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港岛,家大业大 > 第870章 中汽,中国汽车的总管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70章 中汽,中国汽车的总管家

东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十一月的长春,早已是银装素裹的雪国。

清晨七点,天色刚刚透出一丝灰白,凛冽的寒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在厂区高耸的烟囱和红砖厂房上,发出呜呜的呼啸。

厂长李钢踩着厂区主干道上厚厚的积雪,发出“嘎吱、嘎吱”沉闷而清晰的声响。

他刚从家中被窝里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拽起来,此刻眉头紧锁,步履匆匆,心头萦绕着那通来自工业部的、语焉不详却透着十万火急的电话。

“中央紧急通知?德国奥迪?合资?”

这几个词在他脑海中反复冲撞,却拼凑不出一个清晰的图景。

作为一汽的掌舵人,他深知任何来自中央的“紧急通知”都绝非小事,尤其是在这个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汽车工业寻求突破的关键节点。

推开厂长办公室的门,暖气扑面而来,但李钢的心头却像外面的天气一样,带着一丝寒意和凝重。

秘书早已等候在侧,将一份刚刚通过保密线路接收到的、还带着电传余温的文件递到他手中。

文件内容极其简短,核心信息却如同惊雷:

“广东省委书记任忠义已与港岛鼎峰集团邵维鼎接洽,表达引进奥迪品牌、建立合资汽车厂强烈意愿。“

”鼎峰集团日前已与德国大众集团签署意向书,收购奥迪控股权。“

”中央高度重视此项目战略意义,要求地方各车企立即研究,提出应对方案。“

”工业部今日下午召开紧急会议!”

“奥迪?!鼎峰收购了奥迪?!”李钢的目光死死钉在“奥迪”两个字上,瞳孔骤然收缩!

他不是普通的厂长。

他是1948年清华机械系的高材生,是1952年就参与一汽筹建、在莫斯科为新中国第一座汽车厂蓝图呕心沥血的元老!

他是带领突击队攻克红旗轿车液压挺杆技术难关的工程师!

他是主持解放卡车六万辆扩散工程、推动解放cA141垂直换型的技术派管理者!

他对世界汽车工业的了解和渴望,远超国内绝大多数同行!

“奥迪……大众旗下的高端品牌……quattro四驱技术独步天下……五缸涡轮增压引擎……全铝车身……”

一个个代表着世界顶尖汽车技术的名词如同闪电般在他脑海中划过!

作为技术出身的务实派,他太清楚奥迪这个品牌的分量,也太清楚它所代表的技术高度,正是如今一汽、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最渴求、也最缺乏的东西!

日本人给的那点技术是什么?

是挤牙膏!是过时的边角料!

他们像防贼一样防着中国人,生怕核心技术被学走。

一汽上下,从工程师到技术工人,心里都憋着一股火!

而现在,一条全新的、通往世界顶级汽车技术的路径,竟然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被一个来自港岛的年轻人——邵维鼎。

硬生生凿开了!

“呼……”李钢的呼吸瞬间变得粗重起来,胸膛剧烈起伏,眼中迸发出如同当年在红旗发动机车间攻坚时的锐利光芒!

那是一种混合着极度震惊、巨大渴望和强烈使命感的复杂情绪!

“快!备车!去机场!”

他猛地抬头,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立刻通知张总工(张兴业,一汽总工程师)!”

“让他带上我们所有的轿车发展规划材料!所有关于引进技术的评估报告!特别是我们和外国车企接触的那些资料!”

“快!用最快的速度!”

他的声音迫不及待,仿佛慢一秒,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就会从指缝中溜走!

一汽,作为国家长子,拥有最深厚的底蕴、最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最迫切的升级需求!

这个项目,必须是一汽的!

然而,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一直站在旁边、同样被消息震撼得脸色发白的副厂长刘志国,却急忙上前一步,带着一丝犹豫和提醒道:“厂长!等等!这事……恐怕不能这么急!”

李钢锐利的目光立刻扫向他。

刘志国深吸一口气,快速说道:“厂长,您忘了?去年刚成立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中汽公司)!”

“饶兵董事长现在是我们的顶头上司!”

