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匆匆那年》:一场剪辑的滑铁卢
很可惜《匆匆那年》不是第一部“校园致青春”题材的电影。所以当观众经过《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等等这些先入为主的八零后怀旧大片洗礼之后,对《匆匆那年》的感觉多少会有点“笑话三遍惹人厌”吧。
毕竟相同题材的电影都忌讳看上去大同小异、千篇一律。这应该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所以对于拍摄制作电影的人来说,他们应该要针对这点让这部新上映的《匆匆那年》看上去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才对。然而实际上他们却刚好就在雷同方面做得很扎实。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明显能从片中看到,电影貌似由《同桌的你》的结尾剧情开始无非又回到校园教室,然后历经中学大学好像发生了诸如《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老男孩猛龙过江》里出现过又没太深映像的种种情节,然后我们就看他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打打闹闹吵吵嚷嚷直到最后男女主角的感情最终不了了之,然后电影结束留给观众无尽的话题和无限遐想。总之《匆匆那年》的匆匆青春故事似乎和你我都经历的青春往事也没多少区别。
诚然,这样接地气的剧情多少还在共鸣着广大八零后观众吧。不过当你回味之余,你对这部《匆匆那年》最深刻的印象或许是片中主角们在国足惨败日聚会的撕逼大战,或许是那场尽显主演彭于晏无限激情的高中篮球赛,或许是倪妮演的女主角放纵消沉让在乎她却又无缘厮守的前男友陈寻懊恼暴走、陷入迷惘的黯淡雨夜。等等这些亮点无疑都说明这部《匆匆那年》其实完全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差,而且片中主演们也都是演技不凡、魅力十足的冉冉新星,像彭于晏、倪妮、郑恺、魏晨、张子萱、陈赫等比较起《中国合伙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桌的你》里的周冬雨、林更新、黄晓明、邓超、杨子姗、赵又廷等也差不多能算半斤八两。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你觉得这部《匆匆那年》是在依葫芦画瓢,上映太晚不占先机呢?
我想这完全是剪辑的问题,剪辑是电影的头等大事之一,因为剪辑能够决定着一部电影是化腐朽为神奇,还是化神奇为烂片。相信对业内人士来说,1985年美国金和声公司把日本那部流水账般的《太空堡垒》三部曲重新剪辑再造成精彩而经典的85集长篇电视动画,获得一致好评,这个经典的案例充分展现了剪辑强大魔法。所以这部失去先机的《匆匆那年》想要后来居上、甚至略胜一筹的话完全应该在剪辑上发挥才华。
比如用倒叙把最具本片特色的戏剧冲突在片头首先展现出来,从而彰显出最具本片特色的人物形象和个性。然后再以此引出与其他同类题材片截然不同的故事,试着让观众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不过一切都已注定。这些关于《匆匆那年》的马后炮言论也不过是种消遣吧。这就像假设拿破仑在历经一次滑铁卢之后,再重新指挥一次滑铁卢战役的话,势必将大获全胜。这其中一方面必须是卓越的拿破仑才能让人足够对此感兴趣,而另一方面必须像滑铁卢这般的经典战役才足够令人扼腕叹息。总之简单来,《匆匆那年》可以做为一部剪辑策略很失败的典型范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