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 第840章 繁荣下,隐藏着的扭曲病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40章 繁荣下,隐藏着的扭曲病态

翌日清晨,《朝日新闻》的头版头条如同一枚重磅炸弹,投向了整个日本社会。

《鼎峰——世界财阀,发出的最强音》

巨大的标题之下,是若宫启文撰写的长文。

上面刊载的若宫启文与邵维鼎的对话访谈,一字未改,一字未增。

文章详尽记录了邵维鼎关于鼎峰本质、与日本财阀差异、重塑港岛以及鼎峰终极使命的深刻阐述。

尤其是邵维鼎那句掷地有声的slogan,被作为整篇报道的灵魂与核心,反复强调。

整篇文章,只有一段与访谈内容不一样。

那就是,《朝日新闻》社长亲自写下的一段总结性文字。

这篇文章,一见报,直接震动了整个日本社会。

其他报纸关于邵维鼎访日、海港城开业、甚至太古实业股价异动的消息,在《朝日新闻》这篇深度访谈面前,瞬间变得黯然失色。

无数上班族在通勤的电车上,捧着《朝日新闻》,反复咀嚼着其中的字句。

其中冬山诚平就是如此,他是一名大学毕业生。

在八十年代,日本繁荣时期。

日本大学生还没有毕业,就会收到无数大公司的邀请。

甚至如果出身于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这样的高门。

甚至还会出现“就业反选”的现象,大公司为了争抢这些学生,拿出超高待遇,招聘方变得几乎要低三下气,面试官甚至准备好红包,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吸引这些应聘者。

冬山诚平并不是“三大”毕业生,所以并没有大财阀,大公司为他进行争抢。

但作为“东京理科大学”的毕业生,他还是不会缺少工作机会的邀请。

就比如,他手中报纸报道的鼎峰在日本控股的一家游戏公司“卡普空”。

因为喜欢游戏的关系,他投递了简历,应聘游戏制作人。

所以此刻在电车上,他也想着在面试之前,先好好了解一下卡普空的母公司——鼎峰,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于是,他随手买了今日份的写着最显眼标题的《朝日新闻》

【鼎峰的目标不是无休止的扩张和利润攫取,而是“让科技更普惠,让生活更美好,让未来更可期”】

【邵维鼎描绘的鼎峰运作模式——“投资引擎”、“产业整合平台”、“效率与创新”、“打破行业壁垒”、“投资未来趋势”】

【鼎峰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经济在高速增长后可能面临的瓶颈。那些盘踞在产业各个角落、通过交叉持股形成坚固壁垒的财阀巨头们,他们创造的巨大财富和繁荣,普通人真正分享到了多少?】

【当高速增长不再,甚至陷入停滞时,这些庞然大物又将如何应对?它们会成为创新的阻碍者,还是变革的推动者?】

一系列文字,出现在冬山诚平的瞳孔之中。

他的表情从一开始的轻松,转而变得越来越凝重。

甚至于,当读到最后一段话的时候,他都情不自禁的念了出来:“邵维鼎先生描绘的,不仅仅是一个商业帝国的蓝图,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企业哲学。”

“鼎峰的存在,超越了利润的追逐,它以高效的资本和产业整合为引擎,驱动着科技普惠与生活品质的提升,指向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

“这声来自‘世界财阀’的最强音,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倾听与思考。”

“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

他的声音不大,却也足以让身边的人听到。

在他身旁,坐着的是一名戴着眼镜的中年学者,他扶了扶镜框,饶有兴趣的笑道:“企业存在的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

“这确实是一个哲学问题。”

冬山城平转过头道:“先生,你是?”

在日本随便接人话,可不是一件礼貌的事情。

人与人的隔阂相当深刻。

何况是陌生人之间。

中年学者一副抱歉的样子,笑着自我介绍道:“在下野口悠纪雄,目前在早稻田大学教书。”

“小同学,你这份报纸能给我看看吗?”

冬山城平听了他的介绍,心中一凛,眼前之人也不过才三十多岁的样子。

竟然是早稻田大学的老师。

他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位不仅是老师,还是早稻田最年轻的教授。

毕业的第二年,就进入了日本大藏省工作。

冬山城平将报纸递了过去,顺口问道:“野口桑,您了解鼎峰吗?”

