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曹鼐没有徐谦那种变态的政务处理能力。

毕竟徐家那是家学渊源,徐阁老十几岁时,就已经帮他爹越王处理一些简单的事情,历练出来了。

加之遍布朝中的人脉,让徐谦处理这些纷繁复杂的事情,往往是事半功倍。

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条件。

曹鼐坚持了两天,每天都要到三更半夜,甚至丑时才能下班。

这天,曹阁老终于也顶不住,带着浓重的黑眼圈,找到了朱祁镇。

“陛下,你要不找回徐阁老,要不就扩充内阁吧,再来几个大学士,内阁才能坚持下去。”

小皇帝这几天只感觉内阁送来的票拟时间变成了早上,却没有想到事情这么严重。

杨溥病了之后,曹鼐也累成了这副狗样子。

他的年纪在一众阁老中,还算是年富力强的,可想而知其他人是什么样子。

目睹这种情景,王振这个最坚定的倒徐派,内心也有些动摇了。

他是想敛财,揽权,享受那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前提是那些政务总要有人处理啊。

王振也不是没想过全面插手政务,也曾经暗地里看过内阁送过来票拟文件,简单的道理他还是懂。

无非就是哪里受灾,哪里赈济,这样宏观上面的指导,但凡读过书的基本都会。

但首辅大臣的票拟可不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事。

从徐闻开始担任首辅传下来的习惯,大明越王仗着自己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把详细的方案都写在了上面。

票拟上明确了粮食从哪里调,调完以后,这个地方的粮食还剩多少,能够应付多大的灾害,后续的以工代赈需要多少人手,以什么方式让灾民们都动起来,事无巨细,一一写明,下面人照办就行。

杨士奇和徐谦,这两位首辅能力出众,还能跟得上这种节奏。

但到曹鼐手里,就彻底接不住了。

实在太卷了!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自己没有这个能力,那就让有能力的人站在那个位置。

这就是王振的打算,私下里朱祁镇也和王振商量过。

“王伴伴,首辅职位不可久旷,必须有人承担起来,不知你有什么办法。”

办法?

王振就一个举人,让他哄哄孩子,拍拍马屁,倒是一把好手。

能有什么办法?

要他真有那能力,早就染指披红权了。

这不是徐谦一直盯着,他也怕露怯,才不敢胡乱动作。

皇帝问起来,王振也只能敷衍道:“陛下,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我们可以考虑下曹鼐的方案,扩充内阁。”

其实王公公都可以想象,要是朱祁镇在朝堂上抛出这个方案,会引起怎样的风波。

皇帝也不等了,直接在朝会上把这个方案抛了出来。

也是他刚刚亲政,威望不够,朝堂上能一言九鼎的徐谦,杨溥都不是站在朱祁镇这边。

换了他爹宣德在,哪这么麻烦?

朱瞻基提出方案,徐闻同意,然后就可以推行下去。

这就是君臣相得的高效。

朱祁镇偏偏要培植宦官势力,去争夺权利,和文官集团产生裂痕。

在所难免,所以这种事情只能放到台面上来说。

扩充内阁的方案,本就是曹鼐提出来。

几位内阁大学士都被折腾得欲仙欲死,自然没人反对。

但不出王振所料,朝中群臣有人不满意。

马上有人站出来。

“自永乐年间设内阁始,人数并未有大变动,可见其可满足陛下需求,臣认为,不可随意增加。”

朱祁镇看了眼,说话的是都察院一名御史,乃职业喷子。

这几年,无论朝会遇到什么事情,这厮都得跳出来说上几句。

好在朱祁镇习惯了,听听也就算了。

他关心的还是徐谦的看法。

“徐卿,此举你看如何?”

被皇帝点名,徐谦上前答道:“臣认为可行,自宣德年间南征后,朝廷事务日渐增多,臣任首辅时,已感到力有不逮,曾想过如有人分担那再好不过,故此臣支持扩大内阁人数。”

不管是朱祁镇还是王振,甚至是其他朝臣,都诧异地看着徐谦。

他们也不明白徐大学士脑子里面到底怎么想的。

换作其他权臣,这时候不应该坚决反对,然后和皇权博弈一番。

最后皇帝能后退半步,让自己能够重回首辅位置,继续掌权。

徐谦却反其道而行之,直接一口都同意,让王振准备好的后手都没用出来。

本来在他的计划中,最大的阻力就是来自徐大学士。

徐谦已经让出首辅的位置,自然就可以站在圈外,对内阁指指点点,大家也不能说什么。

其实徐谦想的也没有那么复杂,他就是按照自己的本心来回答,根本就没想过自己还能回到首辅的位置。

只要守住吏部天官这个位置,专心一意地卡住王振极其党羽的上升渠道。

以前有首辅这个位置拖累自己的精力,没有把全副精神都用在吏部上,也让王振钻了不少孔子,以后王公公就没那么好的机会了。

至于内阁,谁爱去谁去。

外界虽然称呼为相,但徐谦却看明白了,那就是去给皇帝作牛作马,当秘书去的。

有天子的信任还好说,那当起来很舒服。

可以现在自家和朱祁镇的关系,当首辅还不如吏部天官舒服,毕竟是六部之首。

既然徐谦都不反对,那其他人也不便说什么,朝堂上很快达成一致,扩充内阁。

正待进一步讨论选拔内阁的标准时,八百里加急直接到了大殿上,就连等朝会结束都等不及。

“长江连续降雨数月,江南多地发生水患,其中湖广,江西等多地出现溃堤,南京六部已经协调过一轮,可灾情严重,急需朝廷援助。”

听闻这个消息,还开什么朝会?

徐闻还在任首辅时,已经制定了相关预案,六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按照原定计划,启动救灾程序。

本就缺额的内阁,此时更是雪上加霜。

人员还没有填充,又要开始协调赈灾,曹鼐根本忙不过来。

他连夜堵住皇帝的宫门,要么加人,要么就等着自己被累死。

原本进行好好的计划变成一团糟,朱祁镇的心里也很不爽。

但非常时刻,容不得他再拖延,处理不及时,怕是又会出现大批流民。

湖广熟天下足,现在洞庭湖,鄱阳湖两地,可是大明的粮仓。

江浙地区完全靠着两地的粮食撑着,可不能乱啊!

那么摆在年轻正统帝面前的,只有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