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府的热闹很快传到了平阳候府里。

“哎呀,沈兄长和时兄长真是真人不露相啊。”顺哥儿得了喜讯,抚掌赞道。

“咱们早就备上了贺礼,只是不想他们几个名次都这样高,快让人再加些,”魏嫣然笑道“顺哥儿,你亲自送去。”

“孙子领命!”顺哥儿早就坐不住了,闻言应道。

作为状元郎,自然是被皇帝钦点进了翰林院,这是惯例。

倒是时年,他开朗有趣,甚的皇帝喜欢,皇帝也点了他去翰林院,两人倒是从同窗,成了同僚。

既然做了京官,沈希和时年自然不会一直住在苏府,只是他们两家都是世居江南,京都并无产业。

因此沈家和时家都派人来了京都,替他们置办了宅子下人,一切准备好,已经是年末了。

。。。。。。。

“提亲?”苏惜凝眼中是藏不住的诧异。

又是一年新春,刚出了正月,林挽纱就带着人到了平阳候府。

“是呀,我得到消息的时候,也吃惊的不行。”林挽纱道“可是架不住他诚心诚意求了苏哲,他母亲为了这事,还特地从洛水城赶了过来,只等着我先来问一问。”

“这位沈大人,怎么好好的要求娶如意?”苏惜凝不解,她倒是见过几回沈希,毕竟沈希和顺哥儿苏临都相熟。

“这我可就不知道了,但他言辞诚恳,我听苏哲说,他们家里规矩倒是不错,正妻除非三十无出,不然不予许纳妾。”林挽纱道。

“这,倒是,”苏惜凝承认,这个规矩,她心动了。

“沈希也说,他知道姐姐你定然是舍不得女儿嫁的那么远,只是他有心在京都定居,想来以他的才华,将来在翰林院立足不难,更何况他祖父桃李满天下,人脉确实不少。”林挽纱见苏惜凝心动,便继续说道。

林挽纱因着林阳的关系,性子本就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也并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

苏哲向来宠着她,苏柳氏也是温和不管事的性子,因此对沈希和时年,她都不算陌生。

这两人无论是长相学识还是人品,她都觉得是上等的,要不然也不会来帮这个忙,保这个媒。

“我得问问侯爷的意思。”苏惜凝心里有了盘算,准备先问一问如意的想法。

“这是自然,总不能我来提,就要你同意的道理。”林挽纱不在意的摆摆手,从桌子上拿了块梅花糕放进嘴里。

半晌又喝了口绿茶,才赞叹道“姐姐让墨染挑个会做点心的丫头给我吧,我给她卖身钱。”

“每日里不是都往你们府上送点心?”苏惜凝好笑道。

“送的再及时,送来了也没刚出锅的好吃。”林挽纱道“原本家里该有个会做点心的,不过可惜,没那个天赋啊。”

苏惜凝知道她说的是小叶,小叶自从嫁给林阳后,也没有再去“一口点心”学手艺,毕竟实在没那个本事,只会浪费面粉。

“你就这样开你继母的玩笑。”苏惜凝无奈道。

“没事的,我们在家都这样,苏哲都习惯了。”林挽纱道“你不知道,前几天我爹爹还在笑母亲,没了她去学点心,不知道多少乞丐落泪呢。”

“那我回头跟墨染说一声。”苏惜凝笑道“让她给你挑一个好的。”

“那就多谢姐姐啦。”林挽纱又快乐的吃下一块梅花糕。

。。。。。。。

沈希之所以想求娶如意,是因为觉得他搂过人家,哪怕当时不知道她是女子,哪怕当时是为了救她。

他自幼受的教育,就是男女授受不亲,就是除了妻子,男子长大后连母亲也该不能肢体接触才是。

因此搂过如意这件事情,就成了他的一个心结,为了这个心结,他打破了自己原本不准备科考,想要留在书院教书的心思,到京都参加了科举。

他知道如意是侯府千金,他若一介白衣,定然是不能求娶的,他也知道如意已经及笄,没有太多的时间等他。

所以来京都的这几个月,他几乎除了吃饭,都在读书。

好在他自幼聪慧,过目不忘,这些书读起来,并不难。

后来听说顺哥儿在找礼物送给如意,他更是割爱放出消息,谎称鹦鹉是路上所得,又因着要读书,要把鹦鹉送人。

好在顺哥儿果然上门来求,他也算是如愿。

“你那鹦哥送人了?”沈希的母亲沈宁氏满脸不解。

那鹦哥别人不知道,她却是知道,乃是沈希十四岁时他舅舅送的,是他的心爱之物。

“嗯,也不完全算送人。”沈希唇角微微勾起“说不得哪日就回来了。”

“什么?”沈宁氏也不知是没听清楚,还是没听明白,脱口问道。

“没什么。”沈希收了思绪,看向沈宁氏“母亲怎么在家中?”

“我不在家中,在哪?”沈宁氏更加一头雾水。

“儿子记得,晨起听人来说,今日苏伯母去了平阳候府。”沈希道。

“是啊,苏太太还让人给我带了消息,说她今日去问一问。”沈宁氏道。

“既然如此,母亲如何还在家中?不是应该去苏府等消息吗?”沈希说道。

“我去等消息做什么?等她回来有了消息,自然会派人告诉我。”沈宁氏一脸的莫名其妙“再者,今日不过去问一问,侯府也不可能应下来。”

“为何不能应下来?”沈希闻言,心中有些慌乱,他已经认定了要娶如意,容不得一丝变动。

“人家与我们家又无往来,也就是你和人家家里的公子认识,便是有所意动,也该多打探打探再说,怎么可能立刻应下。”沈宁氏实在想不通,自己一向聪慧沉着的儿子,为啥是这个模样。

“母亲说的也是。”沈希点了点头,思索半晌,说道“我看不如我写封信回去,让祖父请四周的邻居帮我写一封推荐信。

言明我从小到大的事迹,说一说他们对我为人的看法,送到平阳候府去,如何?”

沈宁氏闻言,有些不知所措的看向沈希“希儿,你可是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