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关外土地虽然肥沃,可是这也会导致,秧苗贪青,光长苗不结果,去年那几个大队种的水稻空壳可能就有这个原因。

这个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钾肥。

顾福升知道了这一点,就想到了用草木灰代替钾肥,从最开始放荒就用火烧,草木灰直接深埋回填。

现在这形式,这些实验田,公社上只是发了手册,技术员每半个月会下来做些记录和指导。

其他的全靠他们自己。

顾晓兰看到吃完饭就去捋秧苗的吕老太太,颠颠跑过去,把一块儿大虾酥飞快的塞到她嘴里。

然后笑眯眯的问。

“奶!甜不?!”

这一春天,吕老又瘦了一圈,小老太太瘦的像是一股风都能刮跑了,大伙儿都不让她下地,可这老太太在家待不住。

吕老太太眯了眯眼,这糖过年的时候晓凤拿回来她尝了半块儿,香甜的不行。

“甜!”

吕老太太心里妥帖,看着也黑瘦了一圈的小孙女又道。

“你爸过年给你买的这好东西没啥了吧?!都得瑟了了可没处淘换去!”

顾晓兰嘻嘻乐,她才不怕呢,空间里还有一大袋子呢,回去提着篮子和李银杏顾晓凤跑走了。

三月三,五月五。

五月五,过端午。

五月初三顾福升去了镇上一趟,明里是说镇上有大集,实际上从空间里拿出来五斤江米,打算包粽子,拿回来乔桂英就用水泡上了。

初五一早就让顾晓兰找吕老太太,顾惠兰过来包粽子。

这两个月,顾家人一边忙春耕生产,一有空就收拾房子院子,现在也都有模有样了。

这其中有多少累无法言说,顾晓兰这会儿真的有些佩服这些人,抛下老家的一切,到这里从头开始,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中间那口井是吕老太太全力要求打的,实在是缺水缺怕了。

顾晓兰招呼顾惠兰的时候,顾惠兰上工没在家,李银杏和顾晓凤也不在,顾晓兰已经好几天没看到她们了,忙完春耕,吕老太太让她们给队上打猪草,一天两个工分,回来也得帮着做家务送饭,顾晓兰就送饭的时候能碰到她们。

顾惠兰不在,李老太太就主动要过来帮忙,两个老太太一边走一边唠嗑。

李老太太:“今年节气好,这苞米眼看着要拔节了!”

吕老太太:“可不是?!那河东的姚二家的还说这两年天旱,雨水不勤,我看着挺好,前两天那场透雨,庄稼扎下根,五月旱点也不怕!”

李老太太也点头。

“我问过河东那边过来的老人,这两年关外减产也有七八成年,从来就没绝收过,这回不怕饿死了,也不用逃荒喽!

不知道老家那边咋样了,春天下雨没!?”

末了,李老太太又嘀咕了一句,她侄男哥女都在那边呢,能不惦记吗?

吕老太太也惦记,她们四几年逃荒到那,没啥直近亲戚,就有一个表弟,可也跟亲兄弟没啥区别,能不惦记吗?!。

顾晓兰在后面不说话,她可知道,老家那边日子可不好过。

这还是她爸昨天回来说的,她爸是跟叶师傅打听的,不止她们老家那边,到了关里,就没有不缺水的地方。

几个人说着话进屋,乔桂英都准备好了,其实这点江米她两个小时也能包完,找她们过来帮忙就是想着,省着送的时候又撕撕巴巴的。

“李婶儿,你也过来了!干点活还把您劳动了!快坐!”

乔桂英拿了凳子给吕老太太和李老太太,让她们坐。

李老太太左右看看,乐呵呵的。

“看看你这屋里屋外收拾的,多利索,这点活儿还用找我们,你这是让我们得着便宜还卖乖!”

李老太太说完,吕老太太都跟着笑,乔桂英和顾晓兰反应过来,也都笑了起来。

这李老太太还挺有意思。

几个人一块儿动手,不到一个小时就包完了,主要也是没有啥馅,乔桂英只敢泡了点红豆,又在空间里拿出来些大枣,蜜枣。

腊肉,咸蛋黄啥的就别想了。

乔桂英架上大锅,添上水,包好系好的粽子码放到锅里,压上木头锅插,上面又坐了一盆水,就不用管了。

包完粽子吕老太太和李老太太就去井台上洗衣服,架上火,乔桂英又做了午饭,也过去井台。

用暖水瓶装了一壶井水,让顾晓兰和乔学毅给地里干活的人送过去。

在关外,就算这毒五月在外面干活,也不用喝啥解暑的绿豆汤,一缸子井拔凉水足够了。

“爸!”

今天顾福升他们在旱地里铲地,顾晓兰站在道边喊。

其他家来送饭的孩子也都跟着喊,这根垄铲到头就该歇晌吃午饭了。

顾晓兰看到自家老爸听见了,摆摆手跑到一个稍微远点的大树底下等着。

看到顾晓兰这样,顾福升和陆丰就知道,今天有好吃的了。

两人一股做气儿铲到头,抹了一把脸,也往大树底下走去。

找了两块石头坐下,顾晓兰和乔学毅一人端出来一盆凉拌面。

面条是空间里的牛筋面,煮好了,用水透凉了,放了黄豆芽,葱丝香菜,辣椒油,麻酱,糖醋,香油,上面还摆着一个煎蛋,一块儿煎火腿。

顾福升和陆丰都饿了,一大口呼噜噜就是小半盆。

陆丰把面咽下去,开始吃煎蛋火腿,这孩子有些憨,干活不惜力,心思简单,又不会说话。

顾福升和乔桂英是真心疼这孩子,总想方设法给他整点好吃的,关键是这孩子有一点好啊。

给啥吃啥,不会问也不会往出说,省心。

不像陆绎和乔学毅,一个八百个心眼子,一个八百个为什么,给他俩吃点啥都得提前想好了说法,老费劲了。

就像现在。

“姐,你薅这些婆婆丁干啥?!这都老了,又苦又柴,咋吃?!”

顾晓兰一边薅一边回他。

“晒干了,冬天有用!”

顾晓兰这么说,乔学毅就明白了,也跟着猫腰薅,没一会儿就薅了一小捆。

顾福升吃完了,让他俩赶紧回家,这晌午头子正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