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城外十里。
义军领袖,绰号刘千斤的刘通独立率领着逾五万流民组成的军队,开到了安顺城外。另外两路义军一共六万人则分别由绰号李胡子的李原,绰号石道人的石龙率领。十一万大军兵分三路,围拢而至,意欲一举攻下这座西南大城。这其实是个相对冒险的选择的,毕竟对义军来说,安顺城绝对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这其实也多少算是无奈之举的。别看义军迅速的聚众二十多万人,看起来发展迅猛,声势浩大。然而,只有义军的领导层知道他们如今面临着怎样巨大的生存压力。他们固然对外宣称自己有三十万人,然而这里头真正的青壮,恐怕还不足三分之一。许多流民当初为了活命,那是携家带口地加入进来的。一开始的时候,刘通等人只顾着高兴了,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子将会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负担。当然,凡事有利有弊,这些可战之兵,他们的家小某种程度上也因此成为了义军的人质,使得他们不得不为了家人奋勇地拼杀。这支义军建立至今其实也不过才半年多,若不采取一些特别的手段的话,是很难团结一心,迅速形成战斗力的。
此次兵发安顺城,经过仔细挑选后,才最终遴选出了十一万青壮,为的是一举攻克这座西南大城。而只有拿下这座大城,对义军来说,不仅将因此获得大量物资,同时也才有了后继发展的根基。可若是没能成功,义军或将陷入巨大的困境,到时候别说和朝廷军队对抗了,他们自己或许就会自行解体的。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他们给剩下的十多万留守原地的人员留下一个月的口粮后,便带着剩余所有的物资,兵分三路,奔赴安顺城而来了。
在等待其余两路兵马期间,刘通也让人赶紧四处去打听儿子刘长子的下落。之前,因为朝廷委派大员下来主持赈灾事宜,原本他们对此是不怎么在意的。朝廷之前又不是不赈灾,灾情还不是越来越严重,这才给了义军发展壮大的机会。这一次,他们重新派了个人来,难不成还真的能化腐朽为神奇?只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朝廷的赈灾举措居然还真的卓有成效了。原本混乱无序的西南地区,只不过过去了短短个把月的时间,不少地方居然渐渐的,真的有了稳定下来的迹象。
坦白说,若是这种事情发生在一年前,甚至是半年前的话,说不定刘千斤等人便不会聚众而反了。可是现在,他们早就已经泥足深陷,难以自拔了。之前他们攻城掠地、杀官夺产,早已经做下诸多反叛之举,如今即便是想要回头,朝廷难道会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朝廷或许不会把这几十万义军一股脑儿地诛杀个干净,但对于刘千斤等首领及他们的三族甚至是九族,怕是都难有幸理的。这是国家法度,无论他们为着怎样的理由,行此叛逆之举,都很难被宽恕。而更有可能的是,朝廷或将会对他们这些人从严治罪,顶格处置,否则的话,以后恐无法震慑住那些心怀不轨之徒的,如此则其祸更大。
有了这一认知,刘通便让刘长子等得力干将出去调查,此番朝廷赈灾的具体情况。并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找机会去破坏掉赈灾事宜。只不过,一个多月过去了,除了知道朝廷派了一个名叫周勃的大官,过来主持赈灾之事,而且确实是成效显着外,其它的便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斩获了。不过,刘通本来倒也并不指望这些人真的能有什么大作为的。若是仅凭那么几个人,就能让朝廷吃瘪,那也只能证明这个朝廷确实已经没救了。但既然没有什么收获,刘长子为什么还不回来?其它几路人员虽然也没有回来,不过每隔三两日便都会有消息传回来的,只有刘长子这一边,却是已经多日音讯全无了的,这个臭小子在搞什么鬼啊?
