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穿越诸天万界,从道士开始 > 第92章 清扫九边朝廷震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榆林的事情基本已经解决了,剩下的事情的反映,郑凯可不管了。

此时通过马甲符的快速突进能力,已经转移了。

将军营分成两队。

一队跟郑凯到了榆木川,从西向东扫荡,也就是现在的内蒙古多伦西北。

是永乐帝当时横扫漠北之时,病故之地。

目标地分别为:榆木川、全宁、三万

清除三百里地卫所范围内,一切游牧部落。

这里仍然包括鞑靼、但躲颜三卫,女真,属于大明控制但控制力在减弱的部分。

但郑凯这属于民间武装力量,可不归大明管,来就是来打劫的,朝廷不朝廷的那是等着他们扯皮。

现在就是把这范围内的马匹,全部搞过来,剩下的牛羊,那就随便,谁有胆子赶回来,算谁的。

到了当地就跟卫所合作,大家有钱一起赚,分赃一起分,当地消化不了的,让商人来处理。

另外一队由刘劲松领队已经出发去了宁夏,从东向西扫荡。

以甘州也就是现今的甘肃张掖市、肃州也就是现今的酒泉市为依托,沙洲也就是敦煌,这三个作为销赃基点,扫荡的是瓦剌、鞑靼的势力、吐蕃等。

每个点就三天,三天三百里,再换下一个,当地的卫所这些年本来压力很大,直接在前线任职都算是没权没势但有点真本事的。

没真本事顶不住镇守的职责,有关系也不会来顶这个雷。

所以最基层往往是最现实又最无奈的存在。

土木堡之变之后,大明已经从绝对的攻势地位,转成守势多年,不再是那么好刷功勋的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被郑凯、刘劲松带队这么一搞,几个边境卫所彻底富了起来。

榆林镇一夜暴富的例子开始在商人传播,也随后在江湖上引起震动。

大量的商人,大量的觉得自己身手不错,也能插一脚的江湖人士先是在榆林尝到了甜头。

大把大把的牛羊,只要你有胆子,赶回来,这就是你的。

这事干不干,必须得干,还要拖家带口的干。

整个九边在民间资本的带动下,大量的商人,大量的江湖人士,开始往边境赶。

早到一步,找到羊群牛群,赶回关门就意味着一夜暴富的开始。

而且风险说大不大,说小的话,也可以说完全没有。

路上只要能赶回来,累了饿了直接杀羊杀牛,反正是白捡的,敞开了吃。

吃完继续赶路,要是真有游牧部落追来,人少就拼一下子灭了他们。

人多骑马就直接跑路,在去找一群。

实在运气不好,最多赔个租金,还是商人出的。

那些天使投资人,有的是挥舞着钞票,招收接纳这些马仔的。

这真真正正的就是招聘马仔,他们自己是绝对不会自己一起去的,冒险的事情就是马仔干。

哪怕是把牛羊赶回关内,变现还要靠商人。

有了第一次的本钱之后,胆子大的就直接自己组团了,甩开了商人单干。

但这也正好,正中了商人的下怀,天使投资都不需要了,直接就是赚中间差价了。

只要压价就好了,赶回来的多,就压价,赶回来的少,就意思意思给个价。

反正里外里,商人是不会把命贴上去的。

别人是拿命在赚钱,商人那是直接用资本在赚钱,起点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这种无本的买卖,只要尝到了第一次的甜头,就停不下来了。

郑凯他们也提前散布了下几个点的信息。

留给李总兵告知那些商人,江湖人。

毕竟头汤是最好喝的,后面可能是找了一大圈,都没找到牛羊了,那就是纯亏租金了。

做边关生意的商人本来就不少,尤其是走私生意。

以前还要走私货物来换牛羊马。

这类人动起刀子来,比马贼还狠,有钱有势有能量。

现在能直接明抢,那都是上杆子干。

各地的商会就是消息的汇总地,地方上的商会行会,都是只认本省人。

商会开到哪里,势力就扩张到哪里,消息也是最灵通的。

反正最后出来什么龌龊之类的事情,郑凯不知道。

但整个大明九边,因为这次行动,直接增加了50万匹战马,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太仆寺开始还在玩小九九,申请报备骑兵增加数量,分果果,但越来越多的九边骑兵申请数量已经让他们觉得再也压不住了。

