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武侠修真 > 皆付笑谈中之逝水 > 第262章 腊月廿三51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方献夫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没有明说,鲁缟卫三人带队上山海关的真正目的不是去抓闻人诠的,而是去杀闻人诠及其一家的。说破了等同是告诉姊弟三人留在山海关的周氏和丁栎江有危险,而过了这些天,该发生的早已发生,想救也来不及了。莫少年此时正在赶往山海关的路上,如果事情已经发生了,他此行就是去处理后事的,如果事情还没有发生,那就把人接来。安危与否,等莫少年传来确切的消息后,才是告诉姊弟三人的时候。

闻人徽音道:“方伯父您能猜到陛下的用意,朝堂上的其他官员想来也能猜到,或许只是很小一部分,总是还有其他人能猜到的。”

方献夫点头道:“不错。”

“那您觉得,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在这小部分官员的引导下,百官不分派系,达成默契,沉默以对,来个以不变应万变,陛下的计划岂不是要落空?”

“官场之争,大势在前,纠葛其内,主动被动互为掺杂,一旦身陷其中,容不得自由抉择。退一步讲,就算能达成默契,保持沉默,可当今陛下是何等样人,大体基调已定,何愁没法子让他们自主动起来?”

“外有虎狼异族野心勃勃,内有宫变余波久久未平,当此内忧外患之际,推动朝堂大纷争可不是个好时机。”

“陛下既然这么做了,想必是已经有了成算。”

“未免迫切了些。”

“陛下天纵奇才,假作怒极昏头,藉深庭宫变及郭勋命丧诏狱等一系列事情,勒令夏阁老罢职返乡,又以别的理由,对包括我和李尚书在内的多位朝廷重臣申饬停职,以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昏招惑人,实乃兵行险招、乱中取胜之惊世妙招。可正因既险且乱,变数极大,理应待前事态势明朗之后,再行此大动作,是不是?”

“原来当中还有这样一记妙招,这徽音倒是不知道。不过贪腐之风既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何必如此着急呢?”

“按理来说就应该是像你说的这样,想来是有人暗中掣肘搅局,迫使陛下不得不把这件事情提前……若没猜错,应是墨烟海。”

古今嘀咕道:“真是个阴魂不散的家伙,哪都有他!”

闻人怀道:“方伯父,何时整只是一个开头,真正的重点还是在怎么整吧?”

方献夫道:“没错。”

“那您认为陛下会如何整肃?”

“严惩小部分,宽待大部分,然后,再推新政。”

“再推新政?今上登基初期,锐意推新,摒除前朝弊政,成果喜人。不知伯父所说再推新政是何意?是推出新的政令,还是重新推行之前没有得到实施的新政?”

“有区别么?”

闻人怀沉吟少顷,双目陡放精光,激动起身,道:“陛下要改革?”

“你对改革感兴趣?”

“难道陛下终于下定决心了,要实施见山公早在十年前就提出,却迟迟得不到实施的‘一条鞭法’?”

“新政推行不易,‘一条鞭法’更难。”

“从古至今变法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闻人怀兴奋的有些忘形,“怀儿以为‘一条鞭法’若能得到推行,那可真真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哦,如何一个利国利民法,说来听听?”不仅方献夫,连邵曦、年旧和琼芝也起了兴致,尤其是年旧,铁打的“一条鞭法”拥护者。

“简单来说,‘一条鞭法’是把田赋、徭役以及其它杂征总为一条,简化名目,合并征收税银,按亩折算缴纳。如此一来,不仅大大简化了税制,便于征收税款,同时也能最大限度的杜绝地方官员中饱私囊。出银不变,但落到不该落到的地方和人的手里少了,进入国库的自然就多了;又或者,保证了国库的入项,落到不该落到的地方和人的手里少了,对百姓的压榨自然也就少了。”闻人怀笑着挠了挠头,“怀儿能说上来的也只是一些拾人牙慧的东西,让伯父和三位师兄、师姊见笑了。”

方献夫勉励道:“你小小年纪能说出这番话来,说明这些年你读的不是死书,这很好。”

闻人怀起身作揖道:“伯父谬赞了。”

“不过……”方献夫话锋一转,“革新不是儿戏,事关重大,现下时期特殊,切莫到外头去胡嚷嚷,徒惹祸端。”

“怀儿晓得的,请伯父放心。”闻人怀恭敬应下,接着问道,“伯父,严公子白日里提到的‘五人一诺’有何深意?”

