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燕山奇谭录 > 第142章 关键抉择 部分倒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范阳节度使府那阴森的议事厅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安禄山一心谋划着叛乱,对麾下将领愈发严苛,在朝廷的双管齐下之策影响下,内部矛盾如星火燎原般蔓延开来。几位关键将领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挣扎。

李归仁紧皱眉头,率先打破沉默:“如今这局势,想必各位也都清楚。安禄山行事愈发张狂,全然不顾我等死活,朝廷又步步紧逼,我们再跟着他,恐怕是死路一条。”

崔乾佑微微点头,长叹一声:“李将军所言极是。安禄山为了一己野心,把我们都拖进这危险境地。朝廷开出的条件优厚,若我们此时倒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田承嗣面露犹豫之色:“话虽如此,可背叛安禄山绝非小事。一旦走漏风声,我们的家人都将性命不保。”

李归仁目光坚定地看着众人:“我已暗中与朝廷使者接触,他们承诺会全力保护我们的家人,只要我们协助朝廷平定叛乱,高官厚禄不在话下。况且安禄山如今已众叛亲离,失败只是迟早的事。我们为何还要为他陪葬?”

众人陷入沉思,权衡着利弊。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众人顿时紧张起来。待看清来人是亲信士兵后,才稍稍放松。

士兵低声说道:“将军们,外面风声渐紧,安禄山似乎对军中动向有所察觉,各位将军还是尽早拿定主意。”

李归仁咬咬牙,说道:“不能再犹豫了。我意已决,倒戈朝廷。各位兄弟,愿与我共赴前程吗?”

崔乾佑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李将军,我跟你一起。左右都是冒险,不如拼一把,或许能博个好前程。”

田承嗣思索再三,最终也点头道:“好吧,我也同意。只是此事必须机密,绝不能让安禄山发觉。”

于是,他们秘密与朝廷联络。在一处隐蔽的联络点,李归仁见到了朝廷使者王义。

李归仁开门见山地说:“王使者,我们几位将军愿意倒戈朝廷,协助平定安禄山之乱。但你们必须信守承诺,保护好我们的家人。”

王义微笑着点头:“李将军放心,朝廷一言九鼎,定会保障各位将军家人的安全。不知将军这边掌握了哪些安禄山的情报?”

李归仁从怀中掏出一份密函,递给王义:“这里面是安禄山的军事部署图,以及他的叛乱计划细节。他打算在半月后起兵,先攻打周边几个州县,扩充势力后再直逼长安。”

王义接过密函,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李将军此举,实乃大功一件。朝廷定会铭记各位将军的功劳。不知其他几位将军情况如何?”

李归仁说道:“崔乾佑将军和田承嗣将军也与我同心。我们回去后,会暗中联络其他有意倒戈的将领,扩大阵营。”

王义说道:“甚好。但一切务必小心谨慎,安禄山老奸巨猾,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将军们若有任何消息,可通过这个联络点及时传递给朝廷。”

李归仁等人回去后,按照计划秘密联络其他将领。他们深知此事凶险万分,稍有差池便是灭顶之灾。

在一次私下会面中,李归仁对一位有意倒戈的将领说道:“兄弟,如今安禄山已是强弩之末,朝廷大势所趋。我们此时站对队伍,将来必能富贵。你意下如何?”

那位将领犹豫了一下,说道:“李将军,我信得过你。只是我担心安禄山的眼线众多,一旦事发……”

李归仁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放心,我们行动足够隐秘。朝廷也已做好万全准备,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成功。”

随着他们的努力,越来越多的将领动摇起来。而安禄山,却还蒙在鼓里,依旧做着他的称帝美梦。

在长安,李隆基收到王义送来的情报后,大喜过望。他对张九龄等人说道:“诸位爱卿,安禄山阵营已有关键将领倒戈,还带来了如此重要的情报。消藩形势对我们越发有利了。”

张九龄说道:“陛下圣明。这是天赐良机,我们应乘胜追击,加大对安禄山的打击力度。同时,也要妥善安排这些倒戈将领,让他们发挥更大作用。”

李适之也说道:“陛下,我们可利用这些情报,提前做好应对安禄山叛乱的准备。待其起兵之时,给他来个迎头痛击。”

李隆基点头道:“就依二位爱卿所言。传令下去,密切关注范阳动向,同时对倒戈将领的家人妥善安置,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此时的范阳,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安禄山阵营内部的倒戈之势,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正逐渐瓦解着他的根基。而朝廷这边,正凭借着这些关键情报,精心谋划着下一步行动,一场决定大唐命运的较量,正朝着对朝廷有利的方向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归仁等人继续在安禄山阵营中秘密活动。他们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每一个可能倒戈的将领,耐心地劝说着他们。

在一次酒宴上,崔乾佑趁着众人酒兴正浓,低声对身旁的将领说道:“兄弟,你我在军中多年,为安禄山出生入死,可得到了什么?如今朝廷抛出橄榄枝,我们为何不抓住这个机会,为自己和家人谋个好前程?”

那位将领喝了口酒,沉思片刻后说道:“崔将军,我也对安禄山的作为不满已久。只是此事重大,容我再考虑考虑。”

崔乾佑知道不能操之过急,便说道:“兄弟,你仔细想想。安禄山叛乱,违背天理,注定失败。我们跟着他,只能陪葬。朝廷已承诺,只要我们弃暗投明,不仅赦免我们,还会给予重赏。”

与此同时,田承嗣也在与其他将领进行着类似的交谈。他言辞恳切地分析着局势,让更多将领认识到安禄山的败局已定。

而安禄山这边,虽然感觉到军中气氛有些异样,但却始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他对谋士严庄说道:“我总觉得最近军中有些不对劲,将士们看我的眼神都有些躲闪。你去查查,是不是有人心怀不轨?”

严庄领命后,在军中展开了一番调查。但李归仁等人行事极为隐秘,严庄并未发现任何破绽。

李归仁得知安禄山有所察觉后,心中暗暗警惕。他召集崔乾佑和田承嗣等人,说道:“安禄山开始怀疑了,我们必须加快行动。一方面,尽快联络更多将领倒戈;另一方面,要更加小心谨慎,不能露出丝毫破绽。”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明白。在他们的努力下,又有几位关键将领决定倒戈朝廷。这些将领不仅带来了自己的兵力,还提供了更多关于安禄山的情报。

一位新倒戈的将领对李归仁说:“李将军,我知道安禄山在城外一处山谷中藏有一批备用兵器,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之一。我们可将此情报告知朝廷,让朝廷提前做好准备。”

李归仁大喜,说道:“兄弟,你这情报太重要了。我们马上传递给朝廷。”

随着越来越多的关键将领倒戈,安禄山的势力被大大削弱。而朝廷掌握的情报也越来越多,对安禄山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消藩形势一片大好,朝廷距离成功平定安禄山之乱,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