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南风紧 > 第368章 忙忙碌碌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宁的夏天热得人怀疑人生,今年夏天的雨水又比往年少,整日里艳阳高照,日头肆无忌惮的悬在空中,就是再耐热的人一到阳光底下都会犯晕,巴不得赶紧躲在荫头下面。

早朝时间刚过,这天就热的吓人。赵世卿平常处置政务的宫殿里四门打开却没有一点风吹进来,后面两个宦官给他摇着蒲扇,好歹有些许微风,感觉总算好受一点。但坐在下面的杜文心、周秉政、唐海刚就没有这种待遇了,三人都穿着朝服,如今坐在下面隐隐发汗。

这天气一热,人的脾气就会显得暴躁,赵世卿现在的脾气就不大好。内侍监禀报了两件事情,一是泉州出现一个老道士,其言语中的天象异变和南龙吐珠戏水犯了忌讳。原本赵世卿声言要严查这种妖言惑众的神棍,倒是杜文心和周秉政师徒俩你一言我一语的把这个言论套在他自己身上,应验了皇帝是应天而生,必能重整河山、收复华夏故土。

虽说赵世卿觉得这种解释有些牵强,但实际上这种神棍的话确实禁止不了,只是今年又是大旱,恐怕会歉收,如果有官府逼急了,再任由这种言论发酵,很容易造成动乱。要不是这次出现的是泉州,那边受到天气的影响不大,否则定然不会放过。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内侍监禀报吴朝朝堂近来的变化,让赵世卿颇为焦虑。其实越朝上下,嘴上说着要恢复祖宗江山,把元人赶回草原,但实际上都知道希望非常渺茫。可对反叛自立的吴朝,感观就完全不同了。

在他们眼里,吴朝只是一个叛逆。不禁止民间商贸、人员往来,因为想禁也禁不了,但要是吴朝壮大起来,有了侵吞本朝的能耐,那朝堂上诸公就会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了。

赵世卿缓缓开口道:“贼子韩秋原继位后,重用卢泰,整编军队。此人杀伐果断,带兵练兵很有一套。以前不知道,最近消息传来才晓得他手下一万军士,常年在西北和蛮人、元人作战,竟丝毫不落下风。此次更是以区区两千人就压得武汉所有军队不敢动弹。短短两个月时间,他就杀了大小将领五十余人,整编了武汉大部分军队,接下来恐怕就要向地方武备动手了。一时半会,伪朝的东路军不会动,北边的防守军也不会动,但是等卢泰整编了地方各省防御使的军队之后,必然会对这两路军队动手。如此一来,恐怕只要三五年时间,吴朝的军队战力就会上升一大截。届时会不会有了东侵的心思?三位爱卿是国之干城,如今,朕想问的是如何应对,朕的卢泰在哪?”

皇帝这话倒算是高瞻远瞩,这事主要涉及到的是周秉政,连带着杜文心也要表态。因此周秉政赶紧站起来躬身,道:“陛下恕罪,臣无能,忝居兵部堂官,却未能帮助陛下练出精兵,恳请陛下责罚。”

赵世卿道:“周爱卿,朕要的是对策!”

周秉政浑身冒汗,心道:我虽没有卢泰的能力,但更关键的是没有卢泰的权威,定边军、西路军、各地防御使,哪个真心把兵部放在眼里。用得着时笑脸相迎,真要动他们的利益就会刀斧相向。卢泰是吴朝的军神,尚且需要两千虎贲军士在武汉压阵,我一个文臣想要干点什么事情,朝廷上多方掣肘,陛下也不能像韩秋原那样支持。就说这几年的编练民团,朝堂诸公、地方官绅哪个不是想着趁机塞人、捞好处。陛下如今要我提对策,岂不是强人所难。

见周秉政失神,杜文心赶紧站起来,道:“陛下,伪朝有卢泰,我朝亦有不少能人。北边有孙思源将军,早几年就派心腹手下蒋子明编练新军。浙东宁波民团编练如火如荼,南边苏圣平编练民团和海军也是颇有所得。这些都是周尚书一力推动,老臣以为,假以时日我朝的军力必然有所提升。”杜文心的话总算给周秉政解了围,这三处地方,一处是自己的学生,一处是自己的儿子,一处是朝廷大将,这些年也和自己颇有往来。这些话自己不好说,杜文心说出来就好。

赵世卿也知道很多事情怪不得周秉政,他这个文人担任兵部尚书,这些年来兢兢业业。虽说这几年海盗闹得厉害,如今没有增加多少军饷开支,局面却在变好,这里面周秉政的功劳不小。许是天气炎热,又被吴朝的消息刺激,自己急躁了点。

赵世卿点点头,道:“朕也知道周爱卿难,阁老难,唐爱卿难,但是朕更难,我们君臣都勉为其难吧!”

