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概文学系毕业的人,都想拥有一部自己的作品,倘能如愿,平生无憾矣:一则总算不负当年所学;二则从此身有标签,心无挂碍,于大庭广众中便可公然冒充斯文,于无人处尽可自矜自赏,假寐时便索性以书代枕了。

我也想写点东西,但因整日沉湎于琐事,每每开篇即搁,已拖沓多年了,后随着生活的负累和惰性的加重,渐次遗弃,终至忘却。斗转星移,寒暑易节,倏忽间自己不觉已年过半百了,回首往事,竟一事无成。每当揽镜自窥,照见两鬓斑斑,未免心中有愧;羞愧之余,内心却也郁结了诸多的辛酸与无奈,自叹造化弄人,何曾半点由己!我只得看淡一切,变得心灰意懒、消极遁世起来。我亲爱的儿子,一个专注的暖男,回家探亲时察觉了我的颓唐,劝告我说:“您不是学文学的吗?可以试着写点东西,那样也许会充实些。”是的,我是汉语言文学系毕业的,再过两年就要满三十周年了,为了纪念这岁月,也正该写点东西!然而许久不动笔了,突然要舞文弄墨,又谈何容易?每次动笔,都觉得眼高手低,有时还提笔忘字呢。就这样拿而又放的好几回,遂叹息道:“陋室之内,岂栖鸾凤?我非圣贤,哪堪立言?”于是弃掷残稿,重新回到浑浑噩噩的状态中去。我儿子自有其倾心的领域,况且人又走得远,也就无从太过关注我了。唯有屋里的女人,整天喋喋不休、喋喋不休地催促年近老朽的我学这练那的,她用意虽善,然所荐项目皆非我所喜好,硬赶着鸭子上架,令我索然无趣,不久便又“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时光就这么无味、庸碌地逝去,我甚而设想好了各种可能降临的谢世方式,习练一下如何才能永久地固住笑容。

后来,我有幸接触到了一些曾经投笔从戎、复归于平淡的人,他们好多已风烛残年,然而犹存烈士暮年、壮怀激烈的豪情;我又见过烈士陵园里那一座座坟茔,里面安葬着许多无名英雄,他们大都少小离家,为民族大义而殒命,然而至今却依然无名无姓!他们魂归何处?他们的遗志该如何传承?后来,我亲身参与了为无名烈士寻亲的过程,当烈士们魂归故里时,烈属们那悲喜交集、声泪俱下的场景,无不使人动容!一位令人尊敬的领导同志感慨地说:“欠烈士的账,我们永远还不清!”这淳朴的话语,使我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烈士们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至今许多还无名无姓,而我们欣逢盛世,衣食无忧,还有什么事情可值得计较呢?人生一世,总该见贤思齐,为社会做出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最起码也应留下一点有意义的、值得纪念的东西吧?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日之可追。我于是沉静下来,借闲暇之余,伴孤灯之影,追昔抚今,略述见闻,聊叙感慨,鹏游蝶梦式地编撰一些散漫文字,借以净化自己的灵魂。可惜我是个俗人,整日埋于糠秕俗事,腹内尽是草莽,才情搜肠难见,最终难免下笔无文。幸而我自知言为心声的道理,行文时总以叙事抒怀为要,而对于文采的枯槁早已漠然。如此断断续续、零零总总,终于勉强拼凑完成一篇。我的一位朋友浏览草稿后,乘兴点评道:“若有充分耐心,读来尚觉有点意味。像这等文字,虽非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却也是费尽心思、凝结心血而成,尘封太久,未免可惜,莫若率性捧出,以供那些喜欢世俗故事的人翻阅。”我素知真文人皆文明之人,用语一贯婉转,从不忍伤害他人自尊,所以这赞语也难测存真几许;况且我闲暇弄笔,原为酹祀英雄、净化自我的,加之开手试笔,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本宜力戒炒作卖弄,所以并不为所动。后来他复提及此事,我推辞说:“像这类草根文字,土腥味十足,实在难登大雅之堂,若冒昧发表,万一流落文坛,不啻班门弄斧、雀入鹤群,徒惹众写家耻笑。另,我自性耿介,不通世故,倘或因言获罪,悔之无及!挚友间不要太过嘲弄。”他颇有愠意,正色道:“既是挚友,何来嘲弄?此书虽粗拙,然所述故事枝蔓跌宕,尚能引人耗时读完,读来便觉蕴含着善念。似此劝善之作,编撰成文已属不易,况其文体还颇显厚重,隐约给人以卷帙浩繁之感。再者,遑论其寓意是否高深,从一箪一瓢的人间烟火中,至少可以看见许多仁人志士的影子,其高洁的情怀,足可令人拨云见日。另,当今乃开明盛世,文化繁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容并包,气度恢弘!且本书主旨向善,即便言拙有失,亦如宋时韩琦所言:‘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毋庸多言,宜从速发表,以飨读者!”他言之谆谆,极力撺掇刊发。我想不出什么理由拂其好意,虽明知其谬奖过矣,然犹佯装不觉,竟乘心动之机,试投文学网站了。

