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从岐国开始 > 第23章 西北格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鹏浩心念电转,装作不在意的样子答道:“我听杜校尉说,当时蛮子头领拉了一个半大孩子到阵前,不知道最后杀了没有?”

李副尉想了想答道:“没有。”

李鹏浩对袁参将抱拳说道:“袁将军,这人是您活捉的,如果能捉了那个孩子来凑个双数,岂不是好事成双?”

袁参将瞪着一双牛眼道:“好倒是好,只是如何能捉得那个孩子来?”

李鹏浩说:“杜校尉说,这个人发了疯似的攻城,就是在那个孩子被拉到阵前跪下之后。我猜那孩子跟这个人关系不一般。如今他被捉了,如果蛮子头领有良心的话,自然会关照那个孩子。不过他能做出以孩子的命要挟这个人攻城的事来,估计良心也好不到哪里去。那孩子只怕凶多吉少,即便还活着,也少不了吃些苦头。”

所谓良心,自然是如今这乱世最不值钱的东西。鲁迅先生说过,翻开历史书,字缝里全写着两个字“吃人”。这可不是一个比喻,在人人都饿成野兽的乱世里,“易子而食”中的“易子”大概算是最后的良心了,但终究还是要“而食”的。

赖珠桑吉是顿克额部的头人,常与中原人有生意往来,自然听得懂中原话。他跪在地上侧耳听着,不禁也动摇起来,他的儿子,真的能保住一条命吗?

袁参将转头对曾将军道:“将军,不如我带骑兵营闯他一闯,去捉了那小的来凑一对!”这个袁参将还真是个急性子。

曾将军摆摆手道:“不可,骑兵营自有用处,不可单为捉一个不明来路的孩子轻易出动。袁参将稍安勿躁。”

袁参将恨恨的跺了跺脚,一脸烦躁:“也不知道这些蛮子怎么回事,这两天攻城,像是送死来了。想当年跟着大王打仗,哪一次不是大家伙儿并肩子一起上,哪有这种拉屎一样的打法,一截一截的送死啊!属下实在看不明白!”

李鹏浩脑子里调出昨天南城的攻守画面,眼前这个矮胖子昨天也是他在南城攻打,今天又是他去西城攻打,如果说是这个人特别能战斗,特别善于攻城打先锋,那倒也还能理解。可事实上这个人两天攻城几乎寸功未立,反倒是送出成百上千颗人头,还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画面停留在那队持刀督战的吐蕃骑兵身上,耳中刚好听到袁参将“一截一截的送死”的话,他心里渐渐有了一个猜测。

李鹏浩朝曾将军抱拳道:“将军,您知道的,属下失了魂,可否请将军赐教,给属下讲讲吐蕃的情况?”

曾将军看了他一眼,又四下看看,才道:“看这情形,蛮子一时半刻是不会攻城了。去找些吃的来,再看看能不能搞一壶酒,给袁参将提前庆功。海龙,你跟我多年,给咱们小诸葛讲讲吧!”

亲兵队长抱拳应了一声出去了,兵临城下,这位曾将军居然召集两面城墙的守军将领在城头喝酒,不是太过托大,就是胸有成竹。

不一会儿,李副尉带着两个人送了些吃的过来,除了昨天李鹏浩见过的那种窝窝头,一大钵羊肉汤,竟然真的还有一壶酒!

李鹏浩前世里这种局参加过多次,自己身份最低,能跟这些将领同席,全靠了昨天出了个主意。当下十分自觉的担当起了倒酒的角色。

曾将军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是越看越顺眼,这小子以前机灵是机灵,为人也十分大气,不过也纨绔得很,分不清轻重。年初的时候,竟因为一个园子里的姑娘,与宫里派来督察的御史起了冲突,害得他曾将军差点身败名裂,这才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了亲兵营。

现在倒也好,他不记得以前的事,自然少了尴尬。昨天不仅出了个好主意,听说还陪着张敬元挖了一夜的沟,现在又是这般醒目伺候起一桌人的酒食来,真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觉!

