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龙王令之渔歌 > 第111章 听阿奶讲过去的事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章 听阿奶讲过去的事儿

“青丫头,你今儿可是大功臣,多吃一点!”

邓阿奶用汤勺舀了一大勺鸡汤放到柳青青的碗中。

“够了,够了,阿奶,我刚刚都吃了一碗了!”

“柳娘子,你得多吃些,今儿个要不是托你的福,我们可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到老姐姐的鸡肉!哈哈哈!”

邓阿奶听得老姐妹的打趣,也不生气,反而一脸得意道,“那可不是,就你们也想吃我老婆子养的鸡,做梦!”

“阿奶,那我们现在是在做梦吗?我怎么觉得这梦也太真实了,这鸡肉真好吃!”

众人听得一男娃娃扯着邓阿奶老姐妹的袖子发问,安静了一下,然后爆发出轰鸣般的笑声。

柳青青也跟着笑得不行,果然,就怕这种自带天然呆的萌娃说话,一开口就笑死人了!

“各位乡亲,各位乡亲,听我说几句!”

村长端着一个碗站在一个石墩上大声喊话,有几个后生跟着喊,热闹的场面便安静了下来,边吃边看着村长。

“乡亲们,近来大家的生活过得如何啊?”

“好!”

“村长,我家吃肉了!”

“村长,我给媳妇买布做衣裳了,哎呦,媳妇你掐我干嘛?”

“哈哈哈!”

村长听得一个本来炫耀的汉子,突然一声高叫声,笑得差点把碗里的鸡汤给撒了。

“乡亲们,乡亲们,我们这日子过得好,大家知道是托谁的福吗?”

“那不是邓大德家和郭屠户家吗?”

“对啊,我婆娘在村里的豆腐作坊做事,一个月挣几百个大钱呢!”

“我儿帮着扛货,一个月有一两银子呢,比他之前在码头多多了,还轻松!”

“还有我家,我家……”

“是啊,郭家和邓家仗义,挣钱也不忘咱们,来,咱们碰个杯,谢谢他们两家,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就在众人说着纷纷感谢郭邓两家的时候,两家的当家人都不由望向柳青青,柳青青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事。

当初说好了,她不想出这个头。

所以特意叮嘱两家别把她的名字说出去,只让她们编造了一个人,明面上还是郭邓两家主理,所以乡亲们感谢郭邓两家,柳青青只觉得无事一身轻,否则面对这不知多少人的感谢,她都要躲起来了!

“乡亲们,还有一事,今儿个邓家阿奶吹响了咱们村独有的陶笛声。多少年了啊,我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听到这笛声!更没想到的是,老少爷们竟然也没忘记,尤其是郭有柱,第一个回应了!”

村长说着说着,神情郑重起来,“乡亲们,让我们再举杯,敬我们祖辈那荣耀的过去,敬我们没有遗忘,时刻警醒着!”

“干!”

“干!”

“乡亲们,今日大家都很英勇,没有忘记祖辈的荣耀,这席是酬劳大家的,放开吃,放开喝!”

“好!”

“好!”

虽然村长说放开喝,但是其实村里没有人喝酒,都是喝汤。

“这又是咱们村祖辈传下来的规矩了,这种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是绝不喝酒的,要是喝醉了,有敌来袭,就完蛋了!”

邓阿奶边吃边给柳青青讲故事了!

“哦,这规矩不错。阿奶,村长说的荣耀的过去,是什么啊?”

柳青青夹了一块炒鸡肉吃,吃完继续问道。

“那说来就久了,久到祖辈还漂泊在河上的时候……”

“漂泊在河上?”

邓阿奶叹了一口气,转头看了看四周,“你别看现在大家都有房有地,祖辈其实是只有一条船的渔民!还没有户口!有些甚至只有一只竹筏!那时候的日子啊,苦得都不知道怎么说!缺衣少食,没钱治病,更别说这样吃席了,那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

“不过好在有一郭姓老祖,他把自家的族人、乡亲聚齐起来,还去河上找了一些和他同样想法的人,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找到了郭家村这里定居。

后来又带着大家建房开荒,慢慢的,大家才在这里生根落地。

哦,这郭家村其实就是纪念郭姓老祖的,其实咱郭家村,姓郭的人并不多!”

柳青青点了点头,她当初看作坊的名单,姓郭的确实不多。

“这郭姓老祖真伟大,这干的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做成的!”

“不错,咱们村后来还出了读书人,专门给老祖写了传记。不过那在族谱上,不好给青丫头你看!族长每年祭祖都会念,我也不是很记得内容,就一句什么荣耀的过去,这句话大家伙儿经常说。”

“那这个荣耀的过去,还有什么缘由吗?”柳青青并不关心族谱,只惦记听故事呢!

“那当然有了,你看咱们村这地方好吧,面山傍水,土地肥沃,位置更好,离县城也近。”邓阿奶夹着几根干豆角,嚼着吱吱响,嚼完了继续说道,“这位置好啊,就引人惦记,那许多人就想来抢,郭姓老祖可是想了许多的法子,把村里的老少爷们聚集起来习武啊,还有那陶笛,当初就是用来示警遇袭什么的。

很是过了一段血雨腥风的日子啊!

后来有位贵人知道了郭姓老祖的事迹,就帮着咱们惩治了那些想夺村的人,还给咱们落了户,登记了名册,把郭家村划给了我们。

这官府都盖章了,其他人便也消停了,日子就逐渐太平了。”

柳青青听了不禁赞叹,这郭家村的立足可真是不容易,她对阿奶的陶笛很有兴趣,于是又问陶笛的事情。

“哦,你问我上午那会儿吹的陶笛是什么意思?

敌袭、安全、求助。

笛子总共有二三十个信号,吹响不同的笛声,便是不同的信号。”

“咱们郭家村的人成年后要学习笛子的信号语,学会了后每个人发一只竹笛,当家人手里是陶笛。嗳,其实就是年纪最大的人身上!入土前,这陶笛再传下去!”

柳青青看邓阿奶伤感得抹眼泪,连忙劝慰了几句。

“哎呦,你听不出来?那是自然的,这可是老祖他们研究了许久才定下的!”邓阿奶一脸自豪。

“阿奶,我看大家反应都很快,这平时还训练吗?”

“训练啥,大家平日里忙着种田和各种营生,哪里还会训练?也就有些后生们随意挥几下,跟柳娘子你那武艺是比不了的。

陶笛的示警一直流传着,先祖说防范于未然,有这个示警,大家就能一起上,乱拳打死老师傅!

先祖还说,只要有一身胆气,那是什么都不怕!”

柳青青听得不住的点头,没错,有胆的人,那是能闯四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