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即便不从政治角度去考量,单看整个大宋国内,四品的实职官员已然位极人臣、手握重权。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位四品大员竟然年仅二十岁!

更要命的是,此人还立下赫赫战功。于情于理,如果朝廷不对其加官进爵,不仅有损自身颜面,无法向天下臣民交代,同时也可能令众多浴血奋战的将士心寒。毕竟,这一切都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功绩啊!倘若郝仁受了冤屈,恐怕其麾下士卒亦会心生动摇。

然而,若任由此子平步青云,只怕过不了多久,大宋便再无可封赏之职位予他。难道真要在他弱冠之年,将其擢升至朝堂核心担任宰相之职不成?又或者赐予他异姓王爵?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不过,授予爵位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目前郝仁所领乃巨野县男爵,尚有较大晋升空间。

只是出于诸多因素的斟酌,朝堂之上许多人仍期望能够抑制一下郝仁的升迁速度。

不仅如此,吕夷简等人非常不希望看到郝仁因功受赏。事实上,他们与郝仁之间的关系早已紧张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可以预见双方绝对无法共事。此前,吕夷简曾数次试图私下拉拢郝仁,但均遭到无情回绝。这意味着郝仁已铁了心要投靠王曾。而吕夷简和王曾之间毫无和解余地,如果事态继续恶化,恐怕其中一方将被迫辞去宰相之职。

在吕夷简眼中,郝仁已然归入王曾阵营,因此必须竭尽所能予以打压,否则日后必成强敌。然而,包括王曾乃至范仲淹在内的众人心中,实际上也隐约存在着抑制郝仁晋升速度的念头。

这并非出于对郝仁的打压意图,而是他们认为郝仁过于年轻,前程必定一片光明。

众人忧心忡忡地认为,如果郝仁的仕途一直如此顺利无阻,可能反倒对他的成长不利。俗话说得好:“过刚易折,慧极必伤”。

在许多人眼中,郝仁只需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大宋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毕竟,对于年轻有为的他来说,最充裕的便是时间。此时此刻的他犹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正需悉心打磨,而非一帆风顺。适当给他一些压力和挫折,反而有助于他未来更好地发展。

然而,这些话他们难以启齿,更担心郝仁无法领悟其中深意。于是乎,朝堂之上的氛围骤然变得微妙且怪异起来,众人竟纷纷期盼着能有人出面打压一下郝仁。如此情景实在令人感慨不已,恐怕自大宋开国以来,这样奇特的早朝上还是头一回出现。

满朝文武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都在默默等待着某件事的发生——有人挺身而出指责弹劾郝仁。果不其然,没过多久,真有一人站了出来。

要说这大殿之上,众人皆知接下来会发生何事,但唯有那高坐于龙椅之上、正洋洋自得的赵祯未曾料到。此刻的他,仍沉浸在那种奇妙而飘然的感觉之中,对眼前之事浑然不觉。眼见众大臣并无继续上奏之意,赵祯便懒洋洋地示意内侍传话,欲就此散朝。

他心中盘算着待会儿将郝仁传入后宫,好与他详谈一番。毕竟昨日匆匆一见,未及深谈,今日正好有空,君臣一别多日,此番重逢定当有许多话要倾诉。

然而,正当内侍询问诸位大臣是否无事可奏、准备宣布退朝之时,一场看似蓄意已久的事件骤然爆发。只见一名言官挺身而出,神情肃穆,义正辞严地道:“臣有事启奏!此次河湟之战大获全胜,实乃大振国威、振奋民心之举,臣在此恭贺陛下!然臣今日却要弹劾郝仁……”此言一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将朝堂气氛推向高潮。

龙椅之上的赵祯还在回味,并没有听清刚才说的什么,下面的那位言官继续喋喋不休,慢慢的赵祯才听出来有些不对劲,这一字一句,弹劾的,好像,是郝仁?“郝仁擅自调动军队,挑起战端,并无朝廷和官家的调令,实乃狼子野心之举,若是人人效仿,随意调动军队,那我大宋,岂不是又亡国之危?……”

赵祯一脸震惊,刚才不是孩子啊讨论封赏么,这咋弹劾起郝仁来了,这还没完,

这个言官刚说完,赵祯还在震惊之中没说话,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言官御史的不断有人站了出来,理由五花八门,但是目的却只有一个,弹劾郝仁,要赵祯治罪郝仁,甚至严重的还说郝仁图谋不轨意图谋反的,赵祯终于坐不住了。

“什么?!你们在说些什么?”

赵祯勃然大怒,站起来怒气冲冲的指着下面的群臣,一时间竟有些语塞,

激动的手指乱颤,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只急的满脸通红,怒目圆睁的看着下面的群臣!

“你……你……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