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从岐国开始 > 第74章 苦逼的打工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中午时分,张文九领着一对父子回了张府,说是城中一户酿醋的人家。那父亲看样子不到四十,只有一只独眼,见了李鹏浩,拉起他十几岁的儿子倒头便拜。如今全真教在永泰城风头正盛,但凡是被当做人才邀请加入内门的,无不欣喜若狂,这对父子便是如此。

李鹏浩对磕头拜礼这样的形式已经麻木了,没办法,这时代就是这样,只好理解成这跟后世见面握手是一样的,勉强受了一拜,随口问了几句,便让他们以后跟着张文九。酿醋这个行业,也算是化工产业了,如今人才匮乏,只能先招收一批慢慢培养。对张文九能主动招收这样的人才,李鹏浩也给予了充分肯定。这刺激了一旁的胡仁才,他当即表示也要去找几个铁匠泥瓦匠来。

张府的第四进院子原本是个一溜库房,改做实验室倒正合适。上半天已经收拾的七七八八了,李鹏浩安排下午要进行彻底清洁,并刷上白灰。本来他听丁老师说过,土法制作水泥并非难事,只不过当前没有炼铁的废渣。唉!煤钢联动啊!什么时候搞到优质煤和铁矿石了,那才是飞跃的前提!

这个事儿,必须尽快提上日程!家里没矿,心中没底啊!李鹏浩突然升起一种紧迫感来。不能继续待在城里了,明天,一定要亲自出去找矿!

问起王道长建立基层教会组织的事,张文九一脸骄傲!他和师父今早出去,那真是万众瞩目!满耳朵听到的都是“王仙长降世,日子有盼头了”之类的话,要不就是“同舟共济嘛海让路”的高亢歌唱。西城近水楼台先得月,几个之前时常接济王道长的善人展开了激烈竞争,最后一个姓王的百姓因家中院子够大,并表示还可以腾出两间空屋,被王仙长收作弟子,成为西城教区的教甫。

“教甫”这个词,当然也是李鹏浩发出来的,本来他是想叫“教父”来着,但后来一想,“父”这个字过于敏感,只好压下心头的恶趣味,结合“神甫”创造了一个新词——“教甫”。取其“刚刚开始”之意。他造的这个词今早还得到了丁老师的认可,令他很是得意!

北城的教甫被王铁匠得了去,他年富力强,学徒众多。听说这个人的两任妻子都死于难产,如今年近四十,仍然没有一儿半女,突然间想起一件事来。前几日他和丁炎瑜说起古代人的生存问题,不约而同的说起女人的鬼门关——难产。记得当时丁炎瑜还提了一嘴,说以后要发展妇产事业来着,还说到了一个“助产钳”。由于这个话题不是很方便谈,李鹏浩当时也没有追问。看来今天晚上得找个机会问问丁老师,如果全真教能够大幅减少难产致死率,必将是功德无量的大事,也肯定能够进一步提高全真教的声望!

李鹏浩把这件事记在心上,念念不忘找矿的事,随口问道:“文九,你知不知道城里有没有风水先生?”

张文九一愣,道:“师父不就是吗?”

李鹏浩啪的一声在脑袋上拍了一掌,这还真是灯下黑!道教是个神奇的教派,曾经有个疑问,为什么佛教在中国经历了至少四次“灭佛运动”,而道教从来没有遭受过像佛教那样的打压?充其量只是在某些朝代不受重视或者某些区域的限制性打压?网上有个高赞的回答是:因为道士都是苦逼的打工人,他们给人看风水,做法事,打醮,赶尸,看病,算命,什么都做!而且道教的神仙满天飞,不管有什么需求,总能找到一个对应的神相求,打压它干嘛?

李鹏浩急急问道:“那你知不知道,他有没有罗盘?”

张文九疑惑地道:“这我倒是不知,下半晌我问问。师叔你要罗盘作甚?”

李鹏浩摆摆手道:“这个你莫问。总之我有大用,你去发动群众……呃,教众,把永泰城的罗盘都给我弄来。对了,要花银子买,不能强要,知道吗?”

一旁站着的父子俩一直没说话,听李鹏浩语气很急,嗫嚅着说道:“师,师叔,小人倒是知道,城东有个石半仙,给人算命看风水,他有一个罗盘,听说很是贵重,也十分灵验。”

李鹏浩大喜,本想马上让他带路,立刻就去找。忽然又想到张文九当下的事情也不少,便交代他先搞些牛肉蹄筋之类的东西熬成胶状,还要准备几十个小碗,到时候分别盛装。

张文九不明所以,答应立刻去办。王氏父子听他的第一道指示便如此清奇,对全真教的信仰又多了几分。

匆匆吃过午饭,也没见到张敬元回来。李鹏浩跟张府的管家说了一声,取了些银子,便牵着红马,直奔东城而去。红马好不容易出趟门,而且是去从未去过的东城,早听说那边是永泰城最繁华的商业区,便有些急不可耐,示意李鹏浩骑上来。她现在反正也想开了,她是她,马是马。李鹏浩现在骑的是马,又不是她!哼!

顺着中央大街向东,行不多远,一人一马眼中所见就与之前大不相同,青砖黑瓦的建筑明显多了起来,几乎不见茅草屋顶。当街居然还见到两幢二层小楼,楼上雕梁画栋的立柱,翘檐飞拱,红绿相间,甚是气派!一间门口的牌匾上写着“永泰客栈”四个大字,想来这就是永泰城的五星级酒店了。

李鹏浩俯下身悄声问道:“小瑜,要不咱今晚不回去了,就在这家客栈开间房睡一觉,晚上出去逛逛?”

胯下的红马一动不动,李鹏浩很肯定的答应一声:“明白!”一拨马头,便向那客栈门口走去。守在门口的小厮很有眼力见,笑眯眯的迎上来问道:“这位郎君,您是打尖还是住店?本店有上好的水盆羊肉,生切牛肉。您若是住店,还有上房一间。”

李鹏浩跳下马,道:“住店!”

那小厮大喜!到永泰城来住店的,不是往来的商贾,就是朝廷的公差。这年头,可没有穷游的驴友。所以能住店的,大多出手阔绰。李鹏浩随手丢了两个铜钱,这点规矩,他还是听张敬元说起的。他说他跟着长辈跑生意,每次住店,一定要给店小二一点赏钱,可以免去很多麻烦。

李鹏浩坚持要跟那小厮一起把马牵到后院安置好了再去柜台办入住。那小厮见这匹马的确神骏不凡,表示十分理解,头前引着路,去了后院安置好红马。

李鹏浩嘱咐他喂最好的草料,又当着红马的面对那小厮说道:“等会儿我开个房,要好好睡一觉。这马也要休息,你们都不要打扰。”那小厮连连点头,引着他去柜台。

小厮却不知道,柜台那边,正有一桩奇事等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