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两年叶小瑜慢慢的添置了些东西,也算将平时要用的厨具碗筷置办齐了,过日子做饭倒是没有了问题。

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分下来的陈粮吃的所剩无几,今年的新粮还没有下来,不过好在地里有野菜,山里有蘑菇和野果子,勉强能填饱肚子。

叶小瑜将之前从地里采来的野菜剁了剁,然后跟棒子面搅在一起煮粥。

家里还有早上蒸的杂和面儿窝头,和之前腌的萝卜。

叶小瑜用筷子将窝头插上,然后放在火上烤,等粥和窝头都弄好以后,她又捞出来一点腌萝卜切了切,放在了盘子里。

一顿饭这就算做好了。

不用叶小瑜喊,初一踩着饭点就回来了。

“先去洗手!”

听到自己娘亲的话后,初一踮着脚尖从水缸里舀出来一瓢水,然后倒进了水盆里。

把水瓢放回原处后,只见小家伙蹲下身子,有模有样的在那里洗手洗脸。

洗完后还跑去自己娘亲面前让她检查。

叶小瑜被他可爱的小模样给逗笑了,顺手扯过一旁的毛巾就给他擦拭上面的水渍。

从初一记事起,他的饭菜就离不开这些粗粮和野菜。

由于叶小瑜属于下放改造人员,所以她是没有资格饲养家禽家畜,也没有办法分到自留地。

平时手头富裕的时候就去村里跟乡亲们换几个鸡蛋给孩子补补营养。

可他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偶尔的几个鸡蛋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望着营养不良的儿子,叶小瑜心里难受极了。

她恨自己没能耐,连个孩子都养不好,也恨自己没本事,害的孩子到现在都不会说话!

但唯一让她欣慰的就是,如此艰苦的条件,孩子却乖巧懂事的不得了。

有时候看到自己难过落泪,小家伙还会跑过来帮忙擦眼泪,学着叶小瑜哄他的模样来哄自己。

望着孩子狼吞虎咽的将碗里的野菜粥吃的一干二净,叶小瑜眉眼含笑的揉了揉他的头,并温柔的说道:“我们初一真乖!”

晚饭过后,人们便拿着自家的板凳三三两两的往打谷场走去。

叶小瑜家坐的都是树墩子,所以她没有板凳可以拿,直接带着孩子就去了。

打谷场内,支书魏满囤和村里的几个干部早早的就坐在一起交头接耳,好像在商量着什么。

赶来的乡亲们很自觉的围着他们坐成了一个圈。

虽然说每家至少来一个人,但像有些吃完饭无事干的老人或者闲不住的孩子们,都会赶来看热闹。

大家伙有板凳的坐板凳,没有板凳的随便找个地方一待,甚至有那调皮的孩子直接爬到树上去了。

叶小瑜不爱凑热闹,就抱着初一站在外围,一会儿能听到会议内容就行。

有平时跟她关系不错的妇女,趁着大会还没开始过来她闲聊两句。

叶小瑜为人和善,说话又柔声细语的,跟她接触过的人都喜欢她。

再加上初一乖巧又可爱,很是招人喜欢。

不过每次想到这个孩子都两岁半了还是不会说话,大家都会在心里替他感到惋惜。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魏满囤便咳嗽了两声,刚才还喧闹的人群瞬间就安静了下来。

看没人再说话了,魏满囤便大声说道:“今天召集社员们过来开会有两件事要说。”

“第一件事就是,我看还有十天半个月的这麦子就能收了,广大社员们一定要做好抢收的准备,别到时候大家伙辛苦了这么久,最后全因为雨水烂在了地里。”

“尤其是那些偷奸耍滑的,平时你们咋样我不管,这麦收可是关系到大家伙口粮的重大问题,到时候你们要是还出工不出力,那就要开大会批评了,严重的可是要扣工分的,到时候别怪我现在没提醒你们!”

说完后,见下面交头接耳的,魏满囤继续高声喊道:“行了,年年都是那点活,有啥说的。”

“下面我要说第二件事了!”

“想必大家伙也都听说了,现在上面号召知识青年下乡,为了响应号召,咱们村里下来几个名额……”

还没等魏满囤说完,下面便有人问道。

“支书,啥叫知识青年下乡呀,他们是来干啥的,是不是跟公社的干部一样下乡视察呀!”

话音刚落,一旁就有人接话道:“你这平时不读书不看报的人就是啥也不懂,啥叫知识青年下乡那报纸上都写的清清楚楚。”

“我倒是想看,我大字不识一个怎么看呀!”

“我也不认字,那我咋就知道呀,这就说明你平时不注重学习,思想上不要求进步!”

“你快闭嘴吧,要不是你儿子认识两字天天给你念叨,你能知道这些玩意儿!”

“那也比你强……”

“行了!”魏满囤开口打断了他们没完没了的闲扯。

“不懂政策的咱们下来再问,下面我说重点。”

“人家城里的娃娃都讲究的很,咱们这些老农民可不能在人家面前露怯。”

“各方面都给我注意点!”

这时,下面又有人搭茬道:“支书,我们哪方面注意呀!我觉得我们自己挺好的!”

魏满囤白了他一眼乱的像鸡窝一样的脑袋,然后说道。

“想你这头发,该收拾了收拾,平时都注意一下个人卫生啥的,不许随地大小便。”

“尤其是你们这些大老爷们,别随便找个柴火垛,找个树坑儿就脱裤子撒尿,要是让人家城里的女娃娃碰到了,那真是把祖宗的老脸都丢尽了!”

“还有你们这群老娘们儿,平时说话的时候注意些,别跟在自家炕头似的,啥话都往外冒,人家全都是没结婚的大姑娘小伙子,经不起你们开玩笑。”

听他说完后,底下的众人又开始了窃窃私语。

“这些啥青年好好的在城里待着不好嘛,跑到咱们这地来干啥,害的咱们拉屎撒尿,说话放屁都得注意,还让不让人活了!”

“就是,那些城里的娃能受得了这下地的累,估计熬不了几天就得哭着回去找妈!”

“我看也不是所有城里人都娇气,你看人家小瑜,除草施肥、挑水劈柴,哪一样都干的挺像样的!”

“她那是没办法,家里人犯了错误连累了她,想回去也回不去了!”

……

就在大家伙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约莫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站到了板凳上,抬手示意大家伙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