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小族长的奋斗 > 第14章 青龙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运河上,一艘中型客船正顺流而下。这艘船是从南定城出发的,目的地是人朝东部大城——青龙城。船上的客人自然就是张恪等人。在许合子的力邀之下,最终他们还是搭伙包下了这艘客船。不过说是搭伙,但其实张格一方就是他自己和大丫俩人及一些行李。而许合子一方倒是浩浩荡荡十多个人,包括丫环,琴师,管事,保镖甚至还有厨娘等等,外加各种各样的器械和行李一大堆的,也难怪人家非要包下这整条船来。原本张恪还不知道,这许合子背后竟然还有这么一个团队在支撑着她的表演,如此看来,这位姑娘倒是不简单的。

如今中秋刚过,天气转凉,但在南方,感觉上倒还不至于太冷,算得上秋高气爽。运河上,水流平缓,泛舟其上,观赏着沿岸风景,倒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期间,许合子还时不时的排练起节目,一展歌喉。每一次她唱起歌来,也都会引得运河上其它船上的人纷纷眺望聆听。一路上,倒是让张恪饱了耳福了;再加上,许合子自带的厨娘,做鱼鲜的手艺也是一绝,就也饱了口福;而许合子自然也是美人一个,那就还要加上饱了眼福了。原本还觉得是被人家赖上了,如今看来倒是自己这边占了莫大的便宜了。但当然,许合子能拉起这么一支队伍,本身也不是吃素的,一路上便一直都在催稿。免费听了一路高端的音乐,张恪自然也不能白白占了人家便宜,他又不是渣男。为了写好词,便向她询问起,她那个救命恩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许合子是个孤儿,六岁时,差点饿死在路边,幸好被人救下。救下她的人是个颇有名声和才华的乐师,救下她后,给她取名许合子,还收她为徒,悉心教导她音乐。而许合子倒也争气,仅仅用了十年,便已学有所成,还闯下了偌大的名声。如今,在江南之地,评她一句:妇孺皆知,炙手可热应该是恰如其分的。

据许合子所言,她的老师名叫许鹤,可能这就是他给她取名许合子(许鹤子)的原因吧。许鹤一生醉心于研究音乐,在整个人朝都是赫赫有名的。年轻时也曾进入朝堂做过乐官,只是他性子洒脱,不擅钻营之道,虽然极受皇帝的宠爱,但后来终究还是厌烦那些官场逢迎之道,便断然辞去官职,云游四海去了。后来,年纪大后,便一直隐居在青龙城外的山林间,平日以种花草树木为乐。没想到,此举倒反而让他的名声更为的响亮,许多乐师都欣赏他的这种作为,并以他为榜样,觉得这才是真正热爱音律,不囿于物,不萦于心的超然态度。张恪听后,觉得这人的性子倒是有点像陶渊明的。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张恪便将陶潜的一首诗写下来,交给了许合子。

饮酒·结庐在人境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许合子拿着这首诗歌,看完后,倒是颇为欣喜。在这首诗中,境与意会,对于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之道,有自己的诠释,但又说这种真意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种心境,倒是和许鹤辞官归隐,亲近自然,却能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颇为契合。许合子看了看张恪,心忖:这个家伙,这首诗倒是把老师的心境写了个通透,不用问,都知道老师必然会喜欢的。只不过,以他的年纪,照道理,应该是不具有这种避世的心态的吧?想来,也只能用天才来解释他了吧!

张恪见对方一直瞅着他,便笑问道:“怎么样?这首诗,许姑娘可还满意?”

许合子点了点头,笑道:“满意满意。张公子大才啊,这首诗写尽了老师的生活态度,他必然是会喜欢的。对了,这里是百两纹银,请公子收下。”说着,将一包银子放到了他面前。

张恪倒是有些意外,这润笔费倒是不少,换算一下也有两万块钱了。只是帮忙写(背)首诗,就能拿这么多吗?看来这姑娘,应该还挺有钱的。不过,张恪却不打算要这钱,将那些银子推回去后,他道:“张某对许大师的处世之道,甚为钦佩,这首诗就当做是张某送给大师的生辰贺礼了。”

两人推辞了一番后,见张恪坚决不肯要,许合子才无奈作罢。随后,又问起张恪有没有兴趣一同去拜访许鹤。张恪此行是为了寻找木材商人汪大渊的,能不能找到,尚是两说,因此也只能告诉对方:有公务在身,说不准有没有空。许合子见状,倒是给他留了个地址,请他有空的话,可自行去寻。许大师生辰在九月上旬,这段时间她会一直呆在老师家。

这一日,午后。经过两天多的行船,张恪一行人终于在青龙城外码头靠岸。下了船后,张恪便与许合子挥手作别,在码头边雇了辆马车后,直奔城主府。人生地不熟的,此次找人,张恪决定先去走走官方的渠道,他有郭守敬给他的钦差手令,不用白不用。

坐在马车上,一路观察着这座大城的风景。青龙城的城墙自然没有京城的高,而且与京城的砖墙不同,这里的城墙全是用花岗岩石块砌筑而成的。因为靠海的关系,空气中有种腥味,不过气候上倒是宜人,如今码头上依然还有许多人打着赤膊。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大街上不时有牛马车载着或是人挑着海产行走其间,叫卖不绝。入了城门,再走了半个多时辰,张恪倒是见到了闻名久矣的——矾楼。名字叫做楼,但其实却是一大片的建筑群。这里不仅仅是矾石交易所,同时也是酒楼客栈,来这里的不仅有经营矾石的商人,也有做其它生意的。他们在这里面谈生意拉关系,吃饭喝酒应酬,有些商人为了方便,甚至直接将房间长年包下来。据那马车夫所说,这矾楼有时候,甚至是能够同时招待上千客人,可谓是日进斗金呢。

到了城主府,张恪向门子道明了身份来意。门子听到这人是钦差副使,倒是愣了一下,这么年轻的小伙子,就已经是钦差大臣了,该不会是骗子吧?不过,想来也没人敢来城主府开这种玩笑的吧,于是便匆匆入内禀报。不一会儿,一个身着绿色官服的中年人急匆匆出来,见到张恪后,连忙向其施礼问安,并自我介绍自己叫做苏全。张恪还了一礼后,便将郭守敬的手书拿给对方过目。苏全接过来仔细看了看,确认无误后,便又双手恭敬的送回给张恪,而后,便将张恪和大丫引进了府中。毕竟中秋刚过,城主府内还可以看到各种张灯结彩的装饰物。毕竟是四大城之一,又是经贸繁荣之地,这青龙城城主府不仅威严大气,同时还有着肉眼可见的富贵气息。比起张恪曾经去过的黑龙城城主府,那差距可真不是一星半点的。这里看着更像是一座豪华的苏州园林,无论是建筑的布局,景物的排列,意境的营造等等,都显然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规划的。一向生活在北方的大丫,也是看得目瞪口呆,这有别于北方的建筑样式,如诗如画般的景象,不知不觉就让人陶醉其中啊,正是:园中自有天堂景,何须苦苦觅仙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