这现在已经从一颗苹果变成一个大南瓜了,还是超级大的那种。

只能苦着脸报给内阁了。

内阁完全不明白,原本是防御为主的九边啥时候变出来了这么多骑兵,他们不是震惊而是恐怖。

随后的是担心是不是鞑靼要大举入侵了。

然后就是紧急朝会,把正德皇帝请出来,赶紧商谈出一个方案。

九边增加50万马匹,进而从步兵申请为骑兵部队,让他们不知所措。

正德皇帝看着一脸愁苦的内阁大臣,还有那些胆战心惊的参会的朝臣,哈哈大笑。

“你们怕什么,怕我们多了50万匹战马,还是怕我们多了50万骑兵?”

“启奏陛下,此事太过蹊跷,为臣以为,应迅速下派锦衣卫调查清楚此事,以防边军谎报军马数量?”

杨廷和老成持重,也没下定论,还是派人迅速调查清楚为好。

要是派文官下去,已经快入冬,九边都去一趟回来都要开春了。

只有锦衣卫有这个快速筛查能力。

“锦衣卫使何在?”

“锦衣卫使爱吃马铃薯丝饼的石蛟,为臣在。”

正德皇帝对于这个不着调爱吃马铃薯丝饼的石蛟也是无语,你就不能把你的诨号藏一藏。

“石蛟,把你知道的消息说一说吧。”

“是,陛下。”

“十数日前,有一批江湖人士,大概数目两千五,在榆林出现,扫荡了榆林300里以内的游牧部落,带回大量牛羊马匹,并与榆林总兵李长寿约定分成。”

“随后李总兵同意了这项交易,第一批骑兵申请也是由李总兵那里开始的。”

“三日内带回关内十数万牛马羊。”

“而后,放开让商人、民众可前往300里地,驱赶牛羊入关。”

“随后几日,陆续有30多万牛羊被驱赶进入榆林被发卖全国各地。”

“之后九边各地出现两股这样的势力,是同一批人所为,同样是扫荡了九边300里地,留牛羊让商人民众驱赶回关。”

“经查,入关马匹不下百万之数,能用作军马的,都被边军留下了。50万马匹只多不少。其余牲畜,都发卖进内陆。”

“日前,还有不少牛羊在不断的被找到驱赶进关内。”

杨廷和震怒:“大胆刁民,他们是要造反嘛,要是鞑靼、瓦剌等联合起来寇边,我们如何是好?石蛟,是何人所为?”

“杨大人,寇边?鞑靼瓦剌,拿什么寇边,用腿跑过来么?三百里都被烧秋,牛羊马群全入关了。拿啥寇?”

锦衣卫指挥使石蛟可是一直看内阁不顺眼的,哪里能惯着杨廷和。

“那三百里地的人呢,那些人呢?”

杨廷和急眼了,牛羊马匹人家都抢了,那些人呢。

“你问我啊,我哪里知道,又不是我干的,别问我,要知道你自己去问他们去。”

石蛟白了杨廷和一眼,这孙子。

“惹下这泼天大祸的那批人是哪里的总知道吧?他们是要造反嘛。”

杨廷和真是要疯了,这他妈的哪里冒出来的。

“华山派的,传国侯刘劲松就在里面。你是要诬陷传国侯刘劲松造反吗?”

武将阵营那边都老神在在的都在看热闹,不时还在偷笑。听到传国侯几个字,立马精神了。

怒目而视瞪着杨廷和了。

杨廷和老脸一红,这次消息得到的太慢了,实在太被动了,完全不是正经渠道传上来的。

谁都知道大明谁都能造反,但传国侯这种军功勋贵们不会,他们本身就是与国同休,休戚相关。

“好了,杨阁老,你要说这是造反,我欢迎你们都去造这样的反,只要把九边之外的鞑靼瓦剌都糟蹋一遍,把牛羊马都拉回关内就行。”

正德皇帝哈哈大笑,这还是头一次看到杨廷和进退失据。

“传朕口谕,封华山派为天下第一剑派。”

“不可,陛下,此例不可开。”

“就这么定了,石蛟你去下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