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你好,1976! > 第178章 请吃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目送着王峰回了窑洞之后,徐成转身去了杨主任的办公室。

见到徐成进来,杨主任脸上带着意外,但又很热情地招呼道:“小徐来了,坐坐坐!”

看了看外面没有人,徐成便开口道:“杨主任,您看我在这供销社也安安稳稳地做了好几年了,当中参加高考您也没拦过。是这,我爸想请您吃顿饭,您看能方便?”

“这样多不好!考试比天大,你要请假那咱就得准,这也没耽误工作不是?”

“是这,我妈新学了一道菜,一门心思想做给您尝尝。我在这工作那么多年了,多承您照顾,就一顿家常便饭,没有别的。”

“那行吧,星期天的时候我过去。”

有了准信儿,徐成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下班回来的时候,王峰推着自行车在大门口等着他,非要和他回去。

徐成没奈何,只好带着他一道回了大队。

烧砖窑依旧在冒着烟,许多娃娃在砖窑附近玩耍,大人们在看热闹的同时又在制作新的砖坯,这些新的砖坯被一块块地摆好晾晒,等待下一次入窑烧制。

王峰站在烧砖窑面前,喜滋滋地给大家伙散着烟,打问着砖窑的事情。

“这一窑能烧多少砖?”

“那得差不多八千块砖了。”

“这不少了啊!”

“也就是咱们这窑小,听说人家大的砖窑,一窑下来上万的都有呢。”

“回来了?”徐伟根看到儿子,就招呼了一声。

“回来了。”徐成看了一下王峰,那家伙还在打问烧砖的事情,便接着说道:“杨主任那边说好了,星期天来咱们家吃饭。”

“能行。回头我和支书讲一下,让他也过来。”对于儿子把饭局安排在自己家,徐伟根还是挺满意的。

“这一窑砖窑烧多久?晚上了还得烧?”

“得好几天。这不马师傅这会儿就有大用了,全靠他盯着。你这个同事,是做什么的?”

“早上和我说他能替咱们把砖给卖出去,我都没想到这砖还能这么抢手了。爸,早上的信我看是寄给卫民的,你们还真找他拿主意?”

“为甚不行?你以为北大是什么人都能考上的?你要是能考上个大学,你爸我的腰杆挺得比谁都直。”

郑卫民在北大的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化,和隔壁清华的辩论赛已经敲定日程,地点依旧是学校的礼堂。

在学生会开完会回来的路上,王强就一直念叨:“部长,礼堂的地方肯定不够用,我看根本不用动员同学们过来,卖个票都要被人抢。”

票是不可能卖的,但可以预报名;这次专门强调,不能再出现上次有同学坐在走道上的状况了。

郑卫民提议用广播实时播出两校辩论的状况,总比一直抢座位来得强,这条建议被采纳了。

可一回到宿舍,就被宿舍的其他几个人给围住要入场名额。

六个大汉堵着他,郑卫民不得不举手投降:“大家放心,你们的位置我都能搞定,包括志坚和沈姐的。”

志坚站在门口,听到这句话便喜滋滋地加码道:“给杜若也安排个座位!”

“她不用!她宣传部的干事,有座位。”

冯志坚觉得很遗憾,本来还想和孙东风沈招娣他们挤在一起,都是熟人还好说话。

“你女朋友来么?”

“来的。和你们坐一起。我也假公济私一把,呵呵呵。你们话剧排得怎么样了?元旦前可是要演出的。”

“放心好了。”冯志坚脸上浮现出一抹色彩:“要是我们演出那天,人也能挤到门口就好了。”

孙东风马上给他泼冷水:“不可能!有看你们演话剧的功夫,那还不如直接买票看电影,或者去看市话剧团的演出了。”

“你找打。”

孙东风边躲边说:“不信你们也弄个打扫礼堂的公告出来,试试呗。”

“我不信!卫民,帮我贴一个,没人打扫我就拖着东风去打扫。”

郑卫民笑道:“没问题。放心,一定会满座的。”这也是他发起的,当然不希望话剧受到冷落,他也真的对话剧的第一场表演充满信心。

北大同学的审美是严苛的,演不好会有人当场叫倒好。

“走了走了,上自习去了。”一群人拿着书包出了门,冯志坚还不忘了给高羽要个位置,一再叮嘱郑卫民。

郑卫民到了熟悉的自习室,翻了没几页书,韩亚文就冒出来了。

“真来听课了?”

