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花开春来晚 > 第554章 同时三人离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仓库每天的晨间例行工作也很有规律:赵明慧到岗后的第一件事是打扫办公室的卫生;刘德秀则负责清扫仓库内部的地面;而鹿青通常会提起两个热水瓶,步行到不远处的南站职工食堂,为办公室打开水,回来给大家泡茶。

今天也不例外。鹿青打完开水回来,将热水瓶灌满,放在办公室角落。然后,他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面记录着客户要货的信息,准备让赵明慧开具提货单。

就在这时,仓库外面传来了卡车刹车和熄火的声音。紧接着,肖长民和许丙其一前一后走了进来。

许丙其一看到鹿青,立刻想起刘正茂的嘱咐,马上说道:“青哥!我表哥让我带话给你,让你今天务必早点给他打个电话!他说有急事找你,让你九点以前必须打过去,他九点以后要出去办事,怕接不到电话。”

鹿青点点头,回答道:“好的,我知道了。我这边开好提货单,马上就给他打电话。”

赵明慧在一旁听到了,很体贴地说:“鹿青,你把要货的记录本放我这里吧。我先按照上面的记录开单子,你先去打电话。等你打完电话回来,我们再一起核对一下单子就行,别耽误了正茂那边的事。”

鹿青觉得这个安排合理,便把记事本递给了赵明慧,转身走到仓库办公桌旁,拿起那部老式摇把电话,拨通了樟木大队部的号码。

电话很快被接起,听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喂,你好!这里是樟木大队部,请问你找哪位?”

“你好,我找刘正茂刘知青接电话。”鹿青说道。

“请稍等。”对方说完,过了一会儿,电话那头换成了刘正茂的声音:“喂,我是刘正茂。”

“茂哥,我是鹿青。你找我有什么事?”鹿青问道。

“青哥,有两件事要跟你说一下。”刘正茂的声音很清晰,“第一件事,是关于你爸爸上次问我,今年大队还让不让他们来捕鱼的事。现在大队这边已经同意了,条件和去年一样。如果他们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过来。住的地方也安排好了,就住在我家新房里。”

鹿青听了,有点意外,确认道:“茂哥,去年我爸他们是住在序伢子家里的呀?是不是安排上有什么变化?” 他担心是不是序伢子那边不方便了。

刘正茂解释道:“哦,情况有点变化。现在老王住在序伢子家里。所以今年就安排你爸他们住到我家新房来,地方够住,没问题的。”

鹿青还是有些顾虑,说:“茂哥,你家那是新房,我爸他们过来捕鱼,身上、工具上难免会带些鱼腥味,住进去会不会不太方便?华婶会不会介意?要不……还是再找找别的人家借住吧?” 他担心给刘正茂家添麻烦,也怕华潇春嫌弃。

刘正茂语气很肯定地说:“没事的,青哥!你就放心吧!我妈这边我已经说好了,她没意见。就按我说的办,让你爸他们放心过来!”

“那好吧,谢谢茂哥!还有第二件事呢?”鹿青见刘正茂坚持,便不再多说,心里很感激。

刘正茂接着说:“第二件事,是关于大队新建学校的事。学校建好了,需要一批课桌椅和办公设备。我打算以‘江麓商店’的名义进行捐助。你这几天要是有空,帮我去市综合木材厂跑一趟,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用我们手上的一些紧俏商品跟他们厂交换一批木材。拿到木材后,我再去找木匠加工成课桌。”

鹿青一开始没太明白刘正茂的运作方式,问道:“茂哥,你的意思是……让你姐姐刘阳云她们的商店来出面捐赠?”

刘正茂进一步解释:“不,不是通过我姐的店。是以我负责的‘江麓商店’这个点的名义来捐赠,走我们自己的账。”

鹿青脑子转得快,立刻提出了一个更高效的建议:“茂哥,既然是这样,何必搞得这么麻烦呢?我直接去找市木器厂联系不是更好?他们是专业生产办公家具的厂子。你把需要的课桌椅数量、规格告诉我,我带着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这些紧俏货的指标去找他们谈,直接用指标换他们厂现成的成品课桌椅!这样既省去了我们买木材、再找木匠加工的中间环节,质量也有保证,而且速度更快!你觉得怎么样?”

