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好莱坞:导演旋风 > 第843章 实力之外是心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末秋至时节,红毯众星,能够感受地中海夜晚带来的一丝丝凉意。

海风、沙滩、棕榈是戛纳电影节的记忆,那威尼斯电影节,最深刻印象是什么?

重叠?

是也不完全是,因为这里是威尼斯,凝聚“一国”之力,至少比戛纳小镇更具文化底蕴。

其实不然,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大特点是它没有太多包袱,就像意大利人能够打破中世纪禁忌一样,完成人类艺术史上的一次跳跃。

直面一切黑暗与光明,才是大勇。

戛纳电影节因为逃避而诞生,但威尼斯电影节却在废墟中完成自身机体的修复与新生,这就是大勇的表现,所以这里没有太多需要回避过滤的东西。

就像范宁问小古笛关于对威尼斯电影节的印象时,古大少的回答,像是一种契合之约“凡真。”

平凡而真实。

戛纳太华丽,却容不下一丝瑕疵,但这里可以接纳一切不完美。

红毯布置很简易,却能让人找到难得的自在,就连尖叫呐喊声,也很真实。

范宁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同,真很美国,对她来说,电影节就是电影节,仅此而已。

“有想过进入电影圈吗?”她很想当小男友艺术之路的领路人。

小古笛很认真的回答:“老爸已经在里头了,我就免了吧。”

“你不想超越他?”

“呵呵,他是老古,我是小古,怎么超越,” 小古笛眼神坦然而坚定的说:“除了另个领域。”

“什么领域?”

“我爸没兴趣的领域。”

“还是不明白。”

“体育圈啊。”

古旋风破圈太多,偏偏志不在体育圈,这就给身为儿子的小古笛看到一展抱负的机会。

虎父无犬子,他也不想一直躲在虎父身后,老父破圈,小子却要破界才能拥有自己一方天地。

范宁看到小男友一脸坚定的表情,知道他已选好的路,二世主不好当,更别提神二世了,身上烙印根深蒂固,很难破除,他能行吗。

“其实烙印本身不是问题,出身无法改变,但可以有所作为。”

范宁动容道:“我会永远支持你,”

“谢谢,我会在欧洲待上一段时间,”小古笛拍拍女友的手,“你要有时间,随时可以一起。”

“你功课怎么办?”

小古笛解释:“我已经跟学校谈好了,可以课外补习。”

“也对,听说,你妹妹也是上走读学校,”范宁当然明白这种出身的人,学业只是一种补充,而不是出路。

“她比我更需要走读学校,看着吧,很快就变回原形,现在的她,根本就不是她。”

“什么嘛?”

“变形计,听过没有。”

“没听过。”

“呵呵,你以后就会知道了。”

小古笛一副大智慧的样子,范宁脑袋却一片浆糊。

两人隐身在众星之中,只有古旋风夫妇鹤立鸡群的坐在最前排,这就是风神的待遇,到哪都纵星捧月,因为他太会钻研,好像没有他摆不平的事。

没有任何影片参展,却处处有他的存在,早在几年前,凭借一部《沉没之城》 获得意大利艺术研究院终身院士。

来之前,他就被授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荣誉主席一职。

“我怎么不知道这事?”伊万卡很疑惑,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都是虚职头衔,大家举手就决定的事,不用太在意,”古旋风摸摸戒指,示意台上有人出来了。

第7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在主持人索尼娅·贝尔加马斯科,优雅的走到台前,正式拉开帷幕。

“欢迎来到威尼斯这座永恒的水城,这里是电影梦想的起点......”

作为意大利演员兼主持人,索尼娅自信沉稳,开场白简短而富有诗意。

“......我们的海水倒映着拜伦勋爵的浪漫诗篇,也承载着维斯康蒂镜头里的欲望暗流,当回首电影往事,会发现,原来我们也身在其中,成为永恒的一部分,今晚,我们将再次开启一段探索影像艺术边界的旅程。”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共有23部影片入围竞赛单元,分别来自15个国家,既有大师回归,也有新人崛起。

电影节以达米恩·查泽雷的《爱乐之城》作为开幕影片,这一选择既大胆又充满象征意味。这部歌舞片以复古的胶片质感与当代都市情感交织。

艾玛·斯通与瑞恩·高斯林的化学反应让银幕流淌着难以抗拒的浪漫,而贾斯汀·赫维兹的配乐更是在放映结束后赢得长达五分钟的掌声。

只是第二天,这部开幕影片,也面临两级口碑。一部分影评人盛赞其“用爵士乐的即兴精神重构好莱坞黄金时代”,而另一派则批评其“沉溺于自我陶醉的怀旧情绪,毫无新意。”

古旋风带着伊万卡到处参加各种展片现场,看电影度假,享受地中海异域风情,好不惬意。

而小古笛却要前往威尼斯足球俱乐部总部,开启欧洲足球考察之旅。

范宁却在开幕式第二天就飞回美国,有一个活动需要出席,只能草草结束与男友的欧洲浪漫之旅,投入工作。

本届威尼斯电影节,被称为“最强一届”,好莱坞独立电影大规模登陆欧洲电影节,也是极为少见。

欧洲依然是稳坐文艺片的宝座,借助电影节平台优势,的确占尽地利人和。

亚洲电影发展很快,但始终很难突破瓶颈,也不知是何原因,资金、技术、人才、没有明显落后于欧美电影,甚至有后发优势,为何反响平平?

获得大奖的亚洲电影也不少,艺术造诣不容置疑,但总感觉缺乏一股气势,这股气势就是自信与从容。

菲律宾影片《离开的女人》很对评审团胃口,很有机会拿下金狮奖,但仅此而已,没有太多附加值。

四个小时的马拉松观影体验,已经劝退很多观众,获奖影片,却放了一个寂寞,有何意义。

不能简练一点吗?

冗长多余的镜头,其实没有太多必要,精准投射才是电影的精髓。

一个镜头,一帧片段,一格画面,足以成就一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