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从岐国开始 > 第38章 配重式投石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鹏浩嘱咐张三爷暂时不可声张,因为王道长正在“领悟太上老君法旨”的关键时期,万一消息传出去,惹得太上老君不高兴,那就是千古罪人了。

张三爷连连点头,自己是第三个见到“王仙人”的,曾将军都还没见着呢!这一趟,来得太值了!

王道长小声问李鹏浩,能不能留下张三爷帮忙。酒精蒸馏术他已经掌握得差不多了,医用酒精防止邪祟入体的效果他还没有确认,倒是不忘初心。

李鹏浩点头,使眼色叫他自己开口。王道长第一次以神仙的身份对人说话,咳了一声,和蔼的问道:“张三爷?你可愿给贫道搭搭手?”

张三爷一听受宠若惊,忙又拜倒:“仙长看得起老朽,老朽甘作牛马,侍奉仙长座下!”

王道长一张老脸涨的通红,胡乱摆了摆手,不敢再说话,生怕漏了老底。四个人一起进了“炼丹房”,张敬元解释道:“三爷,王道长也昨天突然有所感应,得了太上老君所授仙法,这个炼丹房布置得仓促,您是咱张家酿酒作坊的管事,您帮着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添置的,只管去各个铺子拿,需要银子,直接去账房支就是了。”

一个炼丹道士,一个酿酒工程师,这个组合底子不错,由得他们发挥吧!

张敬元和李鹏浩分头出发,准备各自去陶器作坊和军械库。李鹏浩突然想起柴房还关着一个吐蕃孩子,就问二胡这孩子能不能带上,他心里是希望能掏出点有用的情报的。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再说。

胡大笑道:“浩哥儿,曾将军让我俩听你们差遣,你说带上就带上,我们没意见。”

于是胡大从柴房提了那孩子出来,横着搁在马上,再一个翻身上了马。那孩子倒也不挣扎。

军械库离军营不远,围墙高出周围的建筑一大截,跟城墙高度差不多。胡大亮出腰牌,进了大院。李鹏浩便见到七八个人正忙得热火朝天,叮叮梆梆的敲打声响成一片。外围一个人身披甲胄头戴兜鍪,手里挥着马鞭,正在大声呼喝,正是赵海龙赵校尉。

赵海龙见李鹏浩二人过来,十分客气,说道:“两架抛车,只一根炮梢还能用,另一根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给人锯去一半,不能用了。我把附近的木匠都召了来,看看剩下的木架还能不能凑合成一架。”

李鹏浩见那炮梢足有七八米长,一头粗一头细,四面刨得整整齐齐,也不知道是什么木质,至少十年过去了,看起来依然沉稳厚重。

赵校尉道:“抛车易造,炮梢难得。这炮梢是用上好的桦木打造,刷十几遍桐油而成,既坚硬又有弹性,十分难得。也不知道是哪个库丁做了败家贼,坏了一根。唉!”

李鹏浩后世虽然知道投石机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毕竟没有见过真家伙。便虚心向赵校尉请教起来。

这一问才知道,这架抛车,居然要用至少五十人,同时拉动长绳,才能把一颗三十斤重的石弹抛射到三百步外,这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啊!

李鹏浩疑心大起,再三追问,直到赵校尉拿一个木条在地上画出一个简易图形,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配重式投石机!

历史上,东西方使用配重式投石机的记录,基本上统一在十二世纪。蒙古西征时传入中国,在襄樊之战中,这种新式投石机大放异彩。

李鹏浩立刻意识到,他可以使这种武器提前两百年问世,而它的首秀,结合了酒精燃烧弹,这是两项先进技术的结合,必将一炮而红!

李鹏浩腾的站起身来,对赵海龙道:“赵校尉,请你叫工匠们先停一下,到我这里来。”

赵校尉有些莫名其妙,曾将军催得急,他可不敢延误。不过这个小子明显受曾将军器重,太上老君选择的传道人跟他又熟识。犹豫了一下,还是不太情愿的叫工匠们停了手上的活计,围拢过来。

李鹏浩已经在地上画出了一个配重投石机的草图。这东西的原理其实和人力式是一样的,为什么没有发明出来,他也懒得去想了。

李鹏浩直截了当的给这些工匠们讲解起地上的草图来。工匠,特别是木匠,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构图能力,比一般人要高得多。

本来他们并不懂抛车,赵校尉这个外行说了个大概意思,他们结合七零八落的两具炮架,都有把握复原,何况李鹏浩讲得如此清楚明白?立刻就有脑子活泛的工匠理解了,并用他们的行话加以说明,更多的人都理解了。

尤其是李鹏浩说到单向绞盘的时候,有几个工匠的眼里简直就要冒出火来,这太神奇了!什么人的脑袋能想出这般奇妙的法子来?看向这个年轻士兵的眼光,也渐渐从专业人员的傲慢变成了心悦诚服。

赵校尉由于脑海里已经有一个抛车了,所以没怎么听明白。但工匠们的惊叹他能听懂。他犹豫着问道:“你们是说,这架抛车,加一个什么配重箱,可以抛五百步那么远?”

李鹏浩点头道:“如果是架在城头,应该是可以达到的。”

赵校尉又问:“那如果敌军离城墙只有三百步呢?岂不是连它的尾巴都打不到?”

李鹏浩正要解释,一个年轻的声音接口道:“将军,可以减轻配重箱。”跟着啪的一声,一个年老些的声音呵斥道:“闭嘴!两位军爷面前,没你说话的份!”

李鹏浩转过身,看到一个中年匠人的手正从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年轻人头上拿开。见李鹏浩看过来,那中年匠人连忙满脸陪笑。李鹏浩不去看他,却盯着那个年轻人道:“兄弟,你讲给这位赵将军听听看,怎么打到三百步的敌人?”

那年轻人脖子一梗,显然对刚才挨的这一记打不服,大声说道:“配重越大,配重箱下压的力量就越大,梢头的就越快,刷的一下,石弹抛得就越远。反过来,配重轻,梢头慢,就石弹就抛不了那么远。”他身后的中年匠人急得直跳脚,生怕他说错了话惹来麻烦。李鹏浩看他二人面相有五六分相似,猜这是一对父子。古时候的工匠,子承父业的情况非常普遍。

李鹏浩微笑点头,继续问道:“假设配重箱不能减轻配重,每颗石弹的重量相同,又如何?”

孩子临走之前,给李鹏浩磕了个头。这是李鹏浩第一次被人这样大礼参拜,很有些不适应。

胡大带弥扎勒吉离开后,李鹏浩独自愣了一会儿,然后拉着红马一起去看胡仁才他们修理抛车。这时候日头已经偏西,抛车却还看不出轮廓,到处是散落的木条,七八个工匠分做三组,各自忙活,胡仁才正在各处比比划划的说着什么。

李鹏浩心中有些着急,便问道:“人才啊,还要多久?”

胡仁才头也不回答道:“一炷香!”

这倒是让李鹏浩吃了一惊,以他看来,这现场像是刚刚开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