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攀龙不成。”

李白手中的酒碗掉落在了地上,破碎几瓣。

“忽然坠下天来。”

李白叹息着,而后又表情变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高适看着李白开口:“那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我要皈依道门。”

李白摇晃着站起身子:“高适,我不是戏言,真的,你看着梁园!”

“当日的梁王,今可安在?这高台之上又有着多少的歌声舞影?”

李白叹息着:“我们年少相逢,都有凌云之志,但是转眼之间,我们都已经年近半百,我的夫人也新近去世。”

李白伸手遮挡住照射在脸上的夕阳:“人间之道,我走不下去了。”

“高适,人生余短,我要走出世之道。”

李白从残墙上被白夜搀扶着走下,杜甫也走了过来。

“北海的高天师,在济南搭好了一个道坛,要将道箓授予太白兄,高兄你可能不知,领受道箓是件艰难之事,李白兄须得登上道坛诵经唱咒,日以继夜。”

李白拉住高适和白夜:“所以我想邀请你们为我护持,你们知道我,如果我一个人去,以我的脾气根本坚持不下来。”

李白抬起满是苍老的面庞:“这只大鹏飞不动了,也不想飞了。”

......

炎炎烈日之下,李白双手被捆缚在了背后,与众人一同驼腰围绕着道坛艰难的挪动着步履,直到仪式结束,他仰躺在高适的怀中,已经快要昏厥。

高天师将道箓交到白夜的手中,让白夜为李白系在了手腕之上。

“虚无为师,自然为友,炼而冰雪之容,延而金石之寿。”

......

夜晚篝火旁,一群人围坐饮酒不停。

“来,大家一起庆贺李白兄,从此入了道门!”

李邕端着酒碗,脸上笑容不断:“李兄,你这一入道门成了圣人,你往后还这么喝吗?”

“喝~”

李白摇摇晃晃的端着酒杯,已有美酒洒落:“这酒就是我用来修行的琼浆玉液!”

高适看着李白,端起身前的酒坛大口的痛饮,又被呛的咳个不停。

李白见状连忙走了过去:“高适!你我相交二十多年,这是我第一次见你这么痛快的喝酒!”

“来来来~大家一起喝!”

李白拎起酒壶,给在座的众人将酒倒满。

“岑夫子,丹丘生你们得继续喝!”

“大家都得喝!不能停!”

李白拎着酒壶仰头喝了一大口:“我有了一首诗,我要给大家以诗助兴!”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哈哈~哈哈~”

李白纵情高歌,白夜默默的看着。

看着李白的洒脱不羁,看着李白的神色骄狂。

他是谪仙人,不属人世间,这样的他,简直潇洒极了。

......

酒宴散去,高适站起了身子,他要离开了。

“李白,我要走了。”

“走了?”

“是啊。”

高适看着李白:“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或许此生再也不见。”

“今日不见,天上见!”

“哈哈~哈哈~”

高适闻言大笑:“你是谪仙人,要往天上去,我是世间人,我在世间盘桓。”

“李白,我要出塞去往哥舒翰的帐下了,赴我十年之约。”

“什么约?”

“你诗里说的对,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余生虽短,有朝一日我要面对列祖列宗。”

高适摇摇晃晃的向着远处走去:”我要告诉他们,虽然不能像他们一样,一刀一枪拼杀沙场,我只成了个小小的文人记室。”

“却也曾一笔一划,一样的驰骋疆场!驰骋~”

“好气概!”

李白站起身子:“不过高适,你已经一把年纪了还要去往疆场,来!我们比试比试,看看你的体魄如何!”

“来!”

......

李白与高适相搏于月辉之下,只是纵情歌舞的李白,如今又如何是高适的对手,不过交手数个回合,李白就被高适摔倒在了地上。

李白坐在地上,看着高适离去背影。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首诗,就是我二十年前照着你的模样写的!高适!”

李白爬起身子,拿过一旁的酒碗,以木棒敲击:“【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天地一逆旅!】”

李白扔掉手中的酒碗:“【同悲万古尘】!”

......

时年一年更乱过一年。

王昌龄,崔宗之被流放,北海太守李邕,七十高龄被杖杀。

桃园生活虽是艰苦,却也很是简单。

白夜一天天的老去,孩子也已经长大成家,于是桃园之中更是清冷不堪。

那被白夜酿出窖藏的桃花酒,一直没有能够等来杜甫。

总有时候一日之内,却仿佛几百年一起发生。

安禄山十几年间将反未反,谁能想李林甫一根朽木,却成了大厦倾倒的最后一根柱子。

李林甫贪婪,却也精明能干,十数年把持朝政他忽然去世了,杨国忠接任之后,安禄山反了。

高仙芝,封常清被斩,偌大的朝堂之中只剩下了哥舒翰,只是如今的他已经垂老不堪,便是出行都是困难之极。

哥舒翰若是违命不出关作战,怕是也将落得一个被斩的下场。

而能接任大军之人,最可能的便是监军太监边令诚。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这是哥舒翰拖着苍老的病体率军出潼关前写下的诗,只是大军被埋伏,回来潼关者不足十之一二。

手下大军反叛,哥舒翰拼死将高适送出了潼关,他告诉高适,让他禀上皇帝,藩将并非尽是叛臣。

......

自潼关陷落,朝廷便逃离了长安,昔日繁华美艳的长安城,处处燃起了焰火。

杨国忠被杀,贵妃被赐死,各处传来的都是官员将领投降安禄山的消息。

似乎短短数日,大唐就已经是气数已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