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十年,五月下旬,长安,九极宫。
“你说什么!”
刘瑁猛地从御座上站起,手中的朱笔“啪”的一声掉落在御案上,滚了几圈,留下了一道刺眼的墨痕。
“曹丕死了?司马懿在襄平叛乱成功,曹真、曹洪、曹肇尽数战死于卢龙塞,司马懿还自封辽公?”
他双目圆睁,难以置信地盯着殿下前来汇报的锦衣卫指挥使刘璝,一时间竟觉有些荒谬……
他知道司马懿素有野心,也知道在后世曹睿时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大权独揽,而后以晋代魏,一统了三国。
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司马懿竟然会选择在此刻,在汉军兵锋正盛,辽东风雨飘摇的当下悍然发动!这不啻于自断臂膀,将一个巨大的破绽,赤裸裸地暴露在自己面前。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到底发生了什么?将所有细节,原原本本说给朕听!”
刘瑁缓缓坐回御座,声音已经恢复了往日的沉稳,但那双微微眯起的眼眸中,却闪烁着骇人的寒光。
“回陛下。”
刘璝躬身,将早已烂熟于心的情报娓娓道来。
“事起于曹丕一纸调令派司马懿前往三韩,与我军董袭、陆逊两位将军对峙,同时,将其大部分兵权,移交给已故曹彰的继任者,大将军曹真。意图削司马懿兵权,将其调离中枢。”
刘璝沉声汇报道。
“然后呢?”
“结果,司马懿当晚便发动兵变,他暗中联络了征东将军高览等人,以雷霆手段控制襄平宫禁,对外宣称曹丕忧劳成疾,不幸病故,而曹真图谋不轨,意欲叛乱。
司马懿凭借高览的兵符与中书令刘放伪造的诏令,轻易便掌控了全城禁军,与仓促应战的曹真展开了激斗……”
刘瑁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复杂的弧度。
“釜底抽薪,毕其功于一役……好一个司马仲达,果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曹真虽勇,但仓促之间如何能对付蓄谋已久的司马懿,他拼死护着曹丕的王后甄氏与太子曹叡突围。
但在乱军之中,太子曹叡为暗箭所伤,身死当场,司马懿随后更是拥立了曹丕的二子曹协为新帝,自领大将军兼大都督,总摄军国,随即亲率大军,追击曹真至卢龙塞。”
“那何以曹真、曹洪都……”
“曹真本就旧伤未愈,从襄平一路血战,伤势过重,至卢龙塞后不久便已身亡。
曹洪与曹肇为报血仇,同时也为了给甄氏拖延时间,死战卢龙塞,城破之时二人双双战死。
唯有燕王曹宇,带着甄氏与东乡公主曹蕙一路西行,来到了蓟城,而后,我们便得知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听完这一切,刘瑁眼中的寒光愈发凛冽,却又忍不住轻笑出声,那笑声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
“然后,司马懿就凭着剿灭他口中‘曹氏叛逆’的功绩,自封为辽公?呵,他难道忘了,他口中的先帝曹丕,也不过是朕册封的一个燕王。没有朕的允许,他也敢称公?”
“回陛下,锦衣卫密报,司马懿的使臣,眼下正在赶赴长安的路上,想来……便是为此事而来。”
“那曹宇和甄宓如今何在?”
“已由赵云将军派人护送,出了并州,正在从河东前往潼关的途中,不日即可抵达长安。”
“好……”
刘瑁缓缓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殿外,仿佛穿透了层层宫墙,看到了北方那片被战火与阴谋笼罩的土地。
“如此看来,司马懿这头老狼贼心不死啊。他是想用一个傀儡皇帝,挟着半个残破的幽州,来抵御我大汉的天兵吗?”
“陛下,如今辽东大乱,正是我军……”
刘璝试探着问道。
刘瑁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眼中精光一闪。
“传旨,召军机处重臣即刻前往两仪殿议事!”
“喏!”
一个时辰后,两仪殿内。
军机处内如今还在长安的文武重臣齐聚一堂,毛玠、田丰、徐庶、张任、赵云……一张张熟悉而可靠的面孔上,都带着几分惊异与深思。
司马懿的这番操作,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预期。
“陛下,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
性情刚直,跟随刘瑁回返长安的魏延率先出列,声如洪钟。
“司马懿篡逆,辽东人心惶惶,我军当趁此良机,尽起大军,以雷霆之势将那曹家与司马氏尽数剿杀,则幽燕可一战而定,天下可一统矣!”