闻人徽音当即面皮微红,同时又很想知道严世蕃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一旁的古今很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

方献夫道:“查行刺凶手是假,托出夏公谨是真。郭勋被毒杀于狱中,宫变风波举世震惊,陛下顺势问责首辅夏公谨,罢职返乡。前面就说过了,陛下是在兵行险招,乱中取胜。所以佛门大会落幕之日,便是夏公谨起复之时,或许都不用等到落幕,陛下的旨意便会传到贵溪。陛下想借朝堂各方势力角力倾轧之际,获得一个好时机,怎可少了夏公谨?由他和严次辅所代表的正是最强大的两方朝堂势力,换言之他二人是接下来有可能发生的官场之争的主角。众所周知,夏公谨和严惟中不睦已久,屡屡相互攻伐,表面上是夏首辅占了上风,但并未对严次辅的根基造成实质性的打击。严世蕃今日之举,似有示好之意,可正如我先前所言,官场之争,大势在前,纠葛其内,主动被动互为掺杂,一旦身陷其中,容不得自由抉择。冒然跟风入局固然不明智,但严世蕃在这个时候示好退让,同样不见明智。严家父子及其党羽,多有见不得人的勾当,以夏首辅之为人,即便严家退让了,于公于私,他都决然不会容情。若说只是假意示好,则未免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李尚书也是同理,六大尚书中,他是唯一一个公开站在严次辅对立面的尚书。扳倒李尚书,王杲是最有机会的接任者,而王杲是众所周知的严系一派。

“浚川先生在任期间,一直主张新政,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阻力。正面行不通,于是另辟蹊径,试图通过揭露官场中的腐败蠹弊及如何腐败蠹弊,来证明时政之不足,强调革新之必要。所以在权限之内调动了一批正直刚毅的中下层官员,收集相关罪证,申元正是其中之一。数年下来,浚川先生手头掌握了大量罪证,已然成为了许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因为牵连实在太广,稍有不慎便会适得其反,引发大乱,所以浚川先生手握罪证而不敢冒然出手。正当他寻求两全其美之法的当口,郭勋案爆发了,别有用心之人暗中嫁祸,致使他遭受牵连,从而去职返乡。在这当中,看似赵文华是幕后推手,但赵文华一区区太常寺少卿、顺天府府丞,如何能够扳得倒堂堂都察院左都御使?少不得有与他嫌隙甚深的严家在背后推波助澜。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陛下对他以揭露腐蠹打开缺口实现推行新政的做法并不认同,但为将来之计以及往日功劳,陛下只去了他的职,未做其它重罚。去职后的浚川先生深知自己的真正危机还在后头,于是巧施妙招,连他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的都没人知道。浚川先生是能与老师比肩之人,他若存心隐藏行迹,想要找到他,绝非易事。再看严世蕃今日之举,等同直接承认了对浚川先生的忌惮和不利之意,实在令人费解。

“吴财神乃天下首富,富可敌国,以诚经商,以仁立身,仗义疏财,得陛下敬重,受百姓爱戴,以一己之力营建经商新模式、拔高了商人在世人心目中的观感,说他有左右天下大势之能,也不为过。这样的人谁都想拉拢,包括严家父子,可他们应该清楚他们是可能拉拢吴财神的,却还在那样的场合、用那样的方式隐晦地表示出了拉拢之意。

“酆大侠乃天下第一等名侠,神功盖世,侠名远扬,义薄云天,从某种程度来讲,类似于吴财神,这样的人也是谁都想拉拢。然而观严世蕃今日之言行,屡次示好,礼敬有加,看似拉拢之意明显,实则诚意缺缺,倒像是有意把人推到对立面。

“至于徽音……”方献夫不想让闻人徽音尴尬,但不得不提,“严世蕃求娶徽音之意不似作假。”

一石激起千层浪,闻人徽音羞且惊,古今惊且怒,闻人怀惊且惑,余人哗然。

方献夫接着说道:“严世蕃若想求娶徽音,旁的不提,必须还以申元清白。倘若申元罪名坐实,你们便是罪臣家眷,罪臣子女如何还能正常婚嫁?欲娶徽音,先证申元清白;欲证申元清白,先定整肃之策。如此一来,严家如何稳固根基?如何保全自我?想不通、想不通、想不通。”

众人原本还有些自己的想法见解,在连着三个“想不通”面前,人人缄口苦思。

方献夫轻轻一叹,道:“不瞒你们,严世蕃的‘五人一诺’,伯父一个也没看透……好像很接近了,只差了那么一点,可就是那么一点,怎么也想不通透。真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方献夫不算坦荡之人,但有时候以遮掩之法维护自身的英明形象,倒不如坦诚相告来得更有效。

姊弟三人本就沉重的心头又被重重压上了一块大石。

沉默半晌,闻人怀道:“上车后伯父一直沉默不语,进城后又直接去了汇缘楼,您是不想把酆大哥和贝掌柜牵扯进来?”

