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从岐国开始 > 第12章 攻城之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鹏浩刚刚从斜顺着城墙的运兵道上来,隔着城楼并不远。听到这一声传唤,立刻猫着腰挪到靠城内的一边,顺着三米多宽的城头向城楼快步走去。那马也不装了,曲着腿挪到靠内的一侧,才站起来跟在李鹏浩身后一起走。一些士卒见到这一幕,都不禁啧啧称奇,倒是缓解了一下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

曾将军顶盔挂甲,腰佩一把长剑,端立在城楼上。待李鹏浩上来,皱了皱眉,受了他似模似样的一个军礼,这才问道:“不是叫你们在营里养伤吗?上城头来作甚?”

李鹏浩当然不能实话实说,一抱拳,慷慨的喊起口号来:“身为军人,自当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如今大军压境,愿与将军并肩抗敌!”

曾将军看了一眼这个连甲胄都没有穿戴,武器也没有拿的兵,又看到他头上缠的跟粽子似的,没有戳破。对这个油嘴滑舌的故人之子,既盼着他文武全才,在这乱世之中成为一代枭雄,又盼着他不如平庸一世,为故人留下一条血脉。实在是爱恨交织,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好不去理他。

李鹏浩一记马屁拍在棉花上,抱着的拳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晾在那里。曾将军身边昨晚见过的那个校尉偷偷朝他做了个手势,他这才讪讪的放下了手。

就在这时,城下大军之中号角声呜呜呜的吹响起来,人喊马嘶,气势汹汹。阵前的骑兵大声呼喝,从大军右前方拉出一道弧线,向城头冲了过来。

骑兵只冲出四五十米,就进入了双方弓箭的有效射程。吐蕃人张弓搭箭,向城头射来。城头战鼓声起,各处有队官之类的将校高声下令,守在城头的士卒纷纷张弓搭箭射向城下,还以颜色!

这是真正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与后代远距离精准打击的战法完全不同,人类的好战,嗜血,仇恨,勇气等等一切情绪,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城楼上,一个侍卫放下了曾将军面前的一扇竹帘,那竹帘看起来十分结实,竹帘之间的缝隙又足够观察敌情。有几只箭射在竹帘上,竹帘往后一荡,卸去力道,那几只箭就落下城楼去了。

李鹏浩见没人管他,也悄悄的挪向竹帘往外看去。只见那些吐蕃骑兵纵马飞奔,从城门前堪堪掠过时才射出一两箭,看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伤害却并不大。城头守军居高临下,脚下生根,射得又远又准。吐蕃骑兵是仰射,脚下没有根基,自然准头差得远。几百名骑兵掠过,射出千余支箭,城头居然只伤了三五人,倒是城下多了二三十个中箭落马的骑卒,成为城上守军的活靶子,被逐一射杀。

骑兵之后,一排盾手举着小盾在前,两排弓弩手在后,一齐向城头射箭。刹那间箭如飞蝗。

城头上的守军估摸着大概是两个营,四百人上下,这时候也一齐放箭。

城下,当先的盾手和弓弩手已经冲到了护城河边,弓弩手抛射变成直射,杀伤力也更大,城头不时有守军中箭,惨叫声淹没在喊杀声和弓弦嘈切声中。一些有经验的老卒拉着新兵朝后退,离开垛口,从凹口处向外放箭。

抬着攻城梯的吐蕃兵两旁,各有拿盾的放箭的护卫着,还是被一片片的射倒。远处那支大旄下,呜呜的号角声一声紧似一声。一个身材魁梧,全身披甲的大汉,阴沉着脸,对身边一个低眉垂眼的半大孩子说:“去,叫你父亲再派人上,不然就把你赶上去!”那孩子磕了个头,一言不发的去了。

