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边在包厢内踱步,一边翻阅着手中的技术资料,等待着来自俄国的贵宾。不久之后,俄国红色造船厂的负责人托卡耶维奇一行人陆续抵达,紧随其后的还有远东钢铁公司的技术专家阿里埃塔等人。双方在门口寒暄几句,随即步入包厢,正式开启这场技术交流会。
“根据我们的分析,从贵方商业船舶核心部位使用上500兆帕特种钢技术,想必你们现在应该在1000兆帕特种钢上有所突破吧?”阿里埃塔率先发言,语气中带着一丝好奇与质疑。
王老院士微微一笑,将手中的资料递给了阿里埃塔。“我们采用的是新型的微合金化工艺,结合了高强度与高韧性的双重优势。1000兆帕特种钢不仅在抗拉强度上达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在低温环境下的韧性表现也非常出色。”
托卡耶维奇接过资料,仔细翻阅后点了点头。“你们的工艺流程确实有独到之处。不过,这种钢材在焊接过程中是否存在脆性问题?这是我们最关心的技术难点。”
王老院士不慌不忙地解释道:“我们通过优化焊接工艺参数,结合预热与后热处理,成功解决了焊接脆性问题。此外,我们在钢材的微观结构控制上也做了大量研究,确保其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托卡耶维奇沉思片刻后说道,“这确实是一个突破,不过,我们俄国的造船工业也有自己的技术积累,尤其是在航母的建造方面,我们拥有丰富的经验。”
“航母的建造对特种钢的要求极高,尤其是对耐腐蚀性与抗冲击性的要求。”冼老插话道。
“是的,冼老说的没错。所以我们一直感慨,贵方研发出来这1000兆帕特种钢是打算使用在未来航母建造上,还是核潜艇上?此外听闻贵方还在攻克1500兆帕超级钢,甚至还要研发出2200兆帕人类极限钢,你们打算用来干什么?有这个必要吗?”阿里埃塔疑惑道。
王老似乎听出一丝丝不一样的认知,看向冼老后,整理一下思绪询问道。“敢问你们的北极星航母使用多少兆帕特种钢?”
托卡耶维奇毫不犹豫的回答。“当然是比瓦亮阁航母更加先进的500兆帕特种钢了。这可比目前的阿美莉卡尼米兹级航母硬度更是高出了至少100兆帕。所以你们难道真的要把1000兆帕特种钢,使用到未来的航母建造上吗?”
冼老听完脑袋犹如宕机一般,嗡嗡响个不停。“你们确定使用的是500兆帕特种钢?”
托卡耶维奇再次肯定的回答道。“拜托,冼老好歹我们也是同学一场,这还没喝酒,怎么可能和你吹牛。我们确实使用了500兆帕特种钢,而且目前运营的也非常好。”
王老似乎突然了解到不一样的秘密似的。“你们刚才说,阿美莉卡尼米兹级航母使用的是400兆帕特种钢,不是896兆帕特种钢?”
阿里埃塔笑呵呵的回答道。“谁告诉你们阿美莉卡在二十几年前就研发成功896兆帕特种钢的?根据我们的情报显示,现在的阿美莉卡能够生产800兆帕特种钢都有很大难度。你们想什么呢?”
王老直接口吐芬芳道“吗那个巴子!我们被伊莱恩·玛丽·托马斯在1987年发表的学术坑惨了。当时他们说已经研发出896兆帕特种钢,那时我们那个急啊!回头想想,追了那么多年的对手,竟然是我自己。”
托卡耶维奇也是无奈的笑道。“你们说这个啊,当时我们也被对方吓的一身冷汗。为了窃取这方面的技术,我们牺牲了十几名特工。最后才发现,原来阿美莉卡根本就没有做到,那是骗我们的。对了你们可以看到,瓦亮阁航母甲板硬度也没有那么高。”
冼老顿时无语的回答道“我们开回来确实研究了半天,最多也就300兆帕,但又看到上面的补丁,又觉得当初你们技术不过关,匆忙上马的项目导致的。”
托卡耶维奇这时候已经敞开心扉的回答道“那可不是强度不够,而是当时我们的焊接技术不行,不过也确实是匆忙上马的项目。这真的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切都是误会。”
阿里埃塔也加入调侃道。“这个误会让你们成为世界特种钢的领导者,这个善意的谎言是不是也没有那么糟糕。那么接下来我们谈谈正事吧!”
托卡耶维奇试探性的询问道。“如果我们愿意分享一些建造航母的技术资料,你们可以考虑将1000兆帕特种钢的生产技术进行部分授权吗?”
“从某种程度上讲,得到上级允许后,问题不大。”冼老与王老对视一眼后回答道,毕竟获得过上级在这方面的授权。
晚宴开始后,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继续探讨技术问题。随着酒过三巡,气氛逐渐热烈起来。阿里埃塔端起酒杯,向王老院士敬酒。
“王院士,你们的1000兆帕特种钢确实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你们愿意提供这种钢材,我们俄国红色造船厂可以考虑提供部分航母建造的技术资料。”
王老院士微微一笑,举杯回应:“如果你们愿意提供技术资料,我们也愿意将1000兆帕特种钢的部分生产技术进行授权。不过,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提供详细的航母建造工艺,尤其是关于船体结构设计与焊接工艺的部分。”
托卡耶维奇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提供部分技术资料,但需要确保这些资料不会被第三方国家获取。此外,我们希望你们能够提供1000兆帕特种钢的生产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
冼老点头表示同意,“这没有问题,我们可以签订一份保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技术资料的使用范围。”
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俄国红色造船厂将获得1000兆帕特种钢的部分生产技术授权,而函夏方面则将获得部分航母建造的技术资料。
这一合作不仅推动了俄与函夏在材料科学与造船工程领域的技术交流,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书内容纯属架空历史,不要过分解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