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年初二那场山中奇遇所带来的波澜,并未随着锦旗和感谢信的到来而完全平息。周家姐弟,尤其是周成煜的生活轨迹,似乎被那五个沉重的木箱悄然拨动,驶向了一个新的方向。

春耕的繁忙过后,暑气渐浓。就在周成煜几乎要按捺不住去打听军事夏令营消息的时候,李干事骑着那辆标志性的二八杠自行车,再次来到了周家小院。他带来了参谋长的亲笔信和一份盖着红头文件的正式通知——周成煜被批准参加本年度的青少年军事夏令营,地点就在他们熟悉的那个营区,时间定在七月中旬,为期两周。

接下来的日子,周成煜像上了发条似的。每天除了完成学业,就是雷打不动的体能训练和跟着姐姐周小小修炼那玄妙的内息。他不再满足于在山林间奔跑,而是开始有模有样地练习军体拳,甚至找来废旧轮胎捆扎成负重,在自家后院一遍遍地练习深蹲和冲刺。

周成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在一旁指点几下他当年在民兵训练时学来的匍匐技巧。周小小同样期待。

七月流火,夏令营报到的日子终于到了。周成煜换上姐姐特意用崭新劳动布仿制的“军装”,背上背包,精神抖擞地站在院门口。

周小小仔细地帮他理了理衣领,拍了拍并不存在的灰尘,眼中带着鼓励:“去吧,好好体验,坚持到底。”

营区大门依旧庄严肃穆,但这次的气氛与上次截然不同。

门口聚集了不少来自周边村镇和县城的青少年,脸上洋溢着兴奋与好奇。

在工作人员和战士的引导下,他们排队登记,领取了统一的作训服(虽然是旧的军服改的,但浆洗得十分干净)和简单的个人用品。

周成煜领到的编号是“第七班,09号”。他被分到了一个十二人的宿舍,铁架床,硬木板,薄军被,一切都简洁而规整,空气中弥漫着肥皂和阳光暴晒后的味道。

开营仪式上,参谋长亲自做了动员讲话,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却字字铿锵,讲述着保家卫国的责任与光荣。

周成煜坐在小马扎上,腰杆挺得笔直,听得心潮澎湃。他注意到,站在操场四周负责警戒和引导的战士中,有好几个眼神特别锐利,身姿挺拔如松,气息绵长,一看就是厉害的人物。

这让他更加确信,部队这片天地,远比他想象的更为深邃。

夏令营的生活严格而充实。清晨的起床号刺破黎明,十分钟内整理内务、洗漱集合;晨跑五公里是开胃小菜;队列训练磨练意志;政治学习了解军队历史和传统;军事基础课目如射击原理、地形图判读、单兵战术动作等则让周成煜如饥似渴。

他身体素质本就远超同龄人,又有修炼的底子,无论是体能项目还是需要专注力、领悟力的课目,他都完成得异常出色。

尤其是在一次野外拉练中,他凭借对山林的熟悉和敏锐的方向感,不仅自己率先到达终点,还帮助两个差点迷路的同学找到了正确路线,赢得了教官的公开表扬。

教官是位脸庞黝黑、不苟言笑的侦察排长,姓王,战士们私下都叫他“黑脸老王”。

王教官虽然严厉,但教学极其认真,眼光毒辣。他很快注意到了这个叫周成煜的少年,不止是因为他出色的成绩,更因为他身上那股子不同于普通农村少年的沉稳劲儿和偶尔流露出的、对力量精准控制的痕迹。

一次休息间隙,王教官状似无意地走到正在默默调整呼吸的周成煜身边,低声问:“练过?”

周成煜心里一惊,随即看到教官眼中并无探究只有了然,便老实地点点头:“跟我姐学过一点强身健体的法子。”

王教官没再多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底子很好,别荒废了。记住,力量是用来保护和奉献的,不是炫耀的资本。”这句话,周成煜牢牢刻在了心里。

夏令营的生活不仅有艰苦的训练,也有温暖的时刻。

夜晚的营区,他们会围坐在一起学唱军歌,《打靶归来》、《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嘹亮;听战斗英雄讲故事,那些发生在并不遥远年代的浴血奋战,让少年们热血沸腾又肃然起敬;和战士们一起包饺子、搞联欢,粗糙的手掌和稚嫩的手一起揉面擀皮,笑声传出去很远。

两周时间转瞬即逝。闭营仪式上,周成煜以综合考评第一的成绩,被评为“优秀营员”。参谋长亲自为他颁发了奖状和一枚小小的、仿制的军功章。

握住他的手时,参谋长低声笑道:“怎么样,小煜?黑脸老王可没少在我这儿夸你。这身军装,将来想不想天天穿?”

周成煜用力点头,目光坚定:“想!参谋长,我一定努力!”

带着晒得黝黑的皮肤、更加结实的身体和满满的收获,周成煜回到了家。他变了,又没变。

变的是气质,更加沉稳自信,行动坐卧间有了点军人的影子;不变的是那份纯朴和对家人的亲情。他兴致勃勃地给家人讲述夏令营的见闻,演示学到的队列。

周成业虽然都经历过,但依然听的认真,周小小则在厨房准备大餐。

这次经历彻底点燃了周成煜的从军梦。他不再仅仅是幻想,而是开始有了清晰的规划。

他学习文化课更加用功,因为姐姐跟他说过,在过几年,就会恢复高考,到那时,他是要考军事学院的。

他的修炼也更加刻苦,在姐姐的指导下,对内息的运用有了新的理解,不再是单纯追求力量增长,更注重协调、感知和控制。

他甚至开始有意识地阅读《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上能看到的国内外时事,尝试理解参谋长所说的“现代军人更需要聪明头脑”的含义。

