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双脚轻轻蹬地,身体垂直上升,在空中达到了一个令人安心的出手高度。
他的投篮姿势并非标准意义上的跳投,更带有一丝古典的、教科书般的中投韵味,肘部、手腕和手指对球的控制达到了极致平衡。
他的出手点很高,手腕下压动作柔和而坚定,手指最后离开球时给予了篮球一个完美的后旋。
篮球离开他的指尖,划出一道优雅而平顺的弧线,空心入网,篮网向上轻轻飘起。
整个过程中,利文斯顿的身体姿态始终保持得异常稳定,显示出他核心力量的强大和对技术动作的绝对自信。
轮到雷霆队进攻。
杜兰特在后场就从费尔南德斯手中要过了球,他打算亲自掌控这一次进攻。
他运球通过半场,节奏不紧不慢,但每一步都带着明确的进攻意图。
詹姆斯立刻迎上前来,他降低重心,张开双臂,像一堵移动的墙横亘在杜兰特面前。
詹姆斯的身材比杜兰特更为强壮,他的防守策略很明确,就是利用身体对抗干扰杜兰特的节奏,不给他轻松起步或投篮的空间。
杜兰特在弧顶面对詹姆斯,他没有呼叫掩护,而是选择一对一单打。
他开始运球,连续的胯下运球结合体前变向,他的运球幅度大且流畅,球仿佛粘在手上,试图调动詹姆斯的防守重心。
詹姆斯没有被这些假动作完全欺骗,他的防守经验丰富,脚步移动迅捷,始终保持在杜兰特的正前方,给予持续的身体压力。
杜兰特见无法从正面突破,便突然一个加速,从右侧强突,利用他的长步幅瞬间抢占了半个身位的优势,压着詹姆斯向底线方向推进。
詹姆斯紧紧贴住杜兰特的左侧身体,用强壮的躯干不断施加对抗,试图将杜兰特逼向底线更狭窄的区域。
杜兰特运球到底线附近,距离篮筐约十四英尺的位置,他已经没有太多的前进空间。
就在此时,他猛地一个急停,双脚同时发力,身体借助对抗的反作用力向后漂移,同时高高跃起。
他的后仰幅度非常大,几乎与地面形成了四十五度角,这完全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凭借着他惊人的身高、臂展和核心力量,在空中为自己创造出了投篮空间。
詹姆斯也奋力起跳,他的弹跳和臂展同样顶级,他的手尽力伸向杜兰特的眼睛和投篮路线,试图进行最大程度的干扰。
然而,杜兰特的出手点实在太高了。
就在篮球即将离开他指尖的最后一刻,戴维斯的补防到了。
浓眉哥作为联盟顶级的协防者,从弱侧以惊人的速度横移过来,他如同猎豹般一跃而起,长臂完全伸展,试图从侧面封盖杜兰特的投篮。
他的指尖几乎要触碰到篮球的底部。
这突如其来的额外压力,或许在最后一刻微微干扰了杜兰特的投篮感觉。
杜兰特在空中尽力保持着手型的稳定,将球投了出去。
篮球的弧线看起来依然很正,但在飞行过程中似乎缺少了一点往常的柔和,最终磕在了篮筐的后沿,向上弹起,然后垂直落下,砸在篮筐上,又一次弹起,最终向外弹出。
这是一次高难度的出手,几乎就要命中,但防守者的极致努力收到了效果。
詹姆斯在杜兰特出手后就立刻判断出篮板球的落点。
他落地后没有丝毫停顿,立刻转身,用身体靠住试图冲抢篮板的费尔南德斯,双脚蹬地,高高跃起,在空中用双手将这个防守篮板球牢牢抓住。
他落地时显得非常稳健,双手将球紧紧抱在胸前,手肘向外,形成一个保护圈。
几乎在拿到篮板的瞬间,詹姆斯就启动了反击模式。
他的转换进攻意识是历史级别的。
他没有寻找后卫,而是自己运球推进。
他的第一步爆发力惊人,运球幅度大,步幅宽阔,像一辆开足马力的重型卡车猛然加速。
仅仅两三步,他就已经冲过了中场线。
雷霆队的退防很快,但詹姆斯的启动速度更快,只有伊巴卡反应了过来,从中路快速回防,试图在罚球线附近建立防守位置。
詹姆斯无视了身前试图延误的伊巴卡,他继续加速,向着篮筐直冲而去。
他的决心无比坚定,就是要直接攻击篮筐。
伊巴卡且战且退,在合理冲撞区前站稳了脚步,准备制造进攻犯规,或者至少形成一次强硬的篮下防守。
詹姆斯没有丝毫减速,他迎着伊巴卡的防守悍然起跳,他的起跳高度充分,身体在空中与伊巴卡发生了强烈的碰撞。
伊巴卡的下盘力量极其出色,他试图用胸膛顶住詹姆斯的冲击力。
但詹姆斯在对抗中展现出了恐怖的核心力量和身体控制能力。
他在空中有一个明显的滞空,强大的腰腹力量让他能够在对抗后依然保持动作不变形。
他原本打算直接上篮的右手,在感受到伊巴卡强大的防守压力后,迅速变换手法,改为将球从胸前拉起,一个小幅度的拉杆动作,避开伊巴卡封盖的右手,然后从篮筐的左侧,用一个略带后仰的姿势,右手手腕轻轻一抖,将球柔和地抛向篮板。
篮球带着细微的旋转,打在了篮板的白框之内,精准地反弹入网。
整个动作充满了力量、技巧和决心的完美结合。
雷霆队迅速发出底线球。
费尔南德斯运球过半场,这一次,他们没有再将球交给杜兰特。
亚当斯在左侧低位深处要到了位置,他用宽厚的背部牢牢卡住了身后的乐福。
亚当斯的力量优势非常明显,他张手要球,费尔南德斯看到了这个错位机会,一记高吊球准确地传到了亚当斯手中。
亚当斯接球,他双手紧紧抓住球,背部感受着乐福的防守重心。
乐福虽然体重不小,但面对亚当斯这样纯粹的力量型中锋,他在低位的防守还是有些吃力。
亚当斯开始运球背打,他每一次向后坐打都充满了力量,用坚实的后背一步步向篮下挤压,乐福被迫一步步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