初始之意,投稿也是为了投石问路。因在我心中,总以为是“文史不分家”的,凡有所作,必貌似“史诗”方才心足。为此,谋篇布局即预想分三部:首部粗写近代没落史,追忆一下沧桑岁月中三饥两饱的祖辈们遭受的屈辱与愤懑,壮悯一下那觉醒者的抗争与悲情,以警示后人,勿忘前耻,勇于革新,而不可耽于安乐而重蹈覆辙。待首部推出之后,以观后效,若对人的眼目刺灼不重,则善哉善哉,乃可再续第二部,写一写革命战争史,以表旌峥嵘岁月中舍生忘死、英勇战斗的劳苦大众,而不使为国捐躯的无名英雄泯灭于尘埃;倘又少非议,且仍有余力,则可再续第三部,写一写当代发展史,以颂扬韶华岁月中默默无闻、俯首奉献的辛勤劳动者,而不使他们的汗水悄然蒸发——间或箴砭一下烟火生活中的时弊顽疾,以不失文学的现实主义属性;当然也追求浪漫主义色彩,用甘于奉献者奋斗逆袭的励志故事,激励人们负重前行。退而言之,即便力有不逮,有始无终,也可通过徐缓拖曳的叙事节奏和炊烟袅袅的生活气息,松弛一下读者劳乏的身心。然而,大概终因我心怀忧郁罢,起笔就显露出沉重、晦涩的文风来,这与崇尚虚幻、娱乐至死的网络文学格格不入,以致于读者寥寥,阅读量惨淡。但本人毫无嗔怪读者之心,只怨自己不合时宜,未能入乡随俗。这沉郁的文风,大概只能呈给大家以悲凉。譬如《沧桑岁月》中的人物,纵使他们满怀期冀、不懈求索,终因身处末世,受时境所困,大多沿着一条悲欢坎坷路,走完自己凡俗艰涩的人生苦旅;世事亦如此,尘寰万象,唯变不变,若因循守旧、苟且偷安,那只是死路一条,唯刀刃向内、勇于变革,才能涅盘重生。此番历程中,必定会有诸多的无奈,似此,悲凉是难免的了。