时间在平淡而充实的农村生活中流淌,秋收冬藏,转眼又到了年关。

部队那边偶尔会有消息通过李干事传来,主要是关于那批物资的研究进展。

那些日文文件和地图经过专家破译和实地勘验,不仅确认了多处日军遗留的地下工事和仓库,还意外地揭示了一条当时未被发现的、计划用于渗透和撤退的秘密路线,这对于完善当地的国防工事体系和战备交通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那些武器和通讯设备样品,则让相关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如获至宝,为某些技术领域的逆向研究和创新提供了宝贵思路。金条已按规定上缴国库。

这些消息让姐弟俩都感到欣慰,觉得当时的决定无比正确。

年后开春,一个细雨绵绵的下午,那位曾到访过的文物专家在参谋长的陪同下再次来访,这次还带来了省报的一位记者。专家显得非常激动,说:“周同志,感谢你们教育出这么好的孩子!那些资料太珍贵了,特别是其中一份关于日军某种加密技术的说明文件,为我们破译一批尘封的历史电报提供了关键钥匙,解开了一个困扰历史学界多年的谜团!这不仅是军事上的收获,更是历史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省报的记者详细询问了姐弟俩发现箱子的经过,以及他们的家庭和教育情况。周小小和周成煜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强调这是任何一个公民都会做的平常事。

几天后,省报的第二版刊登了一篇通讯,标题是《深山献宝显忠诚,红色家风育新人——记周小小、周成煜姐弟的爱国事迹》。

文章详细报道了事件经过,着重赞扬了姐弟俩拾金不昧、心系国防的高尚品格。

文章虽未提及空间、修炼等超常因素,但对木箱内容及其历史、军事价值的描述,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周家一下子成了县里、公社的骄傲。公社书记亲自上门表彰,学校开了学习会,周围村镇的人们提起周家,都会竖起大拇指。面对荣誉,兄妹三个表现得异常清醒,因为他们清楚,名声是虚的,本事和本心才是实的。

时光荏苒,两年过去。周成煜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面临着人生的选择。这时,参谋长通过组织程序,正式向周成煜所在的公社和县武装部发来了一封推荐信,推荐品学兼优、志在国防的周成煜报考省军区下属的陆军预备役步兵学校(这是一所培养初级指挥员和专业技术兵的中等军事院校,在七十年代是许多农村优秀青年实现军旅梦的重要途径)。

这封推荐信分量十足。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体检和文化课摸底,周成煜一路绿灯,顺利拿到了报考名额。在参加完统一的招生考试后,他以近乎满分的成绩和极其出色的体能考核表现,被陆军预备役步兵学校录取,专业是步兵指挥。

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轰动了。敲锣打鼓,放鞭炮,比过年还热闹。周爸爸喝了不少酒,脸膛红得发亮,一遍遍地对来道喜的乡亲们说:“这小子,像他哥!像他哥!”周妈妈则一边笑着招呼客人,一边偷偷擦着喜悦的眼泪。周小小为弟弟感到由衷的高兴,她知道,这只是弟弟梦想启航的地方。

临行前夜,姐弟俩坐在院子里聊天。夏夜星空璀璨,虫鸣唧唧。 “姐,谢谢你。”周成煜忽然说。 “谢我什么?” “谢谢你带我修炼,没有这个底子,我可能通不过那么严的体能考核;也谢谢你一直提醒我,力量该用在什么地方。” 周小小笑了笑,望着星空:“路是你自己走的。到了学校,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了。部队不比家里,纪律严,训练苦,人际关系也复杂,凡事多想多看多学,少说少争,但该争的时候也不能软。” “我明白。”周成煜郑重地点头,“姐,你说……我以后能赶上大哥吗?” 周小小看向弟弟,月光下他的眼神明亮而充满渴望:“成业大哥是兵王,是他的路。你走好你自己的路,不必成为谁,成为最好的自己,就是给爸妈和大哥最好的交代。” 周成煜若有所思。

第二天,周成煜穿上崭新的、没有帽徽领章的绿军装(入校后才正式授衔),胸戴大红花,在家乡父老的欢送下,踏上了前往省城的班车,走向他人生的新篇章。

周小小站在送行的人群中,看着弟弟挺拔却仍带一丝稚气的背影消失在尘土扬起的道路尽头,心中充满了感慨和祝福。她知道,山林间那次偶然的发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荡开的涟漪,正悄然改变着弟弟的命运,也或许,在未来某个时刻,会以某种方式,再次与她的命运交汇。

周成煜走后,周家小院似乎一下子安静了许多。少了少年奔跑的身影和嘹亮的军歌声,连空气都仿佛沉淀下来。但生活依旧继续,春种秋收,日子像村边的小溪,平稳而坚定地向前流淌。

周小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修炼和家务中。

她隐隐感觉到,自己体内的能量似乎到达了一个瓶颈,需要更多的沉淀和领悟才能突破。

她不再一味追求力量的积累,而是常常静坐于山林之间,感受草木枯荣、四季流转,将心神与这片生养她的土地更深地融合。

她对空间的掌控也愈发精妙,不仅能更自如地存取物品,甚至能模糊地感知到空间内能量的细微流动。她尝试着将一些带有特殊能量的草药种子在空间内培育,长势远比外界旺盛。

大哥周成业偶尔会有信寄回来,字里行间透着部队的紧张与艰苦,但更多的是保家卫国的豪情和作为一名军人的骄傲。

他得知弟弟也走上了从军路,回信里满是鼓励,还特意寄回来几本部队内部发行的军事基础知识小册子,让周成煜打好基础。

周成煜在军校的生活,通过一封封家书传递回来。初入军校的兴奋很快被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