方献夫未承认也未否认。

闻人怀自责道:“都怪我们无知,早知如此,无论如何我们都不会去汇缘楼,也就不会有后面这些事情了,把那许多旁人牵连进来!”很多事情总是环环相扣,若非意外救下东方明日,东方明日多半丧命,姊弟三人进京后便不会去汇缘楼,就不会遇到酆于、贝七华和严世蕃,也就不会有今日东楼之行。可话说回来,若不是有东方明日在,他们一家早已魂归黄泉,只是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点。

方献夫宽慰道:“你们莫要太过自责,严世蕃之谋略见识固然当世罕有,可旁的人也绝非任人拿捏的泛泛之辈。仁先生的背后是势力遍布天下的吴家,吴家之能,无需赘言;杭女侠的背后是整个昆仑派,近来几十年昆仑派偏居一隅,极少涉足中原,却是九大派中唯一一个较之开国之初实力不退反进的门派,高手如云,更有位列‘神州八极’的玉山前辈坐镇,纵使强大如龙华教,又哪里能够讨得到半分好;酆大侠之能你们都已见识过了,放眼天下能有资格与他争雄者,不过寥寥十数人,况且他的背后还有一位堪称天下第一的大拿。‘神州八极’个个都是名耀天地的绝顶人物,论学识,自然首推老师阳明公……”自方献夫以下人人面露自豪,心怀敬重,“论武力,‘狂刀’阿东当属第一,其次是天山前辈。然阿东前辈早在几十年前便已绝迹江湖,生死不知,天山前辈纵使如今年事已高,可再是不济,也不会比徒弟逊色。”

方献夫一席话,道出了一串可影响天下的风流人物,姊弟三人年少热血,一时兴奋难平。

闻人怀道:“浚川先生安排了一批正直刚毅的中下层官员,在那么多官员当中为何独独选择爹爹入手?”

方献夫道:“申元是督建长城的监察御史,收集的罪证大多关乎戍边将士。推出来的是申元,乱的却是戍边将士的心,一直虎视眈眈的鞑子便有可趁之机。”

“能把爹爹推出来,那同样也能把浚川先生安排的其他官员推出来,上演一出遍地开花,事态怕是真会超出可控范围。”

“那就要看陛下这前一步能走到何种程度。”

“前一步要是没走好呢?”

“一场浩劫,在所难免。”

一石再起千层浪,一片哗然。

方献夫岔开话题:“怀儿、今儿,你们都还没有功名在身吧?”

“是的,本打算是年后回老家去考秀才的,不想爹爹竟蒙冤入狱,旁的事情只好放到一边。”

“救父固然要紧,却也不可因此荒废了读书习武。解救申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你们应该把心静下来,多花些心思到读书习武之上。”

“怀儿谨记伯父教诲。”

“今儿,你听到了吗?”

“听到了。”古今略带不愿起身作揖,“今儿谨记伯父教诲。”

“伯父的毕生收藏全在这里,包括伯父亲笔所写的心得和经文注解。”方献夫指着书房内的排排书架,“随便你们看,有不懂的尽管来问伯父,也可以问几位师兄、师姊。”

“多谢伯父,多谢师兄、师姊。”

“徽音,你酷爱乐道,造诣精深,他日有望成为一代乐道大家。伯父是个乐痴,于此一道一窍不通,却在早年间无意中得了几本古谱……”方献夫双眼游视于排排书架间,内含回想。

“老师您自己都承认是个乐痴,能记得自己还收藏了几本古谱已然是很了不起了。”琼芝调侃接话,随手一抬,指着西北角的书架,“喏,就放在那座书架上,左下方第二格里的那几本就是。”

闻人徽音起身致谢,但凡与音律相关者,她都视若至宝,很想当即就上去翻看,硬生生忍下了。

方献夫捋须一笑,接着说道:“徽音你毕竟是女儿家,抛头露面终归是不妥的,今后有什么事情让两个弟弟出面就成了,他们也正好可借此历练历练,你且安安心心待在家里,看书拉琴女红,做些女儿家该做的事情,闲暇之余,多陪陪你伯母,给她解解闷。她那性子你也是知道的,一大把年纪了,偏生不肯安生,四处凑热闹。有你陪着她,她也能、安生些。”

闻人徽音笑着一一应下,又凑趣道:“伯父这话说得不对,伯母哪有一大把年纪?明明是正当年……伯父您也正当年!”