“鼎峰......”野口悠纪雄笑道:“这可是一家被我们国民‘仇恨’的公司。”

“仇恨?”冬山城平疑惑,这话从何而来。

在他的印象中,鼎峰在日本国内,知名度虽然只是一般。

但是旗下产品如Swatch、非常可乐、宝矿力那都是畅销品牌。

根据他的观察,宝矿力这一年以来,发展速度极快,产品网络已经遍布日本的大街小巷。

就算是他回农村老家,都能在村里的小卖部看到宝矿力的身影。

可见这一品牌的渗入程度之深。

这是有成为“国民饮品”的品牌啊!

而且,集英社这家在青少年群体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漫画出版社,同样也是鼎峰旗下公司。

所以,这仇恨从何而来?

野口悠纪雄没有回答,只是双目投注在报纸上,快速扫视着。

几分钟后,野口悠纪雄长长舒了一口气,目光却是变得更加锐利了。

“这篇文章,有一句话说的很好,鼎峰的存在,现如今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日本繁荣之下的疮痍,照出了日本财阀在各行各业的绝对垄断。”

野口悠纪雄转头看向冬山城平:“你问我,仇恨何来?”

“这就是仇恨,在日本,你我还称不上是国民,财阀,才是真正的国民!”

“他们现在,怕是恨透了鼎峰!”

........

他所料一点都没错。

除了和邵维鼎交好的一些公司,其余日本财阀,集团,纷纷命令他们的媒体,对此进行反击。

几乎等不到第二天,当天晚上的晚报,以及电视新闻。

如《读卖新闻》、《产经新闻》等立场偏右、与财阀关系深厚的媒体迅速迎战。

《读卖新闻》发表社论《警惕“外来和尚”的迷魂汤》,痛斥邵维鼎“妄议日本国本”、“其心可诛”,认为他对日本财阀的评价是“基于肤浅理解的恶意中伤”。

并强调日本财阀体系是“战后经济奇迹的基石,稳定与繁荣的保障”,其内部协调机制是“独具匠心的东方智慧”,绝非僵化。

《产经新闻》则更加露骨,标题直接是《邵维鼎的野心:以批判为名,行掠夺之实!》。

暗示邵维鼎批判日本财阀是为了瓦解日企竞争力,为其鼎峰在日本市场(如夏普、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扩张扫清障碍,甚至影射其与“港岛特殊背景”的联系。

日本财经界和政界也暗流涌动。

一些老牌财阀的高层对这篇报道极为不满,认为邵维鼎“过于狂妄”、“不懂日本”。

但也有一部分思想开明的企业家和经济学者,在其余平台中对报道的观点表示认同或深思,认为日本企业确实需要反思和变革。

一场关于“日本财阀模式优劣”、“企业终极使命”、“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在媒体、学界、商界乃至普通民众间轰轰烈烈地展开。

邵维鼎的名字和“鼎峰”、“海港城”一起,毫无争议的成为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然而,无论争论多么激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海港城 这个名字,伴随着这场席卷日本的大讨论,彻底烙印在了日本人的心里,尤其是那些具备消费能力的群体心中。

对邵维鼎的口诛笔伐,非但没有损害海港城的吸引力,反而像烈火烹油,让它的知名度达到了顶点。

人们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

那个被邵维鼎称为“让生活更美好”的代表作,到底是什么样子?

它真的能提供比巴黎、米兰更便捷的顶级奢侈品购物体验吗?

“同步首发”、“九折优惠”是真的吗?

东京是现代化都市,可港岛却成为了“未来”的代名词。

无数的疑问,化作了强烈的期待和行动力。

在日的各大旅行社,前往港岛的飞机航班。

在几天之内,全部订满。

野口悠纪雄如同一个旁观者,每天订阅不同的报纸,看着各大派系的报社打着嘴仗。

一天,两天,三天......

堆叠在他案头上的报纸越来越多,他从早稻田大学图书室里,从大藏省借调出的资料堆叠的如山一般。

在某一天晚上,他铺开了一张空白的信纸,随后开始写下了第一行字:

“若是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这就说明社会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

当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不劳动就能获得财富时,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已面临严重危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表面上看似繁荣,但这份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扭曲的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