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之矛”那足以汽化行星的能量,在触碰到信息奇点的瞬间,没有被反射,没有被吸收,而是被“解构”了。能量本身所蕴含的“有序”属性(其频率、方向、强度)被信息奇点蕴含的“终极无序”强行覆盖和抹除。
从外部观察,景象无比诡异:那道无比辉煌的“神之矛”,其尖端在触碰到信息奇点炮弹的瞬间,就消失了。
像一条奔腾的大河突然流进了一个无底洞,光芒戛然而止,被彻底吞噬。
那个接触点,成了一个不断向“神之矛”方向推进的分界线。
分界线之后,是依旧炽热的“神之矛”,分界线之前,是一切归于虚无的寂静黑暗。
信息奇点炮弹正沿着光矛,逆流而上,将其存在本身从宇宙中“删除”!
这是一场发生在普朗克尺度上的战争。
“神之矛”试图用近乎无限的能量洪流冲垮信息奇点的结构,用有序淹没无序。
信息奇点炮弹则试图将这些能量流中的有序信息全部解构为无意义的混沌,用无序吞噬有序。
其结果,是相互湮灭。
巨大的能量碰撞没有引发爆炸,而是被转化为无数种随机、短暂且相互矛盾的物理现象,在碰撞点周围极小范围内疯狂涌现又瞬间消失。
砾岩耳边,响起了岚急促的通报声:
“检测到碰撞点诞生了多个微型虫洞,但只存在了0.012-0.025秒便立即陆续塌陷。”
“检测到碰撞点时空曲率剧烈波动现象,引力方向紊乱。”
“碰撞点物质正在经历剧烈的形态变化——在夸克、轻子、能量之间随机变换。”
“这,检测到光速值在此区域发生短暂而剧烈的波动!”
“难道是触发了物理法则的bUG?”砾岩目不转睛盯着屏幕上那片变幻莫测的区域,一边在心里默念道。
如果这片宇宙的bUG区有增殖和扩展能力,自己岂不是亲手毁掉了这个宇宙?
不过,砾岩的担心并没有成为现实。
“神之矛”所有的能量都被信息奇点解构和“浪费”掉了,无法再维持其有序的形态。
而信息奇点炮弹也耗尽了其用于解构和覆盖的“信息熵预算”,无法再继续维持其否定一切的状态。
光芒彻底消失,黑暗也随之散去。
从视觉上看,碰撞点什么都没有剩下。
砾岩不放心,呼叫道:
“岚,检测一下碰撞点,看有没有留下什么东西。”
“已经检测过了,碰撞点没有能量残留,也没有物质碎片和信息辐射,那里,现在是一片绝对纯净的真空。”
砾岩松了一口气,两种足以毁灭星辰的武器,就这样以一种最极端、最彻底的方式,相互抵消、同归于尽,没有对宇宙的其他部分造成任何额外影响。
“砾岩先生,刚才发生了什么?”
克劳狄安的声音,在砾岩耳边响起。
砾岩这才想起她还在场。
花十几秒组织了一下语言,砾岩咳嗽一声答道:
“女王大人,‘神之矛’和信息奇点炮弹,一个是“有”的巅峰,一个是“无”的化身。”
“而它们的碰撞,证明了宇宙中或许存在一种更深层的平衡——极致的无序与极致的有序在顶点相遇时,并不会带来灾难,而是会导致彼此的绝对否定,最终双双归于虚无。”
克劳狄安翻了个白眼,显然对砾岩这套故意神神叨叨的解释不满意。
“检测到目标进入休眠模式,可能是在补充能量。”岚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
砾岩转头看向克劳狄安:“这个弑星者,两次‘神之矛’的最小发射间隔,是多久?”
“理论上是4个小时,不过现在它正处于超载状态,这个时间可能会更短。”
“莺、蔓姝,立即开始执行再次发射程序。”
“不做熵排毒操作吗?”莺疑惑道。
“来不及了,敌人的第一次攻击,很明显是冲着不周号来的,要是我们第二次攻击慢了,不周号被毁,我们就丧失反击能力了。”
“知道了,那就开始吧。”蔓姝不以为意道。
所有的超算节点,再一次进入了满负荷状态。
砾岩看了一下屏幕上的编码进度,然后闭上眼,飞快地在心里计算了一下。
不够,4小时内,肯定无法完成全部的编码和压缩工作。
“女王大人,贵国的计算节点,可以进行算力的动态扩容吗?”
克劳狄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掏出一个通讯器,低声交流了几句。
“你需要扩容到多少?”
“最高上限。”砾岩毫不犹豫道。
克劳狄安点点头,开始飞快地安排起来。
“我们也能扩容吗?”莺在一边小声地问道。
砾岩无奈道:“我们哪有多余的算力,扩不了。”
想了想,又打开麦克风,下令道:
“各单位注意,将武器模块的冷却剂,全部转移到超算节点的冷却系统中。”
目前各星舰上使用的散热技术,叫做蒸发与相变冷却,其本质是利用液体在沸腾,即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大量热量的物理现象。
这个过程中吸收的热量被称为 “汽化潜热” ,其数值远高于液体单纯升温所吸收的 “显热”。
一个简单的例子:
将1克水从0°c加热到100°c需要吸收约 420焦耳 的热量(显热)。
而将1克100°c的水完全蒸发为100°c的水蒸气,需要吸收约 2260焦耳 的热量(潜热)。
所以,相变过程(蒸发\/沸腾)吸收的热量是单纯升温的 5倍以上。这正是其冷却效率极高的根本原因。
而在实际的应用中,采用的是直接接触式冷却,也可以称为浸没式冷却。
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将整个发热电子元件,如pcb、芯片,直接浸没在具有高沸点、低介电常数、化学惰性的特殊液体中。
这些液体不导电,不会导致短路。
元件发热,加热周围的液体。
当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时,便在元件表面最热的地方(热源)产生气泡。
气泡脱离表面,上升至液面,将热量带离元件。
在冷凝器中,蒸气冷凝变回液体,释放出潜热。
冷凝后的液体回落到槽中,完成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