沧桑岁月中的悲凉,还在于彼时社会的衰败,以至非革命无以图存。根子总在当权者的私心——其所谓家天下者,实质也就是私天下,以天下之共利,满足当权者之私欲。其实,近代史波澜壮阔,也并非没留给晚清反转的机会。当西洋人带了最先进的科技产物来朝贡时,使者的觐见之礼也答应单腿跪地了,然而朝廷犹不许可,非得要争另一条腿,并哂笑他们的礼物为奇技淫巧。后来被外夷打得找不着北时,才不得不改良,却又抱残守缺,不许碰触权贵们的权势,稍有逾轨,便加屠戮,终于招致革命,丢了祖宗江山不算,还陷亿兆民众于水火!每读这段历史,我必满腔愤懑,甚而不喜看与之有关的文艺作品。然而欲图复兴,却又不得不重视这段历史,因其潜藏着民族衰弱的病根:既在思想之保守,也在体制之僵化,更在权贵们的私欲泛滥。盖人之为人也,都是有七情六欲的,人的私欲是根深蒂固且不着形迹的!即便是孔圣人,可谓万世师表了,他也曾因妄杀少正卯而为后人所诟病。几千年来,面善而腹黑者,古今中外比比皆是。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揣度先生的用意,其所谓“中国人”者,其实特指的是“人心”。这世间最飘忽不定的东西就是人心,故而现代社会在构建治理体制时,首要的就是防人之心,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宛如将调皮的猴子关进笼子里一般。说起笼子里的猴子,孩子们总喜欢投食给它,却从不见它又递出来,可见老话说的没错:“猴子手里难盗栆儿。”大概猴子变成人之后,除了丢掉了尾巴、蜕掉了全身的毛以外,也并未曾格外脱胎换骨,因为另一句话说得明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与“猴子手里难盗栆儿”,岂不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圣朝的太后老佛爷,每日高坐在天子的头上,国家命脉系其于一身,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挪用军费重修颐和园、庆祝万寿节,终致甲午海战一败涂地,倭寇自此视我如无物!呜呼,高贵如此妇,尚难脱猴子“恋枣”的私心,更何况每日守望炊烟的凡夫俗子呢?由此而论,不论何时何地,我们均应秉承鲁迅先生的名言,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人心,从而以社会契约的方式,达到先小人而后君子。此绝非虚言恫喝,毕竟,机制比人靠得住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虽早已逾过天命之年,堪堪渐觉耳顺,但饱食终日,徒养皮囊,自恨混沌未开,思维幼稚,语犹童言。孰料像我这等懵懂无知的人,幸蒙苍穹眷顾,多年来竟也未曾格外遭罹大难。这让我愈加佩服另一句名言:“如果你简单,那么世界也就简单。”这大概是冰清玉洁的冰心女士所说的,我吟哦半生,感同身受,赖以住世。窃以为:万物守恒,盈亏持平,凡事用心太过,往往机关算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唯秉持璞初之心,率性天真,精诚处世,方显真性情,且能安然度过淳朴的一生,人亦不忍欺凌之。然而谈何易、行何难!问世间常能淡泊明志、清心寡欲者有几?更有持“攫来主义”者,喜走捷径,功利面前,竞踏人梯而先登,善恶之体莫辨矣!我终日辗转于市井之间,奔波图个一日三餐,忙碌也为柴米油盐,惟心中善念未息,位卑未敢忘忧国,念兹在兹,字由心生,所以形成了这满纸痴言呓语,今忍愧示人,其文虽荒诞不经,但自信其意却抑恶扬善、不悖于时代之正能量和主旋律也。间或稍有触痛心有隐疾者,任其跳踉嚎啕也就是了。

然而本书虽主旨向善,惜乎我终究不是个博学的人,因自悟浅陋,此文亦不足以载道。好在此类闲散文字,本也上不得台面,时过境迁即化为尘土,大可不必有流弊千古、贻害万方之虑。唯文墨鄙陋,文风沉重,不合时宜,有碍高士观瞻,实在是一件愧而有余、悔又无益的憾事!自责之际,忽然记起伟人的教导:文艺应为人民大众而作!又想起白居易的诗,总要由落齿的老妪念得顺口才罢。而我恰是用古朴的俗语写给辛勤务实的劳动者看得,看的人都是炊烟笠民,脚上大多有牛屎,与我气味相投,也难怪难入时尚达人的法眼了。一念及此,我心中便豁然开朗起来!嗟乎,无识小子,临事惶恐,诸君切莫哂笑。无论如何,既然甘冒众口之悠悠,自愿刊载于网络,也就无须计较成败得失了。倘能略具一点生活的烟火气,兼具一点贬恶劝善的功用,又侥幸能有几个读者,供其做无聊时消遣的闲资,我心足矣!

为迎合时尚,后若有续,亦不得不随行就市,趋利避害,在关注现实之余,掺杂些怪诞诡异故事,暂名之曰《炊烟笠民之不平则鸣》,敬请关注。为防过敏者寻隙诟病,谨予公告:本人所作,悉皆虚构,读者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若有人执意入场客串,亮相扮丑,纯属自作多情,自恋自愿,恕不接洽,更无薪资,敬请自重,切勿自误!

吴 永

(笔名:半笔煊章)

202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