韩亚文极是不乐意地把手里的纸笔放在桌上,叹道:“这是人听的课么?我是越听头越大!这种课不适合我,适合你们。我需要的就是你郑卫民从广州带来的那些具体的信息,比如这个墨镜多少钱,那个衣服多少钱,然后我会加上自己的判断,觉得自己能赚多少钱。”

郑卫民边听边笑:“你这就忍不了了?多听听吧,将来总不能一直当个倒爷吧?就算当倒爷,那也得有点范儿对吧?”

“哥们都快成乌龟了,还当什么倒爷?”韩亚文压低声音,对郑卫民说道:“这几天,他们可都去了广州了。”

“人多么?”

“很多,非常多!我前后带过去了五个人,这几天光我听说的就不止三十个人了。”

“那就是说,咱们在北京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新鲜玩意了。而且马上就要到年底了,都想趁着这个时间出货,价格上不去了。”

“我还以为他们会齐心协力把价格定好呢。人心不齐,干啥都白搭。”

“你也走了好几趟广州了,带东西回来的时候都不愿意算小账,只想尽快出货再回广州,一个道理。”

“那往后咋办?”韩亚文有些愁,这条路子马上就要被走烂了,想要赚大钱难度会很大。

“咋办?凉拌,先安安稳稳在北大蹭课听,年前不要乱跑了。”

“卫民,你可不能就这么撒手了啊!你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手里有钱了不说,毕业还有国家养着,你这段时间得替哥们多琢磨琢磨。”

“放心好了,我能不管你?明年要干,那就得干大的。”

“有多大?”韩亚文马上就来了兴致。

“哎哎哎!年前不搞,年后再说!我这不也得琢磨琢磨么?”

“能行能行。”韩亚文也开始学郑卫民的陕北腔了。

“对了,元旦前有话剧演出,记得来捧个人场。”

“你还要我来捧场?你郑副部长的大名早就传遍了,连我们大院的人都听说了。放心,这可不是我和王云芳说的,是正儿八经传到人家耳朵里去的。你说我咋就没个妹妹呢?要不肯定抢你做妹夫。”

郑卫民作为北大的风云人物,名声的确足够响亮,他的名字不但传到了王云芳那边的大院,也传到了自家那边的大院。

不少人在遇到郑刚和袁秋的时候,都会提上一嘴:“你家三儿真出息了!”

但这些事情外人知道,他们俩却不知道,别人只会夸一句,但不会细聊;这让俩人很是尴尬。

好赖话还是能听出来,这夸奖是非常由衷的。

但三儿做了什么?

“卫红,最近出去玩的时候,可多听听别人怎么说你三哥的。”

“我三哥咋了?”

“你三哥出息了!多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

“哎,我出去玩去了!”郑卫红抬脚就要往外走,却被郑刚给叫住了:“回来!”

“咋了?”郑卫红不解地问道。

“你作业写完了?你三哥都考到北大去了,爸妈不指望你也能考到那边去,但你考上个大学总不过分吧?先写作业,写完作业再出去玩。”

郑卫红极是郁闷,她就不想写,在她看来,她哪里需要上什么大学?等到高中毕业了进医院接袁秋的班不就好了么?费那些事干啥。

郑刚在家里帮忙择了一会儿菜,忽然说道:“我去买瓶酒。”

“好好的,买酒干什么?”

“我再买点像样的菜,等会儿请老赵来家里吃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