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天朱寿就开始了他正式的华山弟子训练之旅。

先是晨跑开始活动筋骨,而后练习金雁功爬山,爬山完毕之后冲洗一番才开始吃早饭。

原本刘劲松这一队是要响应小师叔祖郑凯的要求,在华山上搞点指路牌,去爬华山的,在华山顶上打造出来一个华山派在华山的各种生活假象。

这当然是为了异族武林报复准备的。

分隔开华州的华山派和华山顶上面的华山派,弄个马甲。

只要不是有带路党,那么以后华山派就有两个了,至少在异族武林来说那就是两个。

不过为了照顾一下朱寿,刘劲松特意跟其他小队换了一下任务。

暂时只在华山后山训练。

华山派的后山是基础训练地,难度较低。

朱寿经常练武,身子骨强壮,但没有内力支撑,还是勉强跟上了。

也开始练习金雁功、华山基本内功等口诀心法,甚至练气打坐也开始学习。

做完这一切,开始有劳作课,浇水施肥种地,手工课做各种拼图道具。

在午饭之后,稍微午休,才有华山文苑的大讲座。

虽然目前只有西安五白的讲学,但想讲什么都是几个教授随意挑选。

想讲什么就讲什么。

五白也渐渐熟悉了华山派的弟子喜好,在讲道家经典之中,不断夹杂着其他搞钱路子。

如何用道家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思路经常是天马行空。

偶尔兴趣来了,还开一个炼丹炼药的技术性探讨,当然了,依照华山派现在弟子的喜好,主要是毒丹,毒药之类的。

他们是纯理论性研究,底下的弟子那可是直接实操,搞出来了不少笑话,也折腾出来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教学相长,这种本身就是一张白纸的弟子,提出来的问题,也常常给西安五白,几个教授,提供新思路。

在华山教学的日子是十分轻松惬意的,自然也就书信给他们在终南山的那些道门好友。

不时有出山的道友,开始讲学授课。

讲的也是五花八门,宣扬道家文化传承,其实老道们还是特别乐意的。

外加心得都可以印刷成册,更是击中了他们的high点。

有什么需要甚至可以组一个兴趣小组,来搞各种炼丹炼药的试验。

这可比他们自己在山上修炼舒服多了。

道门讲究法、财、侣、地。

法他们研究了一辈子,才有了华山派的支持,申请一下研究经费即可。

侣讲究的是道侣,是学道研究道的伙伴,在华山派这些也不缺。

地就更不用说了,免费的场地。

他们只要潜心研究学问就好了。

顺便也可以传法。

渐渐的来了华山派的老道,生活水平是直线上升,小日子那才是神仙生活的开始。

华山派强大的财力,不是他们以前出门招摇撞骗,坑几个土财主能比的。

在郑凯大力支持下,几乎是要什么给什么,但练什么金丸汞丸什么的就拉倒了。

郑凯特意在老道中间说了一下金丸汞丸的害处,直接喂给动物,几乎是过一段时间都死翘翘。

这种实践检验歪理的操作手段,直接给老道们都镇住了。

以前还痴信这些炼丹术的老道们,都有点后怕。

鸡鸭鹅、猪羊牛吃了都死翘翘,人吃了不照样死翘翘。

朱寿也是震惊不已,他老爹可是也有服用金丸的习惯,几乎上几代人都有这个习惯。

也就是他年纪尚小,还没到这个时候,这要是也这么服用,不用几年说不定也见他老爹了。

实践是检验歪理这一条,也渐渐被华山派宗门上下都奉为铁律。

王守仁也就是在此时领着令狐冲回山的。

马上要过年了,加上过年大明本就有休沐的习惯,他这是直接提前处理完公务在请假几天翘班了,利用神行符,带着陆澄、令狐冲回山了。

理论上来说,他王守仁要是没给华山派祖师爷上过香,都不算是正式的华山派弟子。

受了华山派那么大恩惠,本身也算是把身体调养健康了,虽然年已40,但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精力旺盛不说,每天还有使不完的劲。

这对于王守仁来说原本公务对他来说,处理起来轻松得很,哪怕是坚持讲学也是如此。

阳明心学也在他精力大增之下,通过不断讲学授课,在南京拥有了一大波信徒。

王守仁秉持的观点就是知行合一,想到就要做到,念头才通达,既然拜入了华山派,那就必须上华山派一趟,正式的完成拜师仪式。

也就是这样,在朱寿在华山派学习了大概十五天左右的时间,王守仁来到了华山派。

王守仁回到华山派受到了华山派高层的极大重视,这可是华山派在文化界,文官集团里面,最大的成果了。

哪怕是朱寿这个小皇帝,都没怎么重视的岳不群,亲自给王守仁举行了盛大的拜师仪式。

而后,王守仁就开始加入华山派的小队,进行训练,开始听课,而后开始在华山派开始讲授他的心学。

心学务实的作风受到了广大华山派弟子的一致好评,但就是经常提问的是如何把心学运用到搞钱上面,让初来华山派的王守仁有点不适应。

而后经过在其他老教授笑眯眯的传授授课心得之后,王守仁直接悟了。

原来华山派的弟子,比自己还务实,讲究的就是今学为用,所有的学问归结到一点就是搞钱,壮大华山派实力,壮大大明实力。

如何很直接快准狠的处理大明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

这一顿悟之后,王守仁的课就直接开了挂一样。

他本身就在官场游历多年,父亲是内阁大学士,他更是从高往低,生生的做了十几年的小官到不断升职的。

游历过大明大半地区,任职为官。

对于大明官场,对于大明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甚至对于外族军事方略,都颇有心得。

华山别院的军事地理课更是把王守仁军事方面的才华,从理论体系提升到实践操作如鱼得水的地步。

全院两万多人,王守仁在三天之内在军事沙盘打遍天下无敌手,最后不得不作罢,不玩了,让其他弟子玩一玩,给他们一点信心。

最后王守仁的心学课程,经常是爆满。

朱寿在王守仁的课程之下,不断的提问行政处理国事,军事等方略。

相对于民间高人西安五白等人的异想天开的讲课,王守仁每每能切中要害的给出答案。

朱寿对于王守仁的才能也是一点一点的在这种接触一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经过这些高人授课,加上他朱寿脑瓜子的琢磨,最后总结出来一条就是。

一个帝王要有权威,那就是一场一场的大胜仗累积起来的,只要抓两条线,其他的什么呜呜渣渣都不用管。

一是财权,二是兵权。

年关将近,就在朱寿开始准备实施自己的小计划之时,锦衣卫指挥使石蛟带来了八百里急报,

鞑靼集合五十大军进攻九边榆林。

瓦剌集合五十万大军进攻宁夏。

吐蕃,躲颜、女真等处都有异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