李鹏浩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倒上了酒,到自己名下已经所剩无几。众人一起举碗,各自饮了一口,袁参将两眼简直是在放光。这寡淡无味十几度的浑酒,竟也能喝出这般滋味,李鹏浩不禁对接下来的酿酒事业又多了几分信心。

席间,赵校尉给李鹏浩讲起甘州吐蕃的情形来。

现代社会的信息往往不是匮乏,而是过剩,同一件事情众说纷纭,信息量太大,又有人故意搅局,比如到底是鸭脖还是鼠头的问题,很多人往往分不清真假。不过单从政治版图和政治冲突来说,大体格局还是比较清楚的。比如谁在制裁谁,谁跟谁在打仗,谁跟谁是盟友关系,谁跟谁有强烈分歧等等。

尽管赵海龙校尉说起话来还算比较有条理,且偶尔会有曾将军或者其他几人补充,但李鹏浩还是被这一时期的纷乱格局搞懵了,如果不是他多少占点上帝视角的优势,几乎无法从他们的信息中提炼出有用的东西来。

简单来说,大唐西北的回纥曾经是唐朝的重要盟友,与西南的吐蕃地位相当,这与唐代兼容并包的民族政策是一致的。但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唐朝两百多年的强盛时期,周边这些民族与唐朝通过和亲,商贸等方式,建立了很好的民族关系。

然而花无百日红,回纥因协助唐王朝平叛安史之乱有功,向大唐提出领土要求,唐朝对付一个日渐内乱的回纥还是做得到的,七十年前,用计奇袭回纥乌介可汗,大败之。

回纥一分为二,向西的一支去中亚流浪,南下的一支占据了甘州的大片土地。可问题是,这片土地从来不是真空,这是吐蕃人的地盘,吐蕃人大约在三百年前,按照他们的救世佛莲花生大师的旨意,给这个地方派了一个“人间的王”,于是回纥人就和吐蕃人干上了。

回鹘人固然是丧家之犬,可吐蕃人家里也正在闹内乱呢!就是在回纥汗国崩溃的第三年,吐蕃的赞普朗达姆被刺杀身亡,他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了长期争战。这期间,吐蕃仿效唐朝建立的藩镇节度使纷纷自立,整个吐蕃分裂成几百上千股势力,甘州及其附近的吐蕃势力当然也独立割据了。

在之后的数十年内,原来属于吐蕃的温末政权和河陇吐蕃,以及外来户回纥,来了一场跨世纪的三国杀,最终慢慢融合,形成占据甘州凉州以及青海湖东南地区的甘州吐蕃,后来的史学家又称之为六谷吐蕃,只是这一点,学渣李鹏浩就不知道了。

除此以外,西北地区还有羌族诸部,还有党项族控制的定难二州,以及占据河西走廊要地瓜州的唐朝旧部张奉先后人,当然,还有他们大王李茂贞的岐国,以及正把触角伸向岐国北部的大梁等等。

政治,宗教,民族,门阀,军事,商业等等各方面的问题,那可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热闹非凡。

李鹏浩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在这些即便残缺不全的信息中所感受到的纷乱,已经差点让他崩溃了。还是二十一世纪好啊!李鹏浩热泪盈眶!

窝窝头很难吃,羊肉汤真不错!这是两天来,他吃的第一餐热乎饭,跟着将军们混吃混喝,果然待遇不一样。他突然想起,这个时代好像还没有“炒菜”这个说法,据他所知,“炒”这种烹饪方法,好像是宋朝才有的。唉,这要是在盛唐,没这么乱的世道里,开个连锁酒楼,推出炒菜新品,再卖一卖独家酿造的高度蒸馏酒,说不定李白他老人家能亲自给咱题诗一首呢!汪伦那个小地主,不就是招待了李白一段日子,得以流传千古吗?

李鹏浩对自己的跳跃性思维暗暗懊恼,赶紧回到了正题上。如果能撬开赖珠桑吉的嘴巴,搞到第一手的甘州吐蕃资料,那可是有战略价值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