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公赵辰平定了江南陈国,清理了汉中、江东之患,兵不血刃地拿下了两淮,把整个江南掌控在自己手中,进而掌控了黄河以南的控制权。
北方也渗透到了太原、相州一带,武威侯秦叔同死守太原,击退了朝廷的用兵。相州知州宗潭虽然遭受狼国10万军队进攻损失惨重,但狼国人没有捞到多少好处之后,很快就退了兵,相州依然在宗潭的掌控之下。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定国公赵辰给两地各自送去了100万两银子和大量的兵器,帮助两地渡过难关。有了100万两银子和物资,两地很快就重新建立了抵抗大军。
这些地区虽然没有宣布脱离朝廷的管制,但长安的政令已经出不了函谷关,朝廷向各地任命了大量的官员,不但全部被退回了朝廷,定国公赵辰还在两淮、汴梁、江南、汉中、巴蜀、太原、相州等地进行官员考核和清理,把一些关系户和无能之人全部送回了长安,这让朝廷大为恼火。
紧接着更大的事情发生了,夏收之后,这些地区没有一个地方向长安的朝廷纳税,朝廷下达了一次又一次的旨意,但是全部石沉大海,没有一个地方进行了回复,更不要说税收了。
偌大的一个朝廷,基本上就只能控制关中一地了。
没有了各地的税赋,长安的朝廷很快就将开始瓦解,整个朝廷需要大量的银子运转,仅仅皇室、勋贵和官员俸禄,每年的花费都要上千万两银子,还不包括朝廷衙门的运转、京城长安的管理开支,而关中一地的税收一年也不到500万两,朝廷如何运转。
尤其是这两年,朝廷的开支高达4000万两白银,而朝廷的收入只有不到3000万两,每年还欠着官员们的银子呢!没有了税收,长安朝廷很快就将陷入混乱,大夏国就将土崩瓦解!
乐帝和杨太后接到内阁的汇报后大为恼火,召开大朝会商讨对策!
朝堂之上,乐帝坐于龙椅之上,后面设有太后专座,杨太后端坐其上,垂帘听政,两人的脸色和下面的大臣们一样十分的难看!
乐帝李璟道:“今天召开大朝会,主要是内阁来报,各地不仅不接收朝廷任命的官员,就连夏税也没有入京,这些地方是要造反不成?”
乐帝李璟哪里知道外面的局势,依然摆起了皇帝的威严!
下面的大臣们当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没有谁站出来说话,现在的大夏国朝廷,没有了税收,很快就要名存实亡,现在是人心惶惶,人心思变,谁都不敢多说!
这时,杨家代表杨元宝站出来道:“太后,陛下,这些事情是定国公赵辰所为,定国公赵辰去年灭掉了陈国,攻克了汉中,还暗地里控制了两淮,已经实际控制了黄河以南大部分地区,这样下去如何是好?”
杨太后怒道:“这个定国公赵辰是无法无天了不成?他到底要干什么,他是要造反吗?”
众大臣哪里敢回答,定国公如今控制了大量的地区,据说在江南、汉中、江东杀得人头滚滚,均分了土地,清缴了豪强的财物,不但夺取了巨额财物,还在天下百姓之中得到了一个万家生佛的称号。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定国公振臂一呼,天下必将云集响应,老百姓必定拍手称赞,很多人愿意推他上位。这样发展下去,造反是迟早之事!
这些大臣们不但不想说话,有人还有了不同的想法,他们早就听说留守在汴梁的官员们,只要是参加了科举考试正式录取的,俸禄增加了三成,每月都是定时发放,从不拖欠。
定国公赵辰这些年从狼国人、完颜赤烈、江南、汉中搞到了数千万两银子,汴梁的手中作坊每年也有千万两以上的收成,如今各地的税收估计也是上缴到了汴梁,定国公富得流油啊!
而看看现在的自己,都半年没有发放俸禄了,家里不少官员真的揭不开锅了,有的翰林别说吃肉,就是吃饭都成了问题,有人撑不住了,就连家中的妾室、丫鬟都买了。还不如让定国公赵辰来当皇帝,至少每个月的俸禄无忧啊!
看到下面毫无反应,杨太后怒道:“朝廷养着你们这些官员,平日里一个个夸夸其谈,可一到关键时刻就一个个低头不语,你们这是怕了定国公赵辰不成?”
众大臣这下慌了,连忙跪下谢罪道:“微臣惶恐,微臣有罪!”
这时,兵部尚书杨进升道:“太后,陛下,如今定国公赵辰在汴梁不断地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势力,恳请太后和陛下发兵,讨伐这些不纳税、不接受朝廷政令的地区!”
兵部尚书杨进升也有自知之明,他不敢说发兵汴梁,以现在关中十几万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兵力,他作为兵部尚书哪里敢讨伐定国公赵辰!
据说去年攻打陈国,陈国十万水师、十多万陆军,被定国公轻易消灭。大学士吴东的二十万兵马,在汴梁损失十万,其他十万也在江东被定国公剿灭。自己的这点兵马,哪里够定国公赵辰吃的。
户部尚书杨天才苦笑道:“杨大人,你说的轻巧,现在户部不要说打仗的银子,就连军队的粮草也是不足,长安、洛阳等地的粮仓都是空的,哪里有钱打仗啊!”
这些年,长安、洛阳等地方上也缺钱,这些仓库里面的粮食早就被官员们倒卖到太原、相州等地去了。据说那里有定国公暗地里支持,一年投入数十万两银子。
众人一听又是一阵沉默,朝廷现在已经彻底空了,别说打仗,今年的俸禄都发不下去了,这些人还怎会活啊!
杨太后和乐帝一听,朝廷已经到了如此境况,打又没钱,更何况十有八九还打不赢,不打的话,坐等定国公势力做大,这该如何是好?
讨论了好几个时辰,还是没有商量出任何结果,朝廷上下谁也没有办法。不过如今这种局面,不少官员已经开始起了心思。
如今京城之中,有一些人开始与大理寺卿高国安靠近,据说当年他与定国公交好。也有人开始与老勋贵定国公府接触,这些年老定国公府等勋贵被朝廷打压,几乎都要活不下去。
高国安回到府中,好几位官员正在等着,一看高国安回来了,道:“高大人,今日前来贵府叨扰了!”
高国安看了看外面,然后道:“各位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