正常。

“为民哥,你这么快就来了?”

郑桐回来了,陪他一起回来的还有另外几个知青。

“接到你写的信,我就赶来了,没耽误吧?”

郑桐竖了一个大拇指,感慨道:“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写的信,没想到,为民哥,你是这个,牛,就冲你这份情意,你这朋友就没白交。”

“屋里说话吧,别再外面站着了。”

听到另一个知青说话,郑桐这才想起来,赶忙拿出钥匙开门。

“二娃叔,谢谢啊,还麻烦你把我哥们带过来,要不一起吃个饭?”

知青和村民是分开吃的,并不是搞分化,而是住的地方距离村里有些远,毕竟是砖窑吗,肯定是村外面,来来回回吃饭不方便,索性给粮食让他们自己做饭了。

这要是其他村民家里发现一个铁锅,自己开火做饭,直接没收不说还要罚款,可知青属于特殊情况,大队上知道这个情况,索性跟城里人一样了,自己开火属于正常操作了。

“给我说说,钟跃民什么情况?”

还不等郑桐介绍一起来的几个知青,张为民先问了一句。

“不急,先喝杯水,润润喉咙,陕北比较干燥,你从四九城赶过来肯定是马不停蹄,肯定累坏了吧。”

接过水杯,喝了一口,他一边喝,郑桐一边说。

“秦岭消失了,没有介绍信,她肯定跑不了多远,她一个女人能去哪里?再说钟跃民都说娶她了,她干嘛离开?抹不开面子?怕人家说她不知廉耻?”

“可大家都是成年人,想婆娘不是很正常吗?”

听闻此话,几个男的哈哈大笑,不仅钟跃民想,他们也想,可是一起来的女知青明显不够分,应了钟跃民那句话,狼多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