方献夫笑骂道:“鬼丫头。”又见琼芝笑得欢,“你还好意思笑?”话没明说,琼芝则听得明白,丁氏爱热闹,琼芝也不安分,为了寻求庇护,减少责罚,没少撺掇丁氏,自然也没少闹笑话,堂堂尚书夫人闹笑话,那可不是一般的事,堪称京城一大趣事。

闻人徽音半真半闹地说道:“徽音觉得,做人就应该像伯母那样,不管到了什么年岁,都应该怀着一颗年轻的心,那样做人才有滋味哩!伯母不以年岁影响心境,堪为吾辈之榜样!”

“不以年岁影响心境!”琼芝一把抱住闻人徽音的胳膊,“徽音妹妹这话说得妙,真真是说到姊姊我的心坎上啦!”

邵曦假假的讥讽道:“可不是说到你心坎上了,老师常道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情,依着你的年纪,本该是两三个娃的妈了,你却至今还迟迟不肯嫁人!”

琼芝哼声反驳道:“你也好意思说我,别人是五十步笑百步,你倒好,百步笑五十步,一个年过而立的老光棍也好意思说我?看看人家四师兄,家里那小子都已经开始启蒙了,而今四嫂又怀上了!再看看你,半截入土的人了,连个媳妇都没说上,可别再跟我说是为了等我这种鬼话!”

年旧淡定表态道:“你们吵你们的,别捎上我。”显然是早已习惯了这种市井式的争吵。

邵曦平和而坚定的强调道:“等你之言,绝非鬼话,乃实打实之真话也。十年前我就向你明确表达了求娶之意,甚至请动了老师和师母,是你坚决不肯嫁,我又能如何,只能这么干拖着。那时你若应允,老四家那小子现在便是咱们娃的小跟班。”

年旧道:“再强调一遍,别扯上我……包括我家那小子。”这种形式的表态,无异于火上浇油,他其实也知道。

琼芝和邵曦之间的情感问题,二人斗过无数次嘴,所以琼芝不想再斗了,果断地调转了枪口,:“年老四,绿蚁新醅酒,泥红小火炉。昨晚的两湖米酒好吃么?”

年旧目光闪烁,强作淡定,道:“对舂糠秕光如雪,汲泉淅米令清洁。瓮中小沸微有声,鱼沫吐尽秋江清。甚好。”

琼芝冷笑道:“力比鹅黄酒,功如狐白裘。大前晚的绍兴黄酒好吃么?”

年旧额角挂汗珠,道:“闲倾一盏中黄酒,闷扫千章内景篇。亦甚好。”

“小妹这些年别的本事没有,只背了不少诗,还需要小妹再背几首么?”

年旧无言以对,他好酒贪杯,肝却不好,他惧内如虎,年妻对其管教甚严,尤其禁止其饮酒。

一个遭到无视,一个怼到哑口,两位须眉双双折戟于巾帼嘴下。

闻人怀知趣转场:“过了年小年就有六岁了吧?”

年旧之子大名年亮工,小名小年。提到同自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儿子,年旧心头一片温柔,连常年打结的眉头都舒展开来了,露出并不灿烂的笑容,点头道:“是的,年后就六岁了。”

闻人怀道:“都六岁了,我还没见过呢!”

琼芝道:“年小年完全就是年老四第二,除了尺寸有大小,别的都一样、别的都一样,再强调一遍,别的都一样!”

年旧道:“今天太晚了,小年早睡下了,明天我让他过来拜见你们三位长辈。”

一直自矜地看着后辈们斗嘴的方献夫开口了:“说到拜见长辈,你们三个小家伙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重要的长辈等着你们去拜见呢。”

闻人徽音道:“伯父说的是,到了京城而不去拜见,于情于理皆是不合。聂伯父和聂伯母若是知道了,可不得生我们姊弟三人的气。我们明早就去,把方伯母也叫上,人多热闹,正好合了方伯母爱凑热闹的性子。”

方献夫莞尔一笑,道:“文蔚奉旨巡视边疆,也不知年前能否回来。”一番人情家常闲聊下来,不时开些玩笑,氛围大好。方献夫此举,一来是体现长辈的关怀之情,联络与小辈间的感情,二来是侧面宽怀三个孩子,救父重担何其沉重,压力太大了总是不好的。效果达到了,正欲讲几句散场的话,有人不合时宜地出来扫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