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6章 新的一年

孙氏领着家人走后,丁蔓对剩下的人说:“你们先各自回去休息,明天再来拜见和给你们安排活计。

二婶,您给他们要排住处,让他们自己把偏房的炕烧热。

常娘子,你和童娘子把被褥分发一下,那里有米面,偏房也有灶房,你们自己安排晚饭。”

常娘子和童娘子躬身答应了,自下去安排。

丁二石和王铮各住了东西偏房的笫一间,田氏把徐景之一家安排在西偏房第二间,伍成昆和杜飞还有马大壮住第三间。

常娘子和儿子常宽住东偏房第二间,童娘子和丘娘子住笫三间,至此丁蔓家里的房间全部住满了人。

第二天,徐景之等人早早用完饭等在堂屋门口,等着丁蔓吩咐。

丁蔓一家子分坐桌两边,吩咐众人见礼:“这位是我祖母,你们可以称呼老太太。这是我父亲,今年刚被授予粮食监察使,你们可以称呼老爷或者是大人都可。

这位是我二叔,你们称呼二老爷。我娘和我二婶,你们称为太太。

我大弟小弟,你们称树哥儿或者是岩哥儿也可,叫少爷也行。至于我,你们就称我蔓姑娘吧。”

众人万没想到这户农家竟然还是官身。

“拜见老太太,老爷,二老爷,大太太,二太太,蔓姑娘,两位哥儿。”

众人的跪拜礼让王氏和丁大石等人非常不自在和不习惯。

丁蔓说:“以后在这个家里,不需要跪礼,躬身就可以。

马大壮,你明年和常娘子去昌城铺子。

常宽在家里给大少爷陪读。徐景之,你统管昌县和蛟河的铺子,账目方面你找吴四小姐。

丘娘子你负责家里所有人的吃食,材料找老太太支取。

童娘子你负责全家人的衣服浆洗,和打扫家里卫生。

杜飞,你跟在我爹身边,既保护他的安危,也协助他的工作。

伍成昆,你跟着五太爷,听他安排。徐娘子,你去蛟河铺子,徐珊就跟在我身边吧。

至于蛟河铺子里的伙仔,徐景之,这事交给你。

我会每月给你们发工钱,一年四套衣服。”

众人仔细记住自己的职位,躬身答应了,鱼贯退出,徐珊站在了丁蔓身边。

腊月二十八这天,陈木媳妇周氏发动了,于当日晚上产下一子,陈木终于拥有了儿子。

陈兰显得比自己父亲还激动,弟弟这件事儿几乎成了她的执念。

时间过得很快的到了年三十,这是他们来这里过的第二个年,也是搬入新居的第一个年。

众人相议着在丁蔓家过年三十。丁蔓家买了人,李氏等人轻松很多,从家务中解脱了出来。

众人穿戴整齐齐聚一堂,丁蔓准备了很多零食招待。

丁大石和陈木等人聚一起谈来年的耕种,曲氏等人吃着栗子,喝着水,徐娘子等人出入的忙着。

以丁蔓为首的一群小姑娘坐炕上,叽叽喳喳的谈论着衣服,发式。

丁蔓一拍脑袋,哎呀一声,把众人吓一跳,李氏忙问:“蔓儿,你怎么了。”

自孙氏找到父母后,得知自家弟弟的女儿叫孙妞妞,孙氏想让侄女儿改名字。

丁蔓拦住了,为了怕叫的混乱,她让家人们称呼她蔓儿。以免一叫妞妞,俩人都答应。

丁蔓说:“我忘没影了,给你们买的礼物,拿回来放那里,直接忙忘了。”

“就是你拿回来的几个大小匣子?炕稍上那些?我成天寻思,这买的什么,这一大堆。呵呵呵,你这孩子,放这里就不管了。”

王氏笑呵呵的说着,丁蔓伸伸舌头,真忘到后脑勺了。

丁蔓把大包袱拖过来,让徐珊唤进来吴顺他们。吴顺赵锐等人进来,丁蔓解开包袱,敞开匣子,男孩子们哇的一声叫起来。

他们看到了什么?弓和箭,还有长枪,还有宝剑,吴小顺直接拿起弓,伸手就拉,吕氏拍他一下:“这皮猴,出去拉。”

男孩子兴奋极了,有拿弓箭的,有拿宝箭的,丁树也拖着一根枪出去,常宽忙护在丁树左右跟着出去了。丁蔓看到暗暗点头。

女孩子们也眼巴巴的看着丁蔓,丁蔓故意的不看她们,打开一个大匣子,里面是银镯子和银钗,耳环。

丁蔓给阿奶和吕阿奶一人一根钗子,一对银手镯,舅奶奶也一样。李氏曲氏等人一对耳环,一根钗子,圆头银簪各一支。

韩氏比所有人都多了卷云形掩鬓一对。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首饰的,韩氏也不例众,她拿着镯子钗子,簪子,看到自己多了一对掩鬓,难得的对丁蔓露了笑脸。

又想到相公拒了一成分红,不知道能买多少这样子的首饰,脸又沉了下去。臭丫头就会装好人。

众人都习惯了韩氏,没人多理会她。

丁蔓把另一个匣子打开,朝女孩子们招招手:“来,喜欢哪个,自己挑。”吴四妮欢呼一声,一下子扑在匣子上,伸开双臂说:“能全要不?”