城楼上,曾将军遥遥看向远处的大旄,隔着半里路,自然看不清大旄下那个吐蕃首领的面目,但敌军主帅的凶狠,也让他暗自心惊。因为他看到先前那支骑兵远远的跟在正在攻城的队伍后面,雪亮的马刀都拔了出来,显然是在督战。一支两百多人的队伍从大旄后越出,督战的骑兵闪开一道口子,一个矮胖汉子率众冲向战场。

简陋的云梯终于搭上了护城河,吐蕃人哇哇叫着,踩着那云梯向城墙奔过来,一旦到了城墙根下,那就进入了弓箭的射击死角。

城头一名小校打扮的军官声嘶力竭的大叫:“擂石!擂石!”几个彪形大汉抱起墙头百十来斤的大石,看准了搭上护城河的那具云梯,远远的抛了下去。第一块大石落在云梯旁,“咚”的一声巨响,溅起好大一片水花,第二块砸在云梯上,弹起老高,云梯上的吐蕃兵纷纷落水,大喊大叫。第三块擂石最沉,正砸在那云梯中间,只听得“咔嚓”一声,那具云梯应声而断,城头守军一片欢呼!

先前从云梯越过护城河的十几个吐蕃兵贴着城墙根跑向城门口,拿刀猛劈城门。只是那城门又高又厚,哪里是寻常刀砍斧劈破得开?吊桥更是不用想,那吊桥的一端杵在护城河的这边岸上,离着城墙七八米远。吊索悬在五六米高的半空,另一端绕在城头的转盘上,无论如何是够不着的。

陆续有粗制滥造的云梯架上护城河,爬过来的吐蕃兵越来越多。这些吐蕃兵悍不畏死的拖过云梯就往城墙上架,像蚂蚁一样攀附着往上爬。城上守军伸出叉杆,叉住靠上城头的云梯,发一声喊,把那云梯推了出去,几个爬到一半的吐蕃兵张牙舞爪,哇哇大叫着摔了下去。不断有云梯靠上城头,又不断被叉出去。喊杀声叫骂声,箭矢入体声,摔倒撞击声,不绝于耳。

就在这时,李鹏浩听到了金铁交鸣声,那是一柄吐蕃弯刀和一把唐刀砍在一起,吐蕃人攻上城头了!

城楼上的几个人急忙扭头看去,只见离着城楼不远的一处垛口上,一个吐蕃兵探出了半边身子,正挥刀猛砍向城头,一个守军双手握刀,横举过头顶,当的一声架住,另一个守军抬起一杆长枪向那吐蕃兵当胸刺去,却被对方的胸甲挡住,直杵得那吐蕃兵身子一歪,却并未致伤。

在李鹏浩眼中,那个探出半拉身子的吐蕃人,简直就是地狱里爬出的魔鬼,他的头盔不知道是掉了还是没戴,乱蓬蓬的头发中间梳成一个朝天鬏,看着既滑稽又恐怖。脸上满是鲜血,不知道是他自己的,还是仰头爬云梯的时候被前面的兄弟浇的。一双铜铃般的大眼瞪得溜圆,满眼都是暴戾和凶狠,一张血盆大口吼吼怪叫,声势骇人至极!

其实这时候是极其凶险的,如果被这人攻上城头,只消抵挡片刻,后面源源不断的敌人跟上来,撕开一道口子,城池守军居高临下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孙子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又说“五则攻之十则围之”,攻城是万不得已的战争行为。如果守城的一方粮草军械充足,几乎会令对方绝望。比方说南宋时期的襄阳之战,足足围攻六年,才城破国亡。

就在这时,一个小校一声大喝,纵身高高跃起,手中一柄唐刀闪电般朝那吐蕃兵当头劈下,只听见“噗”的一声,那颗恶鬼模样的头颅竟被劈成了两瓣,红的白的溅射在城垛上,触目惊心!

近处的几个守军一齐呼喝,举起叉杆,把那云梯叉了开去,好几个附在梯上的吐蕃兵下饺子似的摔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