不过,就在刘通刚刚派人出去探查儿子的下落没多久,立马就有消息传来了。却原来,跟随着刘长子一同出来的那几个人,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刘长子于城外出手制伏了那辆失控的马车后,便被请进了安顺城了。但他们几个因为安顺城的封城举措,却是进不了城的。少主不在,他们几个群龙无首,既不敢抛下少主自行回去,却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了,于是便只得一直在安顺城外徘徊。直到如今义军开至,他们才闻讯赶紧寻了过来,向刘千斤禀报。
刘通在详细的询问过后,方才知道了刘长子如今竟然已经成功混进了安顺城中了。这让刘通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知子莫若父,刘通大致能够猜想得到,刘长子为什么要冒险混进城中的;但同时,对于儿子单枪匹马的冒险举动,也自然满是担忧的,因为一旦刘长子的身份不小心暴露,等待他的,必然是……。刘通固然忧心忡忡,不过他当然也知道,若是能够好好的运用刘长子这一意料之外的暗子,对于攻破安顺城,或许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的。
义军虽然纠集了十一万人过来,但要说对上安顺这么一座坚城,有多少拿下来的把握,老实说,连刘通自己都是没多少信心的。义军这十一万人,虽然也在一起训练了几个月,甚至还真的打下了几座城池。但刘通心知肚明,那几仗根本就没有多少含金量的。义军的战力,其实到目前为止,根本就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强有力的考验。之前拿下的那几座小城,连基本的防御措施都不完备。从实力上看,即便把那几座小城城统统都加在一起,比起安顺城来,也还是小巫见大巫,没有任何可比性的。
不过,虽然刘长子混进城中了,但想要发挥其作用,却还需要仔细谋划的,最起码要先建立起联络渠道。只是,如今的状况下,安顺城必定是要严防死守的,想派人混进去,怕是不太容易的。唉,义军终究是初创不久,根基太浅,也根本没有时间去做什么像样的布局。否则的话,像安顺这样的大城,理应早早的就过来预先埋下几颗钉子的,如此便不必临时抱佛脚,搞得如今,捉襟见肘,无处着手了。
不过,既然刘长子混进去了,那无论多么困难,都肯定是要想办法和他联络上,让这颗意想之外的暗子发挥作用,毕竟不能浪费了不是?于是,刘通连夜挑选了五十个机智灵巧的手下,装扮成流民,赶到安顺城外,努力的寻找机会,看看能不能潜进城,去联系上刘长子,配合他的行动。
同一时间,安顺城内,城主萧宏也已经获知了,叛军到达城外的讯息。萧宏毫不迟疑,果断地下令:全城戒备,施行宵禁,各个城门将不再开启,大量士兵奔上城头,严阵以待,各种守城物资纷纷搬上城头,所有官吏尽皆到岗,动员一切力量,誓要守住安顺城。不得不说,安顺城确实是对此早有准备的,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的。哪怕之前和萧宏有过多次争执的周勃,在看到这些后,也必须承认,在守护一城百姓这件事情上,萧宏的确是尽职尽责,无可挑剔的。
两日后,义军另两路人马也顺利抵达了安顺城外。义军随即便兵围安顺城,并象征性的派人于城门口朝内喊话:朝廷无道,致使天罚骤降,祸及万民,尤西南各地,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此人神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吾等不忍见百姓陷于此水深火热之中,故兴义兵,意欲再造乾坤;着安顺城上下,当顺应天意、顺从民心、献城投降,与吾等共同清澈人间云云。不过,这当然只是做做样子的。义军这么做,最多也就是稍稍动摇一下对面的军心民心而已,这里可不比之前的那些小城,想要兵不血刃地拿下,是不可能的。一场血战,更是难以避免的。
果然,在叛军派人喊话后,安顺城头上也立马就有人出来回应了。城头上有人代表朝廷大声回骂:叛军首领刘通、李原、石龙裹挟受灾之民,发动民乱,祸国殃民,其心可诛;西南灾变,尔等却趁乱颠倒黑白并威逼利诱无辜百姓,卷入战端,加剧灾难,无数百姓先遭天灾再遇人祸,更加的苦不堪言,此人神共愤也;若尚存一丝良知,当即刻悬崖勒马,请求宽恕,否则错恨难返;朝廷宽大为怀,凡能及早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若是冥顽不灵,则严惩不贷云云。
双方的声讨和对骂,其实不会有什么作用,但输人不输阵,在对战之前,还是需要先来上这么一出的,否则大家便师出无名,不知道为什么而战了。而当城头上,清清楚楚的喊出:刘通、李原、石龙三位叛军首领的名字后。便也间接说明了朝廷对于义军的情况,是有一定掌握的。当然,这已经无所谓了,知道就知道了,反正如今早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这其实倒反而增强了刘通等叛军高层,要与朝廷斗争到底的决心。
围了两天,也对骂了两天后,义军开始对安顺城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虽然义军人多,但武器上却很缺失,更别说攻城器械了。唯一有利的是,由于连年干旱,护城河早已经没有水了,连河床底部都干透了,而少了这一条屏障,义军便不需要再绞尽脑汁去先征服护城河,而是可以直接从河床底过去,直抵城下呢。只不过,在没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义军哪怕是攻到了城墙下,面对着高耸坚固的城墙,却也只能望城兴叹的。再加上城头上,官兵时不时的射来冷箭,义军尽管只是小规模的尝试攻城,就已经死伤不少了。而最让义军沮丧的是,官兵和安顺城在此过程中却几乎是毫发无损的。这等赔本儿的买卖,鬼都知道做不得的。刘通等义军高层见状,为免再添无意义的伤亡,不得不暂且鸣金收兵,以图后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