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夫黑着脸不停地在摇头,还抬手赶这几个人走,三个人不但不走,还死死地拦在马车前面,不让车夫上车,也不让马车前进半步。
车夫感觉到几人的难缠,忍不住发作,他刚扬着嗓子嚷了两句,一群流民就像商量好的一样,一拥而上,开始抢夺车上的粮食。
车夫只有一个人,根本应付不了这多人的哄抢,他嘴里不停地喊人寻求帮助,“来人啊,抢劫了,抢劫了。”
可是这些人就像被训练过一样,官府的人一到,他们全部逃之夭夭,只留下一个车夫哭天抢地的骂娘,“这些遭瘟的,把我的粮食抢走了,我怎么回去交代啊……”
一共就十几担粮食,被抢走了大半,又糟践了好多,看着那撒了一地的粮食,男人不知如何是好。
心软的尚汐走了过去,看着粮食的成色,估好价,掏出银票递给车夫,“损失算我的,你赶快拿上银票回去复命吧。”
男人认识尚汐,“世子妃?”
“你还认识我啊?”
“咋能不认识,我家房子就是世子妃指挥我们盖的。今日倒了霉了,遇上这些流民,这下损失大了,我这么回去交代啊。”
尚汐把手里的银票往前递了递,“这银票够你回去交差了。”
“我自己办事不利,我怎么能要世子妃的银子。”
“给你就拿着,拿上银票回去好交代。”
“这?”
“别婆婆妈妈的了,拿上银票赶快走,一会儿再有人抢我可不管啦!”
男人感激地拿上银票,坐上马车走了。
尚汐叹了一口气,心疼地上那些掺杂了泥土的粮食,也替这里进出城的百姓捏了一把汗,“要是任由他们在这里抢夺作乱,那这城门口不成了是非之地了吗。”
韩念夏道:“表嫂,管不过来的,这流民肯定一日多过一日。”
不知什么时候,玉华已经开始小声呜呜咽咽的抽泣起来,嘴里还念着,“他们不会也到处的抢东西糊口吧?”
“陈大哥他们不会的,玉华,你别担心,没准这两日陈大哥他们就到了,走,我们找个凉快的地方等人,肯定能把陈大哥他们等来的。”
尚汐一眼就选中了一棵歪脖树,刚才这棵树下面还坐着的几个人,这会儿抢到粮食的他们也不知道躲到哪里吃去了,尚汐忍不住在心里叹气摇头,都是被摧残的可怜人,大阆这是要活活的把这些人逼上梁山啊。
到了树下,韩念夏突然兴奋地指给尚汐看,“表嫂,你看那是不是攸宁。”
尚汐顺着韩念夏指着的方向看去,一个手持锄头,头戴草帽,身边还跟着一个乔榕打扇子的,可不是她儿子程攸宁还能是谁。
尚汐顾不上泥土会弄脏她的鞋子,她踩着被太阳烫炙烤过的土地,朝着程攸宁快步走去,“儿子,你这是做什么呢!”
闻声,程攸宁把帽子撩起了一点,咧嘴一笑,“娘,你这么来这里了,不会是专程来观摩孩儿劳作的吧。”
尚汐看着满头大汗的程攸宁掏出手帕,给小脸透红的程攸宁开始擦汗,“娘是来陪玉华等陈家人的。”
“陈家人今天到?”
“不知道了呢,也没个信,玉华都要急死了,我和你爹也愁的要死了,今日出来碰碰运气,倒是你,在这里做什么,这么热的天,中暑了遭罪的是你。”
“娘,孩儿没那么娇气。”
尚汐刚巧给程攸宁擦手,这一看不得了,“儿子,你这手怎么都是茧子啊,这还起了水泡,快放下锄头。”
“见过世子妃!”
尚汐闻声侧头,身侧不知什么时候站着上林令宋挺之。
尚汐赶紧回礼,“好巧,上林令大人,你也在。”
“我在和学垦荒。”
尚汐看看宋挺之手里的锄头,迟疑地问道:“你们在垦荒?”
程攸宁赶紧往外赶尚汐:“娘,你去两块地方乘凉去,先生在给我上课呢。”
尚汐点点头,上林令啊上林令,不愧是负责园囿池沼,种植蔬果的官,竟然给程攸宁讲起了农业知识,她忍住问了一句:“这块地以后种什么啊?”
“梅子。”说完程攸宁又顽皮地笑了。
既然是农业课,尚汐也不好多问,只能退出去,让这位新上任的老师指导程攸宁抡锄头,只是这太阳这么毒,尚汐担心这孩子会中暑。
尚汐刚走出去两步就被程攸宁拉住了,“娘,这是你的手帕吗?”
手帕上有几行小字,尚汐只看了一眼便摇头,“不是娘的,娘不用这种手帕。”
“不是娘的嘛?昨日娘去了孩儿的府上,孩儿的床上就多了这块手帕,那日除了娘在我的床上坐下过,也没人碰孩儿的床了。”
尚汐忽的一下就想了起来,“噢,昨天陪玉华去灵宸寺,掉在地上一个手帕,娘以为是玉华的能,就随手捡了起来。”
“那这是玉华的吗?”
“肯定不是啊,这上面写的是诗词把,玉华哪有这等好雅兴,我们用的手帕没有一块带诗词的,扔了吧。”
程攸宁笑呵呵地把手帕塞给了乔榕,“成,一会儿让乔榕扔。”
程攸宁的眼睛里面去闪现出奇异的光茫,尚汐刚想探查个究竟,看看这小孩的脑袋里面整日都想着什么,就听见程攸宁又开口了,“对了娘,你们在路边乘凉要加点小心,这里这几日聚集了不少的流民,昨天好多人被抢,要是有事娘就喊孩儿一嗓子,孩儿保护你。”
尚汐闻言心里美滋滋的,这孩子既懂事又贴心,要是不闯祸就更好了。
她伸手摸摸程攸宁的脸,叮嘱程攸宁道:“儿子,城门口有士兵,你不要动手打流氓,这些人抢东西也是为了活命。”
“娘,孩儿明白,这两日孩子都在埋头苦干,未曾理睬那些事情,娘去乘凉吧,这里热,孩儿也得干活了,老师在那里等着呢。”
尚汐回头看了一眼已经开始垦荒的宋挺之,小声说:“那娘不耽误你学习了,娘一会儿让人回家捎信,弄两口大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