魏延的提议简单直接,立刻引来不少武将的附和。
“张将军所言甚是!管他曹氏还是司马氏,皆为我大汉之敌,一并扫平便是!”
刘瑁微微颔首,不置可否,目光转向了另一侧……
中书右丞田丰快步走出,他先是看了一眼魏延,才躬身道。
“陛下,魏将军之言虽好,却非上策,司马懿篡逆,失的是人心,我大汉若不分青红皂白,将曹氏余孽一并诛除,岂非与司马懿这等叛贼无异?
如此一来,非但不能收拢辽东人心,反而会将其尽数推向司马懿一边,让他得以整合力量,与我军死战。届时,纵能胜,我军所要付出的代价也不会小。”
他顿了顿,狭长的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
“故臣以为,可册封曹宇为都督,赐其兵马钱粮,命其屯于辽西,以为屏障,与司马懿战,
我军则可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再出兵收拾残局,可不费吹灰之力,尽得幽燕之地!
田丰的计策老成持重,引得毛玠、徐庶等人连连点头。这确实是风险最小,收益最高的办法。殿内一时间议论纷纷,,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相持不下。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仿佛入定老僧般的贾诩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轻咳一声,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这位诡计频出的老者身上。
“陛下。”
贾诩缓步走出,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
“张将军之策,失于急切,易失人心;田公之策,失于缓慢,恐生变数。臣观司马懿许久,这司马懿非虎,而是一头更为狡猾的狼王,坐山观虎斗,只怕会养虎为患……”
他微微一笑,那笑容让在场不少人感到一丝寒意。
“臣有一计,或可毕其功于一役。”
“文和先生请讲。”
刘瑁身体微微前倾,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陛下可还记得,太子殿下尚未有侧妃?”
贾诩不紧不慢地抛出了一个似乎毫不相干的问题。
众人一愣,唯有刘瑁和田丰等寥寥数人,眼中瞬间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先生的意思是……”
“不错。”
贾诩抚须而笑,眼中闪烁着毒蛇般的智慧光芒。
“如今与甄王后一同东逃的东乡公主曹蕙乃曹丕嫡女,曹氏正统血脉。
陛下可为太子刘祺迎娶东乡公主为侧妃,位仅次于正妃辛氏。如此一来,我大汉便是为曹氏讨还公道的正义之师,法理之所在,而曹氏旧部将可尽数为我大汉所用!”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众人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天灵盖。
好一招釜底抽薪!
贾诩没有理会众人的震惊,继续说道。
“行此联姻之后,陛下可再下诏,痛斥司马懿篡逆之罪,册封曹宇为昌黎侯,命其屯于蓟县,收拢曹氏旧部;再册封曹彪、秦朗等来投之将,以示陛下宽仁之心,不计前嫌。
如此,天下人便知,陛下所伐者唯司马懿一人而已!司马懿在辽东,便成了孤家寡人,四面楚歌!”
“届时,我大军再以为曹氏报仇为名,兵分数路,直扑襄平。届时司马懿军心已乱,内外皆叛,如何能挡我大汉天兵?此战,可一鼓作气,彻底扫平幽燕!”
贾诩的声音落下,两仪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环环相扣、阴狠毒辣的计策所震撼。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谋略了,这是从政治、人心、大义名分上,对司马懿进行的全方位绞杀!先夺其名,再伐其身,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好!好一个以姻亲之名,行吞并之事!”
刘瑁猛地一拍大腿,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快意与欣赏。
“就依文和之计!”
他霍然起身,目光扫过帐下众将,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在空旷的殿内回响。
“传朕旨意!命礼部即刻筹备太子大婚,以最高规制,迎娶东乡公主曹蕙为太子侧妃!”
“传旨中书省,拟诏!册封曹宇为昌黎侯,食邑一千户,屯于蓟县,收拢曹氏旧部!凡来投之曹氏宗亲、燕国旧将,一概不究,量才录用!”
“传旨兵部、军机处,即刻调兵遣将,粮草军械,半年之内,全部备齐!”
刘瑁走到巨大的沙盘前,目光死死锁定在辽东那片最后的疆域上,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这一次,朕要让司马懿知道,在绝对的阳谋与实力面前,他那些阴诡伎俩都不堪一击!朕,要让他为自己的野心,付出最惨痛的代价!”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