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接过杨师道手里的锦盒打开,是一套宝石头面,那上头最耀眼的红宝石一看就不是凡品。
“宝钏,这是我送给你的见面礼,希望你会喜欢。”
“十三郎破费了,”王宝钏没有扭捏,直接收下。
没有女人不喜欢首饰的,这宝石怕是番邦来的贡品,请了长安城有名的匠人打造,款式都是现在长安城最时兴的,是用了心的。
“你喜欢就好,一些金银而已。”
古有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美人一笑,李忱如今也知晓了这种滋味。
可他不是周幽王,宝钏也不是褒姒,他大权在握,想讨心上人欢心而已,又有何错?
他只恨给她的不够多。
想到那些正在加班加点赶制的首饰华服,李忱稍微安心些。
下次,他会送她只有中宫皇后才能佩戴的九尾凤钗表明心意。
两人相谈甚欢,眼看日头高挂,王宝钏起身送客,还让芙蕖包了好几包点心。
李忱那叫一个一步三回头,别提有多舍不得走了。
“回来了?”
王允坐在正堂。
“女儿回来了。”
王宝钏莲步轻移,心情看上去还算愉悦。
“如何?”
王宝钏知道他是在问李忱的事。
“那人身份恐怕没那么简单,”王宝钏侧身,让芙蕖将那头面呈给王允看。
“此物颇为难得,怕是今年的贡品,一事无成的宗室子弟如何能得到?”
“你与他相谈甚欢?”
“如爹爹所料,女儿试探了他的学问,对答如流,可见不俗,这样的人怎会籍籍无名?”
“有理。”
王允顺了顺胡须,“那宝钏你觉得他可是对你有意?”
王允本打算亲自去看看,但被王宝钏劝住了。
上位者向来不喜欢被人打搅兴致,王允又是她的父亲,就算心中有什么也不好发作。
可日久见人心,难保以后不会成为他们之间的隔阂。
“女儿还未试探,那人就主动告知了后院简单,又送了这样的见面礼,恐怕有意。”
“那宝钏你?”
王允坐直了身体。
那人身份不简单有才华是一回事,可他已经年过三十,而他的宝钏正是少女年华。
“爹爹放心,女儿只是觉得这人有意思,既对我有意却这样遮遮掩掩,心不诚。”
王宝钏微微摇头,似乎有些失望。
“那就好。”
王允松了口气。
“婚姻大事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宝钏你的婚事还得你愿意才是,爹爹也只能在家世人品上替你把把关。”
“女儿明白,左右是嫁给长安城中的子弟,再不济找个身家清白有上进心的也好,总不至于进宫。”
王宝钏故意提起自己不愿进宫,王允腾的一下站了起来。
“那不可能,爹爹怎么可能让你进宫,那后宫的争斗何其凶险,就算你这般聪慧爹爹也不忍心让你吃苦。”
“女儿就知道爹爹疼女儿,不过那人的身份爹爹还得再想想,在家中排行十三,而立之年却无正妻,前半生历尽坎坷,如今否极泰来,爹爹你说,这人会是谁呢?”
王允跟随她的话陷入思考,门房突然来报,“相爷,宫里来人,说是有西凉前线战报,请相爷入宫。”
“原是陛下有请,爹爹,女儿就先退下了。”
王宝钏这话说的意味深长。
王允也一时没反应过来,等到坐上进宫的马车时,他突然灵光一现。
怎么就这样巧,宝钏前脚刚回来,后脚就请他进宫了。
进了宣政殿,王允怎么看李忱都觉得不对劲。
那人在家中排行十三,当今圣上也排行十三,那人年过三十无正妻,陛下未曾立后后宫也无高位妃嫔,至于前半生受尽坎坷如今否极泰来,说的不还是当今圣上。
宝钏退下时说的那句话是不是也是在提醒他,只不过不方便说。
陛下都多大岁数了,还跟宝钏玩这样的把戏,可真是不要脸。
有道是岳父看女婿,越看越不顺眼。
褪去那层帝王滤镜,王允看李忱分明就是一头图谋他家小白菜的大肥猪。
“丞相来了?快请坐,杨师道,还不给丞相上茶。”
李忱像是真的有十万火急的军情要同他商议,见他进殿,忙放下毛笔,王允却一眼看见那奏折就只翻开了一本。
以往日陛下处理政务的速度,怎么也有一般奏折处理完了,哪里会像现在这样明显是匆忙做的伪装。
“陛下处理政务辛苦了,公公伺候陛下就好,老臣不用麻烦公公。”
王允拱了拱手,在心中冷哼一声。
一个不好,他的宝贝女儿就要进那吃人的深宫了。
说句不好听的,老夫少妻的,到时候受罪的还不是他家宝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他虽官至丞相,可君臣有别,他又能阻拦多久?
这位可是天子,天子想要的女人就没有得不到的。
当年高宗皇帝和玄宗皇帝不也是如此,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得到心爱的女人。
他李唐王室向来都是这样蛮不讲理的。
心中不忿,脸上也难免带了几分。
“陛下,不知前线战况如何?可是有什么变故?”
“一切都好,刘将军已经攻破西凉王城,不日大军就能班师回朝,朕传丞相入宫是想同丞相商讨如何处置西凉。”
“那陛下是想在西凉设都护府彻底将西凉纳入我大唐版图,还是将西凉作为大唐的藩属国,每年纳贡。”
无非是这两种处理办法。
果然就是找一个借口让他进宫。
“朕的意思是在西凉设都护府,以震慑那些对大唐虎视眈眈的西域诸国,不知丞相可有什么人选推荐。”
青史留名就在眼前,李忱怎会轻易放过西凉这样大的一块肥肉。
王允想了想,“此人需有治理边疆的经验,还要有带兵打仗的本领,能在西凉筑起一道防线,老臣推荐郭昕之孙郭定西。”
“郭将军竟还有子嗣尚存?”
李忱都惊讶的站起了身。
郭昕这个名字在大唐实在如雷贯耳。
他镇守西域四十多年,面对吐蕃凶猛的进攻也不曾退后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