刘正茂一听,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哎呀!这个办法好!如果能直接换到成品,那当然更省事!青哥,你这个思路好!那你就去木器厂问问看,看他们能不能按我们的要求定做?或者有没有现成的、符合学校用的课桌椅款式?关键是,要确认他们厂领导是否同意我们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鹿青现在经过几个月的业务锻炼,自信心很强,拍着胸脯保证:“茂哥,你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肯定想办法让他们领导同意!这些计划外的物资指标,对他们厂来说也是急需的,我有把握谈下来!”

“好!那就辛苦你了!你抓紧时间去问,有消息尽快告诉我!”刘正茂嘱咐道。

“没问题!”鹿青答应着。这时,他注意到赵明慧悄悄走到了他身边,示意有事要找刘正茂说。鹿青便对着话筒说:“茂哥,稍等一下,慧姐有事要跟你讲。”

说完,他把话筒递给了赵明慧。

赵明慧接过电话,语速较快但清晰地汇报:“喂,正茂!有个情况要跟你同步一下。最近这段时间,刘敏负责的那个片区的出货量稳中有升;洪胜这边的增长势头也不错;特别是你表哥冯福前他们厂,这个月一次性就要五百辆自行车!再加上鹿青新开发的几个县,需求量增加很快。我粗略算了一下,照这个趋势,本月自行车的进货和销售之间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缺口。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跟沪市那边沟通一下,看看能不能给我们增加一些发货量?”

销货量增加,意味着收入增加,这当然是刘正茂乐于见到的好消息。他立刻回应:“慧姐,这是个好消息!说明我们的市场打开了!你放心,我马上就跟沪市那边联系,争取让他们这个月多给我们发一批货过来。问题应该不大,等我这边有确切消息再告诉你。”

“好的!我心里有数了!那就这样,再见!”赵明慧办事干脆,说完正事就挂了电话。

鹿青从赵明慧手中接过话筒放好,然后仔细核对了她刚刚开好的几张提货单,确认无误后,将单子交给了等在一旁的肖长民,并交代道:“肖哥,今天要送这三个县。刘正茂刚才电话里安排了别的任务给我,我今天就不跟车了。麻烦你们辛苦跑一趟。送到地方后,记得把货款收回来。”

肖长民接过单子,看了看,对正在装车的牛二喊道:“又是三个县!这一趟跑下来,估计又得很晚才能收工回来了!二牛,动作麻利点,抓紧时间装车!”

“好嘞!马上就好!”牛二和袁俊应声加快了下货的速度。

鹿青安排好仓库的发货事宜后,没有多做停留,骑上自行车匆匆赶回家中。他要把刘正茂同意捕鱼队近期就可以去樟木大队的好消息,尽快告诉父亲鹿佬三。

去年,鹿佬三带着牛大、牛二兄弟俩,在樟木大队帮忙捕了将近两个月的鱼。按照当时的约定和收获情况结算,他们每人差不多赚了六百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大半年的工资收入。牛家正是靠着这笔收入,去年年底才能加盖了四间新砖房,大大改善了居住条件。

所以,今年开春天气一转暖,鹿佬三就主动找过刘正茂好几次,恳请他帮忙再跟大队说说情,希望能继续带人去樟木大队捕鱼。他就是看中了这份可观且相对稳定的额外收入。现在终于得到了准信,鹿佬三一家和牛家兄弟,肯定都盼着这一天呢。

自从上次在阴家村和刘正茂单独聊过捕鱼的事后,鹿佬三就在家里焦急地等待回音。这一等就是一个星期,他心里开始犯嘀咕,越来越没底。他知道刘正茂是个讲信用的人,答应的事肯定会尽力去办。这么久没给消息,鹿佬三暗自猜测:八成是樟木大队今年不打算请外人捕鱼了。刘正茂可能是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直接回绝,所以才迟迟不给准信。

这天上午,儿子鹿青从仓库回来,一进门就对他说:“爸,早上我跟刘正茂通过电话了。他让我转告您,樟木大队那边已经说好了,你们可以去帮他们捕鱼了!”