众女孩异口同声:“不能!哈哈哈!”女孩子们清脆的笑声传出老远。

最后各自挑了自己心仪的耳环,丁蔓递给徐珊一对丁香,把徐珊高兴的不行。

这个年过的很充实,很满足也很高兴。

春风徐徐吹来,炊烟袅袅,鸟儿啾啾叫着,新的一天开始了。男孩子开始晨练,伸胳膊踢腿,蹲马步。武师傅单广义正月十六这天赶来了这里。

丁大石几个人地里刚解冻就被各县派来的车拉走了。

丁五按丁蔓的要求把地整成棋盘式,每一块一亩左右,四周垒上田梗,每两块田中间挖一条小沟,以便加水排水用。

地里精耕细作,一遍遍的耙平,为插秧作准备。

丁蔓和家里人一起挑选种子,稻谷种子不是苞谷,比较难挑。李氏等人用簸萁一遍遍,扇,颠,扑,把里面的瘪子和皮扇掉颠出。

种子挑选完,又没有温度计,只能凭感觉,丁蔓觉的室外应该有十三度左右了,她力气小,指挥丘娘子和童娘子把种子浸了水后捞出来。

丁五和伍成昆用推车推大棚里,里面的菜已经接近尾声,丁蔓决定不再种菜,把油纸卷起来,大棚里照样能种苞谷。

丁蔓把其中一个大棚里又搭了一层一间屋子大小的小棚,把泡水的种子均匀的洒在小棚里。

丁蔓没种过稻子,她只是在前世看过书,大体有点儿印象,但具体怎么操作,她也不知道。

丁蔓不敢像大棚里种菜那样一扔了之。她几乎天天趴棚里,在七八天的时候,稻谷出了芽。

丁蔓和丁五和伍成昆说了注意事项,三个人轮流照看秧苗。

伍成昆很佩服自家小姐,他一个大男人都有些吃不消,地面干了不行,湿大了不行,温度低了不行,高了苗尖就会发干。

一天无数次的试地面,试温度。小姐一个八岁的小姑娘,愣是不叫一声苦。

被这样的主家带着,伍成昆辗转多年沉寂的心也活泛了起来。

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他越来越喜欢在丁家简简单单的生活。

稻苗长到一心一叶时,丁蔓更紧张了,要在午时放风,准备炼苗,还要时时的灌水护苗。

在三月初,秧苗已经长到三四片叶的时候,丁蔓让五爷爷通知想种稻谷的村民,把整好的田地里灌上水,扬上沤好的肥,再耙一遍,准备插秧了。

把水保持离地面三指深浅。丁蔓让齐明从村里找手脚快的人,丁蔓把秧苗连土端木板上,她亲自下田示范。

三月初太阳很暖,水却很凉,冻的丁蔓抖了好几抖,水迅速的湿了鞋袜。

李氏看的心疼,却没办法,除了丁蔓,没人懂的怎样插秧。

丁蔓让大家仔细看,她左手拿苗,右手插秧,一次插五至七棵,右手把苗插地里。

不宜过深,也不能太浅,右手刚抬起,左手大挴指已经分出苗,右手迅速的拿过插下。苗和苗之间要相隔一虎口距离,这是株距,行距要稍微远一些。

齐明挽起裤管也下了地,齐明媳妇儿也跟着下了地。

其他人也下了其他地块,他们学着丁蔓的样子,弯腰插起秧来,开始的时候很慢。

不是深了,就是浅了,行也不成行,歪歪扭扭,慢慢的越来越越快。

丁蔓正弯腰插着秧,就听有人喊:“妞妞妹妹,我来了,我也下去帮你。”

丁蔓抬头看去,原来是岑县令和岑倩云还有魏帆站在田埂上。

丁蔓朝岑倩云摆手:“你别下了,水很凉,我插到头就上去。”

岑县令却来了兴趣,把自己的鞋袜脱了,挽起裤管,亲自下了田里。把村民们惊的站也不是,跪也不是。

岑县令接过丁蔓手中的秧苗,问了要领,学着丁蔓的样子干起来。

丁蔓走上田埂拦住了跃跃欲试的岑倩云。

魏帆递过来的一块手帕,示意丁蔓擦擦脸,丁蔓举了举自己满是泥巴的手。

徐珊刚要接过,魏帆饶过她,伸手给丁蔓擦去脸颊上的污垢。

丁蔓微微一愣,笑说:“谢谢魏哥哥。”

魏帆耳垂又红了起来。岑倩云促狭的笑丁蔓,丁蔓面不改色的对岑倩云说:“岑姐姐,走,陪我回家换衣服。”

岑倩云吐了吐舌头说:“妞妞妹妹,是不是我来了给你添乱了?”

“怎么会?我只能干一会儿,你来的正好,我可以偷懒一下了,那剩下的活你要帮我干了。”

俩人边走边说,魏帆犹犹豫豫的,后来想想,他一男孩子跟在俩女孩子后面不合适,最后他也下田体验了一把。

丁蔓家共种了十二亩稻谷,人多力量大,不到两天就干完了。

村里人种的少,有两亩的,有三亩的,齐明家和杨天成家各五亩。他两家跟在丁蔓身后尝到了甜头。

齐明打算在丁蔓盖房子的时候一起也要盖新房了。杨天成和向大牛家也有那个意向。

众人都熟练了,四天工夫把所有的稻田插秧完毕。

村民们又忙着整地,准备种苞谷和土豆了。村里所有人都按照丁蔓的方法整地挑种,准备种植。

这些丁蔓不操心了,有齐伯伯管着呢。

丁蔓闲下来和吴大妮岑倩云一起,准备研究着做酱油吃。

她实在是不喜欢酱油清的味道了。在前世,丁蔓和奶奶就自己制作酱油吃,这些对她来说一点儿也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