听到皇帝这么说,底下三人赶紧齐声答道:“尽忠王事,臣等死而后已。”

赵世卿摆摆手,道:“朕知晓你们的忠心,伪朝君臣尚且能够上下同心,我等皇朝正统岂能还不如那贼子。如今这天旱的厉害,内阁收到多地报灾奏折,唐爱卿你说说秋税会受到多大影响。”

唐海刚答道:“今年夏税已如数收齐,只够解贡元朝、朝廷日常开支和两路军队的军饷。到目前为止,共有二十二县上报受灾,秋税将大受影响,而且朝廷还要赈灾。好在今年福建全省已无一受到海盗影响,省了一笔开支。大体数字,户部还在核算,预估基本上能和去年持平。”

皇帝心想:二十二个县,还算不是很严重,刨去赈灾费用和免除的部分,估计还是能收到一半,加上福建没有海盗了,税赋能和去年持平,这就还能接受。说到福建,赶紧问到:“福建靖海使衙门的海军何时北上,苏圣平可有确切回音?”

周秉政赶紧答道:“日前收到苏圣平上的奏报,声言海军将趁着风暴季节休整。靖海使衙门已经在着手准备军需,但何时北上还要看天时,因此具体时日尚未确定,所以未向陛下上报!”

赵世卿问到:“提前出发不可以吗?风暴季节时可以暂避其他府县吗!”

周秉政赶紧解释道:“此时东南海面上多有风暴,此时海军北上不仅不能作战,还会有危险,还不如再等等。好在浙江离福建不远,北上也就几天时间,不会误了剿灭海盗的时机。”

赵世卿哼的一声,道:“周爱卿你可不能惯着他,早就让他准备北上了,拖到现在,他苏圣平岂能不知道几月会有风暴季,如果早点准备北上,岂会像现在这样。朕能等,浙江沿海百姓可等不了。”

听了皇帝的话,周秉政心中苦笑,岂是我惯着他?朝廷每年只给人家五万两银子,只够买船修船,要不是苏圣平搞钱有一套,自己还能贴补的话,哪来这支军队。现如今朝廷让他帮着在宁波编练民团,又让海军北上剿灭海盗,苏圣平能老老实实的照办就不错了。再者,此时海军北上确实也危险,泉州那边还要保证老巢安全,谁也不知道苏圣平离开后,辛家海盗是不是会卷土重来。这些事情,皇帝此前都不愿意深究,只知道有海盗,却不知道海盗的复杂情形,现在逼着苏圣平有何意义!

倒是唐海刚知道的清楚一点,就接过话道:“陛下,苏大人属下海军常年飘在海上,趁着风暴季休整倒是正理。不说危险,此时苏大人领军北上也无意义,海盗早已龟缩在老巢了。还是让他趁机休整军队,制定好方略再说。到时宁波民团应该也有些战力,朝廷军队陆海全力配合,力争多杀海盗,还浙江百姓一个安宁才好。”

赵世卿深吸一口气,知道唐海刚说的对,心中觉得自己今天莫名的有点急躁,但嘴上还是说:“让苏圣平尽快制定北上的日期,严令浙江防御使衙门和宁波民团等处严格训练军队,剿灭海盗。”

皇帝身边的内侍监大管事和唐海刚多有勾结,泉州陈公公一向又对苏圣平的事情含糊其辞,导致皇帝对苏圣平的事情了解的不多。其他人更不晓得苏圣平和唐海刚的关系还是比较紧密的,不仅有王家那一层关系,还依靠金钱和一些特殊商品的交易权,让唐海刚得了不少好处。虽说唐海刚有时候会退缩,但大部分时候还是帮着苏圣平说话的,甚至好过周秉政这个老师,更不用说杜文心这个师公和院长。只是,唐海刚说的是多杀海盗,皇帝说的可是剿灭海盗,可剿灭海盗说到底还是要在陆上,关海军何事?也不知道苏圣平到时能做到几何?

说了这么一会话,实际上什么事情也没处理,倒是三个大臣已经满身大汗,赵世卿见状,赶紧让他们离开。看着远去的三人,赵世卿心中有一种无力感,却又不知哪里不对,心情就更加烦躁,无心处理朝政,起身就摆驾返回内宫了。

相比吴越两朝的皇帝,登基将近半年时间的元朝大汗忽里温倒是显得悠闲许多,尽管元朝的疆域更多,内部也是矛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