鹿佬三听到这个期盼已久的消息,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脸上立刻露出了喜色,连忙追问:“真的?大队领导真的同意了?”

“刘正茂既然让去,肯定是跟大队领导商量好了的。”鹿青肯定地说,接着又特别叮嘱道,“爸,这次你们不住序伢子家了,刘正茂安排你们住在他自己的新房里。那可是刚盖好的新房,华婶(刘正茂母亲)还在那边照顾他生活。您可得跟牛大他们讲清楚,一定要注意卫生!绝对不能随地吐痰,烟头也别乱扔,得找个烟灰缸。千万别把人家新房子弄得乱七八糟,惹人烦。”

鹿佬三一听要住刘正茂的新房,心里反而有些顾虑。他觉得在别人崭新的房子里住着,束手束脚,不如住在序伢子家自在。序伢子家没长辈管着,他们这些干活的人住着更随便些。他犹豫地说:“要不……我们还是跟去年一样,住序伢子家吧?都住习惯了。”

鹿青解释道:“爸,不行了。现在老王已经搬到序伢子家去住了。刘正茂安排你们住在他家一楼,只要你们注意保持干净,应该没问题的。还有一点,这次你们是在刘正茂家搭伙吃饭,华婶做饭手艺好,伙食肯定差不了。但你们得主动交伙食费,不能白吃白住。”

“这还用你提醒?你爸我活了大几十年,这点人情世故还能不懂?”鹿佬三摆摆手,觉得儿子太小看自己了,“不跟你多说了,我得赶紧去找牛大,商量一下要带哪些工具下去。我们得抓紧准备,早点过去!晚去一天,就少赚十几块钱呢!” 说完,他放下手里的活计,跟老伴鹿婶打了个招呼,就急匆匆地出门了。

鹿佬三找到牛大,把消息一说,牛大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比鹿佬三还激动:“鹿叔!真的吗?咱们真的又能去樟木大队啦?” 去年底,他和二弟牛二从樟木回来,兄弟俩把赚的一千二百块钱交给了家里。牛家就用这笔“巨款”,加盖了四间宽敞的砖瓦房,让全家人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按照牛爸的意思,今年无论如何都要给老大牛大把婚事办了,而且要办得风风光光。当时流行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和“四十八条腿”(指一套完整的家具)都得配齐。可一算账,去年赚的钱,紧巴巴的只够给牛大一个人置办齐全。而且这里面还有一半是二弟牛二的辛苦钱。牛大心里总觉得过意不去,怕弟弟有想法。所以他一直盼着能再去樟木干几个月,多赚些钱回来,这样自己结婚也踏实,也能补偿一下弟弟。

本来,四弟牛炼钢在给刘正茂开车,每月也往家里交钱。但牛爸发话了,老四赚的钱是用来赡养父母的,天经地义。可没有拿弟弟的钱给哥哥娶媳妇的道理!牛爸说,你们三个当哥哥的,有本事自己赚钱就娶媳妇,没本事就老老实实单着,别打弟弟的主意!

牛大今年已经二十八岁多了,在农村属于“大龄青年”,他自己也着急。家里前不久刚给他相中了一个姑娘,是近郊的菜农,虽然家境一般,但人长得水灵,牛大一眼就看中了。他盘算着,这次去樟木赚了钱回来,就抓紧把婚事办了,争取在十月国庆节把喜事办热闹了。

高兴归高兴,鹿佬三很快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老大,现在你弟弟牛二去干搬运了,就咱们两个人去,人手不够啊!捕鱼这活,人少了可干不了。”

牛大想都没想就说:“我去跟牛二说,让他跟我们一起去!”

