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师爷好不容被抬上山,又被抬下山,走到鸟粪原料现场。
一股扑鼻而来的恶臭,被呛得连连后退,咳嗽几声。
张师爷看着一堆又一堆的鸟粪正在装到篮子里。
再次感叹地说:“大人,这些臭气熏天的鸟粪,是水稻的衣食父母,妙啊,妙不可言。咱们有这么多鸟粪,沅陆的百姓一定能填饱肚子。”
村长听到后,乐呵呵地说:“张师爷,你说的都是真的?太好了,太好了。”
其实大鸟村已经能吃上饭了,但村长心胸开阔,也希望别的村像大鸟村这样偶尔能吃上一顿不放任何东西的大白米饭。
孙山见到工人正在把鸟粪放到篮子,用滑车吊到另一边的山脚下。
再看了看后山,一条蜿蜒而上,蜿蜒而下的路正在山腰间。
路还是修得不错,可以推着独轮车运送鸟粪原料。
鸟粪巨坑边上几间屋子,用围墙围着,这是供“保安”居住的。
而“保安”则是由作坊工人轮岗,每日必须有人值班守着。
村长介绍说:“大人,请你放心。就算不需要运送肥料,也会每日有人在这里看着,防止有外人偷东西。”
孙山点了点头:“这样安排不错,虽然这里没啥值钱的东西,但也得有人守着,”
说实话,在深山老林,在巨臭的鸟粪坑旁边守着,日子真苦。
不过只要能吃饱饭,啥活都会有人干。
孙山领着张师爷沿着鸟粪巨坑走,张师爷眼睛一眨不眨,目光所及之处全都是鸟粪。
看着巨大无比的鸟粪,欢喜地说:“老爷,这真是一座宝藏。幸好有大人及时发现,要不然恐怕要沉睡许久。”
上上任的知县,上任的知县,不,应该孙山前的知县,都没有一个当官的发现鸟粪坑,可见他们并不是一心一意为百姓谋福祉。
只要出来走一走,熟悉熟悉沅陆县,鸟粪坑没办法藏着掖着。
也只有他们的孙大人,一心一意想发展产业,替沅陆百姓找出路。
或许老天爷见他如此诚心,便恩赐一个鸟粪坑。
孙山闻着臭恶的鸟粪,心却是欢喜的,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这些是黑色的金子,好好利用,一定使得沅陆县变得富裕,百姓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一行人只是看了一会儿,发现没啥好看,便打道回府。
如果想绕一圈鸟粪坑,那是不可能的。实在太大了,不知道绕到何时何月。
孙山一行人回到鸟粪肥料作坊。
吃午饭的时候,通知工人做完这个月后,就放假。至于何时上班,在家里等通知。
村长:晴天霹雳!
少上一天班,少赚几十蚊,要是休息一个月,那得少赚多少钱啊?
何况看孙管事和王管事的意思,不止休息一个月。
身为村长必须替村民争取权益:“大人,其实不用休假。地里的活有家里人干,完全不用他们会去夏收夏耕。”
孙定南给工人放假的理由有两个:一是鸟粪肥料已经够应付夏耕了。二是夏收夏耕即将来临了,先回去忙活家里活,再过来忙作坊活。
村长和汉子不愿意放假。家里的地虽然重要,但耐不住工钱也重要。只要有工钱,啥东西不能买哩。
孙山解释道:“鸟粪肥料越新鲜出炉越好,所以生产得再多,囤着明年买也不好。现在已经做工夏耕的了,等卖完库房的那一批后,再继续做。一时半会不需要多做鸟粪肥料出来。”
顿了顿,补充到:“夏收,春耕即将来了,家里的地单靠留守的妇人,老人,小牙子小妹子是远远不够的。大家先回去做农活。做完农活,再来作坊干活。”
孙山继续说:“不过作坊这边必须安排人看场,所以王管事会列出一份名单,轮流到作坊这边看场。哪个日子安排到谁,就的必须来这里。”
村长和村民见孙山说得斩钉截铁,也知道必须放假,众人吃午饭都吃的不香哩。
汉子们还想着后几个月赚的工钱要买什么,现在倒好了,幻想破灭。
哎,又得节衣缩食,好好熬过着无无薪休假的日子。
孙山在鸟粪肥料作坊连住了两天,便准备回去了。
孙山在作坊停留了两日。悄摸摸地观察王管事做事,脑力活动还行,体力活动就不怎么行了,让他担一单鸟粪恐怕担不起。
孙山对此也不勉强,把作坊管理得好好,便对得起当初的要求。
孙山找上王柑华:“王管事,作坊的事,熟悉了没有?”
王柑华谦虚地说:“回大人,大体上都知道了。”
其实全部都知道了,一来作坊规模不大,二来被孙定南天天领着干,哪里有不熟悉的。
孙山点了点头:“休假回来后,作坊正式交给你管理,可有信心?”
王柑华知道孙定南会回衙门,只是想不到那么快回。如果说没信心,孙大人会不会炒他的鱿鱼呢?
想到这里,没信心也要说有信心。
于是王柑华自信满满地说:“回大人,草民有信心。多谢大人的信任,草民一定努力管理好作坊。”
要说放假,最高兴的莫过于王柑华了。自从跟孙定南来了作坊,就没回过家里。
回不回家无所谓,主要是作坊这里只剩下鸟拉屎,啥都没有,可谓枯燥无味。
最难受的就是吃食,小牙子阿爷和阿奶做得如同猪食那般,实在难以下咽。
可不吃嘛,外面又买不到,只好一闭眼一张嘴,咕噜咕噜地吞下去,这种日子简直度日如年。
得亏家里人见他去干活那么久不归家,非常担心,带着大包小包来探望,才让吃食上稍微有点味觉的冲击。
当王柑华试探地问:“阿爹,阿娘,我辞工,行不行?”
话一落,立即被媳妇捂住嘴巴。
他爹他娘更是劈头盖脸地骂下来:好不容易找到的活计,竟然胆敢说辞工。
哼,要是在家里,早就棍棒伺候了。
王柑华无奈啊,只好继续在作坊度日如年。
幸好挖鸟粪,筛鸟粪,发酵鸟粪这些体力活不用干很久,就可以回到“办公室”帮忙记账,日子才慢慢好过些。
经过几个月的磨砺,王柑华如今倒是适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