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此刻平壤城的位置被朱砂点了个圈,圈旁还潦草地写着“光海”二字,笔画里带着几分不耐。

“卑职冯懦,参见督师。”他拱手行礼,目光不自觉地落在舆图上——他不日后就要启程赴朝鲜,这张图她在自己房里也临摹过三遍,哪里是山地,哪里是险滩,早已记在心里,可此刻看徐天爵指尖点着的庆尚道一带,还是忍不住皱了皱眉。

徐天爵放下笔,抬手示意他坐:“坐吧,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他亲自拎起桌边的铜壶,往粗陶杯里倒了些热茶,“尝尝,这是去年从云南送来的普洱,放了十年的陈料,你素日里爱喝淡茶,今日试试这个,压得住心浮。”

冯懦双手接过茶杯,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才觉出自己手心竟有些凉。他知道徐天爵找她,绝不是单单要他喝茶——出使朝鲜的队伍已在校场整装,粮草、文书、随行的译官都打点妥当,唯独临行前这一趟召见,是他心里最悬的事。

朝鲜的局势,这半年来蓟辽督师府的密报就没断过,可那些字里行间的隐晦,总不如徐天爵亲口说来得真切。

“督师,”她抿了口茶,茶汤醇厚得有些发苦,却奇异地压下了喉间的燥意,“您找卑职来,是有话要吩咐?”

徐天爵没立刻答,反倒起身走到窗边,掀开竹帘一角往外看。雨还没停,细密的雨丝斜斜地打在庭院里的芭蕉叶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他看了好一会儿,才转过身,声音比刚才低了些:“冯懦,你跟着我多少年了?”

“回督师,四年了。”冯懦应声,心里微微一动。从当年的七品小县令到现在五品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都是徐天爵破格提拔的,从地方到中央,从地方官到中央官员,再到如今被委以出使朝鲜的重任,说起来,全是靠他一手提拔。

“四年啊,”徐天爵叹了口气,走到他面前坐下,“这几年里,你办的事,我没一桩不放心。可这次不一样,朝鲜不是蓟辽,你去了那里,是孤身一人,背后虽有大明撑着,可鞭长莫及。”

他顿了顿,指了指案上的舆图,“你看这光海君,登基十四年了吧?刚继位时还派使者来朝贡,说要'世世臣服大明',可这两年呢?去年冬天女真部在边境袭扰,我让他出兵策应,他推说国内粮荒;上个月我派去的通事官,在汉城待了半个月,连他的面都没见着——你说,他这是对大明不热衷吗?”

冯懦握着茶杯的手紧了紧:“卑职听说,光海君的侄子绫阳君李琮素有贤名,不少朝鲜老臣都向着他,尤其是那些被光海君贬罚的臣子,光海君这两年忙着防内,怕是没心思顾上我大明。\"

“防内?”徐天爵冷笑一声,拿起案上的一份密报扔给她,“你自己看。这是三天前从汉城递回来的,朝鲜的西人党已经在暗中联络忠清道的驻军了,领头的是前领议政李尔瞻的儿子李贵,手里握着三千私兵,就等着找个由头动手。光海君不是防内,是他自己坐不稳那个位子了。”

冯懦展开密报,上面的字是用暗号写的,他跟着徐天爵学过这些,译出来一看,心猛地沉了下去——李贵竟已和朝鲜禁军里的几个将领搭上了线,约定不久之后要趁光海君去宗庙祭祀时起事,要“废昏君,立贤主”。

“督师,这. . . . . .。” 他抬头看向徐天爵,“若是朝鲜真的内乱,我们倒是可以插手一二。”

“嗯,你说得对。”徐天爵点头,脸色凝重,“所以你这次去,不只是要斥责光海君,更要盯着这些反动势力。光海君对大明不忠,可真让西人党推翻了他,新君上台会不会亲大明?李贵这些人,又会不会阳奉阴违?这些你都得查清楚。”

他往前倾了倾身子,目光落在冯懦脸上,语气郑重:“我叮嘱你三件事。第一,到了汉城先去见光海君,不用跟他说太多虚话,就告诉他,大明知道他国内不太平,若是他需要,大明可以派军帮他镇住局面——看看他怎么反应。他若是肯低头,咱们就先帮他稳住位子;他若是还摆架子,你就不用再理他。”

冯懦点头:“卑职记下了。”

“第二,”徐天爵继续说,“你找机会接触李贵为首的西人党。别直接去见他,太扎眼。汉城有个'济生堂',掌柜的是咱们安插的人,你托他递个话,就说大明关心朝鲜百姓疾苦,不愿见生灵涂炭,问问李贵他们要的是什么。是想让绫阳君继位?还是有别的打算?他们对女真部是什么态度?这些都要问清楚。必要的时候告诉他,大明可出兵,支持他们。”

“若是李贵不肯见卑职呢?”冯懦追问。

“他会的,”徐天爵很肯定,“西人党要推翻光海君,缺的就是外力支持。大明虽远,可只要咱们表个态,对他们来说就是底气。你记住,跟他谈的时候,别轻易许诺,只听,只看,把他的话原原本本地记下来,随时给我递密报。”

他指了指墙角的一个木盒,“我让工匠做了个夹层木梳,你把密报写在绢上,卷起来塞进去,让随行的亲兵快马送回来,千万别走驿站,以防泄密。”

冯懦一一应下,心里渐渐有了底。

“第三,”徐天爵看着她,眼神里多了些关切,“照顾好自己。朝鲜不比家里,饮食、气候都得适应,要是生病了,没人能替你。我给你带了些常用的药材,让亲兵背着,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别硬扛。”

他顿了顿,又道:“你年轻,在朝鲜难免有人轻视你。但记住,你是大明的使臣,腰杆要挺直。他们要是敢怠慢你,你就直接回使馆,把话撂明——大明使臣,不是来受气的。真闹起来,我给你撑腰。我正好想看看朝鲜军有几分战力。”

冯懦心里一暖,眼眶有些发热。他低下头,轻声道:“卑职谢督师关心。”

“谢什么,”徐天爵摆摆手,“你是我提拔的人,我不护着你护着谁?”他拿起案上的一枚玉牌递给她,玉牌是暖白色的,上面刻着一个\"徐\"字,“这是我早年在辽东得的,据说能辟邪。你带着它,就当是我陪着你去了。”

冯懦接过玉牌,触手温润,他紧紧攥在手里,只觉得心里那点不安渐渐消散了。

雨还在下,书房里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雨声和铜壶里茶水沸腾的轻响。徐天爵又跟他交代了些朝鲜的风土人情,哪些官员可以结交,哪些人要多加提防,一一说得详细。直到天边泛起暮色,他才站起身:“行了,该说的都差不多了。你回去歇着吧,准备准备还要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