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从岐国开始 > 第83章 繁忙的永泰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接下来的几天,竟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在西北这个地方,这是难得一见的。

秋收基本结束,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再说这里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有了这场雨,再过两个月储备过冬的草料,就会充足很多。这也意味着,牲畜可以在越冬时长得膘肥体壮,来年春天,必定能生更多的小崽子,牛羊满圈!

往年这个时候,甘州吐蕃和北方蒙族时常来打草谷。人们不是在城头日以继夜的守城,就是躲在家中瑟瑟发抖。可今年呢?虽说吐蕃照例来了,但这次却只丢下一千多颗人头,最后铩羽而归。为什么?这都是太上老君降世,王仙人呼风唤雨,李师叔智计百出的结果啊!

有了希望,一切就有了意义。就连这场秋雨,也被人们视作是太上老君显化,天降甘霖!

今年秋天,永泰城像是换了一个灵魂,就像一个乞讨多年勉强度日的乞丐,忽然被官府分给一块田地。人们都很忙!

留守城池的兵不足一百了,本来永泰城有四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营共一千左右守军,前些日子凤翔来的旨意,抽调了五百人去驻守凤翔,五个校尉派去了三个,曾将军对岐王李茂贞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如今剩下的五百人,一多半都奉曾将军之命出城去了,他们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找石头!找各种各样的石头!曾将军说了,要找那些颜色和质地很奇怪的石头回来。

于是四百多人兵分四路,深入祁连山找矿去了。这无异于大海捞针,但总好过什么都不做。反正甘州吐蕃今年不会再来袭扰了,而在东北方向,新上位的梁王朱友贞帝位不稳,正在进攻岐国东面的两个州县,晋国虎视眈眈,大军频繁调动,只待双方厮杀正酣时扑上来咬一口,这无形中牵制了北方的蒙古。所以永泰城的这个秋天,反而在夹缝中获得了一丝难得的安全。

而在永泰城内,全真教的信众正在飞快增加。开宗立教的那天,依照王仙人的要求,每家每户只来了一位当家人。这些人在祈雨观见识了平地起火的神迹,学习了《众人划桨开大船》,听了李鹏浩煽动性的发言,最重要的是,还接受了王仙人“百毒不侵”的祝福!在这个缺乏娱乐的时代,这一点星星之火迅速传播开去,点燃了绝大多数人的希望之火。

一时之间,申请入教的呼声高涨,王道长擦了一把冷汗,幸好第二天就确定了东南西北四城的教甫!这些事就交给他们去做了。包括石半仙在内的这四位基层教职人员,已经被他收作亲传弟子。他给他们每人赐下一瓶高浓度酒精,让他们以和祈雨观同样的流程招收信众。永泰城里,到处是《众人划桨开大船》的高亢歌声!

天雨影响了张敬元和曾将军下乡收粮的计划,但城中的小麦尚有库存,曾将军调出一部分,张记酒坊在张三爷的带领下,筛选粮食的,推磨的,淘洗的,搅拌的,数十人忙做一团。张三爷尽管宝刀未老,仍扛不住日以继夜的操劳,申请张敬元把他的大孙子调回来帮忙,但这事儿被王仙长否了。

张文九这几天正忙着采集各种霉菌做实验呢!腐烂的瓜果菜蔬,阴沟里的青苔,茅厕里的粪便,总之哪里最脏最臭,哪里就有张文九的身影。他以前总觉得永泰城脏,比起太原府实在差了太远。可如今他只恨这座城太干净了!找点发霉的东西怎么就这么难呢?

前几日从上次守城受伤的伤兵伤口附近收集的淡黄色液体,已经在凝固的肉汤上长出了毛茸茸的霉菌,可他收集到的“解药”——各种发霉的脏东西——才二十几种。小师叔说,炼制“驱邪丸”,不仅需要小心谨慎的实验,还需要祖坟冒青烟的运气。他把满天神佛都求了个遍,恳求诸天神祗把他后半生的运气一次性给他,让他找个那种叫做“青霉素”的东西!

胡仁才嘴撅得老长,两只鼻孔各塞一团棉絮,此时正在后院指挥着几个人把源源不断送过来的人畜尿倒进一只大缸。他这几天心情很不好,先是去酿酒作坊帮忙搭建大曲房,然后跟着张文九满城找霉,接着就是满城跑,教人们如何淘洗砂子,如今全城都在挖砂淘砂,全真教放出话来,以一文钱十斤的价格,向教众购买淘洗干净的砂子。这个价格虽然不高,但对于没处挣钱的人们来说,这无疑是天降一笔横财。有的家庭,男女老少一齐上阵,一天能淘洗数百斤,那可是几十文黄灿灿的铜钱啊!

本来处理尿这个事儿应该也是张文九的业务,但张文九实在太忙了,于是支了他。别人都有自己的事在忙,就他像是个多余的到处打杂,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他去找师叔,可师叔熬得两眼通红,只说快了快了,马上就有一桩极紧要的事要交代他做。

李鹏浩小师叔的确忙!

那天早上,他和丁炎瑜一直飞到能看见一排长亭的地方,才陡然间被拽回本体。后来听说,城东十里处,有一处迎来送往的地方,就叫长亭。由此看来,他们共梦的活动范围,大概是十里左右。这已经非常可观了!

他听从了丁炎瑜的建议,把编写全真教宣传册的任务放在首位。不要说“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其实在任何时间,“人才”始终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满清后期,包括雍正和乾隆这些所谓“圣主”在内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隔绝了东西方文化科技交流,始终以“礼法”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到百分之三的全民识字率,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而到了最后,清廷也终于作茧自缚了。

他考察了一下胡世贵和他找来的七八个文人,结果差强人意。这些人抄书也许还行,但叫他们写书,只怕会贻笑大方。正没柰何间,陡然想起石半仙。

那天下午,他拎了两壶“仙人露”,到永泰客栈切了几斤熟牛肉,叫上这几天正忙着传道授业的东城教甫石半仙,一起前往那户神秘的人家。

路上,石半仙说,他已经不准别人再叫他“石半仙”了。王教主是真正的仙人,他若继续使用“半仙”的名头,岂不是自诩只比王仙长低一头?李鹏浩哈哈大笑,不置可否。

石亚兴本是个宦官,察言观色和揣摩人心的本领比起一般人不知强了多少。东城这边的富户比较多,对兴起于西城贫民区的全真教本来是不大感冒的,但他却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口吐莲花,并以天机之名一番故作神秘的宣传,居然使得东城富户绝大部分都加入了全真教。这几日来,石亚兴竟有一种坐上内廷大总管宝座的错觉。虽然忙得脚不沾地,说得口干舌燥,但这种巨大的成就感仍然让他有些飘飘欲仙起来。

李鹏浩来邀他一起前往沈大人家,石亚兴心中一直悬着的那个念头这才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