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欺负老实商人吗?”
“我钱花了,建房过程不能多嘴就算了,房子买卖价格、资格上还有要求,这要求还不明确?”
“我说过了。”官员丝毫不为所动:“这片地属于主街边上,重要地块,未来要承担咸阳新城脸面的,你们要是觉得规矩太严可以换其他地方的地,是你们自己要死磕这里的。”
几个商人有心想争辩。
可一想到对方代表的终究是朝廷,顿时便落了下风。
官商官商,官永远在商前面。
几个商人走了。
官员又开始接待下一批人,这次是三大行的人,他们也想在这里开店铺。
另一边。
王宫大殿里。
李斯正在对监国的太子扶苏汇报着新城的规划事宜。
已经汇报了两刻钟了……
主要是一些事情可能涉及到一些政治事项和某些贵族,李斯需要做一个全面汇报,哪怕一些他已经处理好的事情也是一样。
位置上,扶苏一边努力记着的同时,心里升出了一丝怨气。
父王又和国师跑出去了,把自己留在王宫里监国。
他本来也想跟出去的,但嬴政一句:你是太子,是储君,我离开了咸阳你就必须待在这,这与是否相信臣子无关。
好家伙,我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啊!
你们一个秦王一个国师跑出去玩,把我摁在这?
这是我该处理的事吗?
以后我当了大王,我也要这么干,跑出去玩的时候把孩子按在这监国……
“报!”
一个官员走了进来,李斯停止了汇报。
这个官员是玄衣卫衙门的人。
“殿下,新城建筑政策引发部分商人不满,一些人已经派人向一些官员报信了。”
什么报信,不就是向自己背后的主子传递信息吗?
可能到了明天,一些官员就会给自己写奏疏说政策有失偏颇、或者不符合实际了吧?
扶苏有些随意的挥了挥手:“记下有哪些人就行。”
“唯!”
等官员走后,扶苏示意李斯接着说。
李斯沉默了一下:“殿下可知那新城建筑政策为何如此?”
“听国师说起过,说是要防止……豆腐渣工程和炒房?”扶苏想了想:“这是什么意思?”
李斯给他解释了一下。
最开始听到这两个词的意思时,他是震惊的。
后世商人居然敢在建筑之事上如此干?
这要是在秦国,哪怕是现在,一旦发现,工程涉事者所有人全家都得完蛋。
如果是以前,那不仅是建造工程的人会完蛋,负责提携这些人的、收了钱的、知情不报的,凡是这利益链条上所有人,不管罪大罪小,只要你相关你却没制止或者举报你一样得完蛋。
还有那炒房。
虽然说房价一直都很贵,尤其是首都的房价。
历史上,许多青史留名的人物,可能蹉跎半生才能有钱买下一套自己的房子。
但房价虚高到是建筑成本的十倍以上甚至更多,此事依旧让李斯感到咂舌……
怪不得虽然推动商业发展却对商人一直没什么好态度,怪不得大王哪怕同意了许多商业政策却每一次都会出台相应的限制措施,怪不得新城建筑政策会那么不近人情不符常理,原来是国师在后世见过了‘罪恶’。
“所以,有时候我挺赞成秦国以前的严刑峻法的。”这是国师的感慨。
而李斯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国师虽然善良,但在某些事情上却比他们还要激进……
扶苏听着李斯的解释,忽然问道:“如今咸阳城内的房价多少?”
“太子说的是哪一地段?”
“平民区。”扶苏强调了一下:“如果一个外郡普通百姓想攒钱住在咸阳要买房的那些地方。”
他说了是百姓,而不是那些贵族、商人或者是读书人。
因为哪怕是一个再落魄的读书人,只要他识字,日子都会过得比一般百姓要好。
李斯思考了一下:“如果从价钱而论,最低的大概在一千钱左右,但这种房很少,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有,可能就某一地带发生过凶杀案后短时间内会出现。”
“正常情况下,五千钱吧。”
“多大的?”扶苏问道。
李斯笑着摇了摇头:“谈不上多大,就一间屋子而已。”
“若是带院子的,那最次也得万钱,若是两进以上的宅院,没有五万是不可能的,至于主街旁的那些宅邸嘛……”
李斯沉默了一下:“大王若是不赏赐臣的话,仅靠臣的俸禄,可能现在都买不起。”
扶苏手都抖了一下。
在官僚体系里,李斯这个廷会官的收入是最高的,可他都这么说……
“咸阳一个普通工人,每月大概也就一百钱左右吧?”
“临时工一百至一百三十钱之间,正式工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之间。”李斯说。
“那再除去日常用度,一个工人能存下多少钱?”
“如果家中只有这一个劳动力的话,一年下来,一个专职工人可能一百多钱吧。”
“一年一百?!”扶苏真吓了一跳。
“殿下,咸阳物价贵啊!”李斯苦笑道:“臣这还是以一个三口之家来算的,还是以专职工来算的。”
扶苏深深的沉默了。
大秦如今的专职工人很少,大部分百姓都只是做着临时工。
而且放眼全国,能来打工的都是少数,许多百姓甚至想做事都做不到。
虽然咸阳是首都,各方面都要贵一些,但相比其他各城,当地百姓的收入和房价、一年结余这些之间的比例,也相差不大吧?
怪不得许多百姓不愿意脱离土地呢,这要是在没有足够钱财的前提下就脱离土地,估计得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