鹿佬三却有些顾虑,摇头道:“这怕不合适吧?牛二现在是在给小刘(刘正茂)的八号仓干活。咱们把他拉走,不是拆小刘的台吗?小刘看在你家老四的面子上,安排你学装配自行车,安排牛二干搬运,给了你们赚钱的机会。现在你们说走就走,八号仓那边的活谁干?这不是让人家为难吗?”

牛大一心想赚钱结婚,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大大咧咧地说:“我去跟赵明慧说说呗!就跟她讲,我们出去干几个月,等外面的事忙完了,再回来帮她干活。她应该能理解吧?”

“你这想法太简单了!”鹿佬三当场指出问题,“你们兄弟俩这一走,赵明慧那边肯定得马上找人顶替你们。等过几个月你们再回来,难道让人家把新来的人赶走,再把位置让给你们?天下没这个道理!咱们做人办事,不能这么不顾别人。”

牛大心里着急,辩解道:“鹿叔,您想啊,咱们在樟木干两个月,挣的钱顶得上在城里干半年!上半年干俩月,下半年再干俩月,今年一年的好收入就出来了。到时候八号仓要是还需要人,我们就回去干活;要是不需要了,咱们有了这笔钱,日子也能过得去。”

鹿佬三见牛大主意已定,知道劝不动,只好说:“唉,你自己考虑清楚吧,别让赵明慧太为难。晚上你来我家,咱们一起把渔网和其他要用的家伙什儿清理一下,早点准备妥当,争取尽快下去。”

“行!鹿叔,那我先去八号仓,跟赵明慧把辞工的事说了。”牛大说完,就转身朝八号仓走去。

来到八号仓办公室,牛大找到赵明慧,吞吞吐吐地说明了来意。赵明慧一听,脸色立刻沉了下来,语气带着明显的气恼:“牛大!你们兄弟俩怎么回事?说不干就不干,连个提前招呼都不打?你们这么突然撂挑子,让我怎么安排工作?一点缓冲时间都不给!”

牛大有些理亏,只好把责任往刘正茂身上推,讪讪地说:“赵主任,这……这也不能全怪我们。我们也不知道小刘那边这么快就让我们去樟木大队帮忙啊……”

赵明慧的火气更大了,拍着桌子说:“你还有理了!今天早上,袁俊刚来过,说他家里给他找到了招工指标,明天就不来了!现在你们两兄弟又喊着要走!你们有没有替我这里考虑过?牛二和袁俊是干搬运的,我咬咬牙,还能临时去南站请搬运工来顶一阵子。可你牛大是技术工!装配自行车这活,不是谁都能马上上手的!鹿青今天下午就要带车出去给客户送货,就需要装配工跟着去安装!你现在甩手走人,我一时半会儿让我找谁顶上去?”

赵明慧这次是真发了脾气。八号仓原本有三个自行车装配工:老曾是沙石处的正式职工,只是利用业余时间在仓库帮忙装配,满足省城内的需求,他不可能出差;华林要配合刘敏那边的客户维护工作,也抽不开身。现在牛大这个能跟车出差的骨干突然要走,鹿青那边的外县业务立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难怪赵明慧急得不行。

牛大见赵明慧急得团团转,试着出主意:“赵主任,您看……能不能让老华赶紧带个徒弟?带出来不就能顶上了?”

赵明慧气得直瞪眼:“你说得轻巧!带徒弟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吗?我上哪儿去给你变个徒弟出来?你这是存心气我是不是!”

一直坐在旁边轮椅上的耿丽萍,看着赵明慧急得没了方寸,小声提醒道:“明慧姐,我听说……刘正茂的舅舅华孝义和那个叫金诚的表哥,最近好像没什么正经事做,整天跟着刘圭仁叔叔在废品站转悠。要不……你去问问他们愿不愿意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