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冯坤天每次下班回到家,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他的脸上写满了疲倦,仿佛身体里的每一丝力气都被抽空了一般。
每天一回家,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后,他就像被抽走了灵魂一样,眼神空洞,眉头紧紧地锁着,似乎有什么难题正困扰着他,让他无法脱身。
李淡有一天刚好碰到下班的冯坤天,注意到了冯坤天的异常,心里不禁有些担忧。两人凑在一起闲聊,李淡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吗?感觉你特别累,是不是工作上遇到什么麻烦了?要不要说说看我能不能够帮你解决”。
冯坤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叹了口气,说:“唉,别提了。最近天气太冷了,那些农作物都很难成活,上面的领导天天盯着我们逼着我们出主意,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李淡听了,若有所思地想了想,突然说道:“你要不要试试菌包的方法?”
“菌包的方法?”冯坤天显然对这个词感到很陌生,他一脸疑惑地看着李淡,“这是什么意思?我对种植本来就不太懂,更别说这种听起来很偏门的方式了。”
李淡没多解释,只是笑了笑说:“你稍微等一等,我回家拿给你看。” 没过多久,他就捧来一个灰白色的菌包,外面松松地裹着一层旧布,摸上去竟然还有点温温的。
“我觉得如果常规方法不行,不如就试试这个。”李淡一边说,一边把菌包递到冯坤天手中,“外面用布或者别的什么保温材料包起来,既能维持温度,又能隔开一部分冷空气。这样哪怕室外再冷,里面的环境也足够让东西长起来。”
他接着解释道:“现在外面的温度实在是太低了,根本不适合种植任何东西。但是在室内就不一样了,如果我们再给它额外加上一层保护,就好比给它穿上一件衣服一样,让土壤的温度升高一些,说不定它就能成功地生长起来呢。”
这个办法其实是李淡自己通过不断摸索和尝试得出来的。
他在家里种植的各种作物当中,唯独这个用旧布包裹着的菌包还在悄悄地生长着,而其他无论是蔬菜还是绿植,都没有能够抵挡住这次寒潮的侵袭。
李淡心里琢磨着,既然这个菌包能够存活下来,那么其他的作物如果也采用这种方法的话,或许也会有一线生机呢。
冯坤天低头凝视着手中那个看起来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菌包,只见它的外层布料摸起来温暖而柔软,就好像是握着一小团正在呼吸的生命一样。他原本紧紧皱起的眉头,此刻终于稍稍舒展了一些。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冯坤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匆匆地将这个重要的发现汇报给了他的直属领导。
然而,根据李淡的嘱咐,李诞说自己洗不行希望被基地的高层关注到,因为一被关注的话就会打破自己平静的生活。
所以冯坤天在汇报时非常谨慎地隐瞒了这个消息的真实来源,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只说是自己偶然间的想法。领导听后神情立刻变得严肃,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当即起身:“这事关重大,我马上组织专项会议。”
实验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当下,每一项实验都要精打细算。经过激烈讨论,专家组最终选定了最有可能在恶劣环境中存活的红薯和土豆作为首批实验作物。种子被珍而重之地送入精心调控的培养舱,每个环节都伴随着研究人员屏息凝神的期待。
整整十五个日夜,培养舱旁的监测仪记录着微弱却持续的生命信号。直到第十六天清晨,最早一批被安置的红薯种块终于破土而出,探出一株嫩绿的幼芽——紧接着,土豆也相继萌芽。消息在研究所内部不胫而走,每个人疲惫的脸上都浮现出久违的笑意。
这天傍晚,冯坤天特意用节省下来的积分兑换了额外照明时长,将小屋里照得透亮。当王喜、王冰海等人都聚集在略显拥挤的房间里时,他再也抑制不住激动:“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研究所的红薯和土豆——几乎都发芽了!”
王喜像触电一般,突然从座位上弹了起来,由于动作太过迅猛,他甚至没有察觉到自己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水杯,水洒了一地。
“真的吗?”他瞪大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问道,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有些颤抖,“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现在就能自己种粮食了?”
冯坤天努力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但嘴角还是情不自禁地咧开,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已经确认能发芽生长了,只是速度比灾变前要慢很多。”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产量方面可能不太理想,专家说第一批结果可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红薯叶和土豆的茎叶都可以食用!”
听到这里,王冰海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他紧紧握住拳头,然后轻轻地砸在自己的掌心,兴奋地说道:“如果真的能够推广开来,那我们在阳台上都可以种啊!这样一来,以后食堂的积分就可以省下来,去换取那些更紧要的东西了!”
“就是这个道理!”冯坤天说到“我已经申请到了第一批试种苗,到时我给你们每人两株红薯两株土豆。咱们虽然没研究所的条件,但多费点心,说不定真能种出点什么来。”
大家听到这句话以后,脸上的表情都很高兴,虽然李淡的内心还是比较平静的,但是还是表现的非常的惊喜,不然就显得自己格格不入了。
几人又交谈了几句之后就各自道别回各自的家里了,这一次大家都很兴奋,都气的带着可以得到作物的时候。
一想到可以继续在家里种东西,大家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