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巫女穿越事件簿 > 第285章 迷你实验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可能在电影或新闻里见过实验室的小白鼠,它们白白胖胖,总被关在透明盒子里。

为什么科学家总爱用这些小动物做实验?难道不能换只猫或者猴子吗?其实背后有很现实的科学原因。

第一,它们和人类“基因相似”。

别看老鼠贼头贼脑,它们的基因和人类有八成相似,许多生理反应和人几乎同步,比如心脏跳动、消化食物、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方式,甚至某些癌症的发展过程,都能在小白鼠身上“复刻”出来。科学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还能让它们患上类似人类的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相当于定制了一群“迷你病人”,用来测试新药或研究病因。

第二,它们“效率超高”。

小白鼠怀孕三周就能生一窝,一次生6-12只,幼崽两个月就长大成熟。科学家如果研究一种遗传病,可能几个月就能观察几代老鼠的变化,而同样研究放在人类身上可能要等几十年。再加上它们的寿命只有2-3年,科学家能快速看到衰老或长期疾病的影响,这对研究老年病特别重要。

第三,它们“省心又便宜”。

一只小白鼠只有鸡蛋那么重,吃得少、住得挤,养一千只的成本还不如养一只猴子高。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基本都是“近亲繁殖”,基因几乎一模一样,就像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实验结果不容易出错。如果换成野外的老鼠,可能因为基因差异太大,吃同一种药有的病好了,有的却死了,数据根本没法用。

第四,伦理压力小。

虽然用动物做实验始终存在争议,但比起猴子、狗等“高智商”动物,公众对小白鼠的接受度更高。国际科研规则对它们的管理也相对宽松,毕竟如果所有实验都用猩猩,伦理审查可能永远通不过,科学发展也会受阻。

当然,小白鼠也不是万能替身。比如它们不会得人类的抑郁症,对某些病毒的反应和人不同,这时候科学家才会用更复杂的动物(比如猴子)。

但综合来看,小白鼠就像科学界的“经济适用房”:成本低、效率高、够实用。过去一百年,它们帮人类研发了无数疫苗、抗癌药,甚至新冠疫苗的早期试验也靠它们“打头阵”。下次再看到实验室的小白鼠,不妨默默感谢这群“迷你英雄”——虽然它们自己可能并不知情。”

乔治的耳机里播放着刚刚搜到的关于小白鼠的科普,通俗易懂,但他在意的是原来小白鼠不会得人类的忧郁症,那么小白鼠也会感到lonely寂寞吗?就像自己。

海浪声依次由远及近传来,海风甩着乔治的绿头发,明艳动人,乔治的皮肤很好,而且唇红齿白,是个让人移不开眼睛的少年,没错,他也只是个少年。

乔治回想自己的刚刚展开的人生,为什么就会走上不良少年甚至和犯罪沾边的道路上,也许是贫穷,他想起陆安童的话:“这没什么,我需要钱。”。

原来像陆安童这么完美的人,也是需要钱的。

乔治成绩不好,或者说不爱读书,但是他好奇心很旺盛,也很未知的事物很感兴趣,也许只是教科书上的内容让他不敢兴趣,家里也没有人鼓励他走上所谓的正轨。

乔治的家人们的工作也是和犯罪沾边的,私彩,非法赌博,这些东西在穷人之间互相感染。乔治的母亲是大庄家好多层分支下的线下接单点,当然乔治的母亲平时自己也在赌,乔治的父亲没有工作但也在赌博,全家人靠着乔治的母亲的“工作”。

乔治想不到什么要努力的原因,也不懂什么是努力的原因,只知道家里很穷,而且越赌越穷。甚至发生过被讨债的事情,线下接了一个客人,非常大的一个单,但是客人在开彩之后消失了,并没有付赌资,乔治的母亲被迫承担了这笔债务。乔治还记得,下着雨的夜,上面追债的人不停拍着铁门,屋内黑乎乎的,只剩下乔治一个人在家瑟瑟发抖。

乔治望向明媚的海洋,他很喜欢这样光亮的地方,他很害怕黑暗的地方,染个绿色的头发让他觉得自己在发光,这显然是个幼稚,但有效的想法。

在这么灿烂的地方,当一只闪闪发光的白老鼠,也不错,不是吗?乔治问自己。

“乔治,你在这里发什么呆?”罗伊招魂一样呼喊乔治。

乔治回过头来,微微笑,笑得很温柔。

“该死,你这小子长了一张这么招摇的脸,还染了绿头发。”罗伊碎碎念。

乔治露齿,笑得更灿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