“按照新体制,像奥迪这种涉及重大合资、引进国外顶尖技术的项目,必须由中汽公司统一规划、协调和审批!”

“我们一汽虽然是直属企业,但这么大的动作,没有中汽的同意和支持,我们连谈判桌都上不去啊!”

“而且,项目选址、资源调配、甚至未来合资公司的股权结构……这些关键环节,中汽公司都握有决定权!”

这番话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醒了李钢那被巨大机遇冲得有些发热的头脑。

中汽公司!

这个在1982年5月才成立的国家级汽车工业管理机构,其成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汽车工业“散、乱、差”的局面,加强集中统一管理。

它以原一机部汽车总局为基础改制,将包括一汽、二汽在内的全国主要骨干汽车企业收归直属,拥有对这些人、财、物、产、供、销的集中管理权!

至于这个庞然大物的执掌人,饶兵。

却也是众望所归,大有来历。

他不仅是一汽的创始人之一,更在二汽工作了整整16年,是两大汽车集团的奠基者和灵魂人物!

在中汽公司内部,饶兵的威望无人能及,一汽和二汽的高层,几乎都是他的门生故吏。

李钢瞬间冷静下来。

是的,时代变了。

不再是以前那个一汽可以相对独立运作的年代了。

中汽公司就是悬在他们头顶的“总管家”。

奥迪项目这块巨大的蛋糕,怎么切、分给谁,最终拍板的不是他李钢,甚至不是工业部单独能决定的。

中汽公司,尤其是饶兵董事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你说得对!”李钢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恢复了技术派管理者特有的冷静和务实。

“是我太心急了。这种牵动全局的大事,必须要有中汽公司的统筹。”

他立刻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深吸一口气,拨通了中汽公司董事长饶兵办公室的专线。

电话很快接通,传来饶斌那熟悉而沉稳的声音:“喂,我是饶兵。”

“饶董!我是李钢!”李钢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长春这边刚收到工业部的紧急通知,是关于港岛鼎峰收购德国奥迪,以及广东……”

“李钢啊,”饶兵的声音打断了他,语气平和却带着洞悉一切的意味,“消息我已经知道了。中央领导同志那里,我也接到了指示。”

李钢心中一震,暗道果然!

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可能瞒得过这位“汽车工业总舵手”?

饶兵继续说道:“你第一时间想到向我汇报,这很好,说明你头脑清醒,懂得顾全大局。”

“奥迪项目,意义非同小可!它不仅仅是一个合资厂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能否打破技术封锁,能否引入真正世界一流的汽车制造体系,能否激活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这盘大棋!”

他的语气变得严肃而充满力量:“工业部下午的紧急会议,我和中汽公司的几位领导也会参加。”

“你立刻安排,带上你们最得力的人,特别是负责技术规划和对外引进的张兴业同志,用最快的速度赶到燕京!”

“记住,带上你们所有的想法、规划、特别是你们对引进奥迪技术能为一汽、为国家汽车工业带来什么提升的详细评估!”

“我们要在会上,拿出一个能让中央下决心、也能让鼎峰集团看到我们一汽实力和诚意的方案!”

“是!饶董!”李钢挺直腰板,声音铿锵有力,“我立刻安排!保证准时到会!”

放下电话,李钢眼中闪烁着更加坚定的光芒。

饶斌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支持!而且是全力支持!

中汽公司这把“尚方宝剑”已经出鞘,目标直指奥迪项目!

“刘厂长!”李钢转身,语速飞快地下令,“按饶董指示办!立刻通知张总工,让他带上所有关于轿车发展规划、技术引进评估、特别是我们之前做的那些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分析报告!”

“还有,把cA141换型过程中积累的工程管理经验总结也带上!”

“让厂办安排最快的车送我们去机场!订最早一班飞燕京的机票!”

“是!厂长!”刘志国也精神大振,立刻转身去安排。

李钢再次望向窗外,长春的雪依然在下,但在他眼中,这片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广袤厂区,仿佛正孕育着一场足以融化寒冬、迎来汽车工业春天的巨大变革之火。

而奥迪项目,就是点燃这场火的火种!

他,和一汽,必须成为接住这火种的人!

(查了挺久的资料,终于把中国汽车工业,还有合资历史给彻底搞清了,后面剧情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