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626章 物资调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更何况,通过这些物资的交流,这些队长们突然发现,用部落的物资来换取其他部落的人口和原材料,要比之前以物换物的交换方式轻松太多。

甚至在有些地方,比抢来的还快。

“陶器和食盐,这两样东西虽然在部落非常常见和普遍,但对于其他部落来说,它们的用处仍旧很大。”

熊洪看着工坊的几个负责人,微笑着说道,虽然他不准备在部落推广商业贸易的行为,但正常的物资交流还是可以的。并且,对于熊部落来说,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换取更多的人口、原材料。

“食盐每个月差不多能产出2000斤,陶器的话,一般的陶锅、陶缸,开窑一次,就有几十上百件。”

熊木对这两个工坊都有很深的感情,毕竟熊部落最早一批的工坊,就是制陶和煮盐,而且是在他手上成立的。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以及明观院的指导,无论是制陶还是煮盐,都有一套成熟的流程,所产出的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高。

“陶器生产起来很简单,食盐的提炼虽然复杂了一些,但只要原材料够,数量也不会少,而这两样东西,可以让他们的饮食发生变化,让河谷诸部节约更多的粮食,我想他们肯定会喜欢的。”

“不错,这两样肯定要带的,而且我还有个想法。”

熊杰作为熊木的徒弟,发明了不少好东西,在部落里也算是“德高望重”,他对熊木的提议自然是赞同的,“可以在三号营地再建造一处制陶坊,就地生产陶器,这样就不用浪费运力,来运送这些笨重的陶器了。”

“而且,也能避免在运送过程中,这些陶器被颠坏、弄破。”

熊洪等人对此表示赞同,当初在吸收完凌河诸部后,陶器的运送的确很成问题,因为陶器毕竟不如金属结实,一个运送不当,就会破损。而且还需要经常更换新的——尤其是没有上釉的陶器,用于装水的时候,使用寿命普遍都不长。

而且陶器使用久了,会越用越脆,一不小心就会破损,所以到现在为止,除了一些装粮食的大缸,煮饭用的陶锅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更换一下。

熊部落现在倒是已经开始用青铜鼎或者锅来烹煮食物,但这些陶器,在各个村子和部落里依旧是最常用的生活器具。

而新建制陶坊也不是没有先例,比如白骨洞营地,当初就在山谷里建造了一处,到现在还源源不断地为白河、貊林、鹿山诸部以及朝阳营地等提供陶器。

“这个想法不错,本部这边的制陶坊,培养了一批制陶匠人,让他们去三号营地,也能就地解决陶器的供应难题,节省下来的运力,可以运送更多的食盐和麻布。”

众人都表示同意,毕竟新建一处制陶工坊,对部落来说好处还是有很多的,最主要就能节省部落的运力。

拿最简单的陶碗来说,运输一百件陶碗,就需要在每个陶碗之间,用粟杆或者干草给隔开,并用麻绳捆紧,防止它们之间互相碰撞,相应的,运送所需要的空间就会增加。

要是运送更大件的东西,不仅要考虑捆扎的方式,还要注意不能颠簸,运输的速度也不能快,非常影响运输的效率。

熊洪拍板之后,新建制陶工坊这件事就定了下来。

“草村紧挨着凌河,也有一座桥梁通往凌河南岸,经过南岸的一处营地之后,再走十几里,就是一号营地,所以草村的位置,现在也变得很重要。”

看过地图后,熊祀也开口说道,“而且草村目前是整个部落提供麻皮最多的村子,既然发现了河谷部落,那麻布、麻绳这些麻制品,也会需要很多。”

“我的想法是,是否可以将本部部分的麻布纺织转移到草村这里,比如说粗麻布的生产,这样一来,生产出来的麻布就可以直接送往三号营地了。”

“唔,这也是一个办法……”

熊洪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熊祀的想法很是不错,也符合熊洪让各个村子和营地发展自己特产的要求,但部落的纺织工坊,涉及到的工序很多,要在这里重新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那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也不比探索队差。

况且,在熊洪的规划中,这几年,草村还是以提供原材料麻皮为主,在其他村子大量种植麻皮之前,他并不准备在草村重新建立一个纺织坊出来。

“熊角,你怎么看?”

看到坐在一旁的熊角,熊洪立马点了她的名,让她来说一说纺织坊的安排。

“族长,纺织坊现在的人手虽然看起来很多,但要处理很多道工序,而且这些纺织工具,制作起来也不是那么简单。”

“熊祀说的办法,听起来倒是可以,节省不少时日,可是从纺织坊现在的情况来看,怕是无法完成。”

熊角面露难色,她倒是想将纺织坊壮大起来,但目前遇到的最大困难,还是在于两点:人手和原料。要是想要在草村新建纺织坊,那势必会影响本部的生产,因为这两点,整个部落都没有多余的,甚至有些工序还缺一些人手。

“不过熊祀说的也是我们接下来想要做的,我觉得,可以不用把所有的工序一次性搬过去,可以一点一点地来。”

熊角略一思考,便想了一个新的办法,既然麻皮处理、梳麻、纺纱、织布、成衣制作这些流程这么麻烦,纺织坊可以先将最基本的材料工序处理给转移过去,就像当初把绩线这个流程,交给东部诸部一样,纺织坊也可以将一些原料处理给分出去。

草村生产出来的麻皮数量很多,意味着原料充足,此地的空间也够大,在这里进行原材料的处理,肯定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比如沤麻、剥麻以及对麻纤维的预先处理,在这里进行准备,自然要比运送到本部再处理要更节省时间。

另外,部落新制成的梳麻机,大大提高了麻纤维变成麻纱的速度,节省下来的人力和时间,就可以在水村进行纱锭的纺织。况且,水村靠近凌河,可以充分利用此地的水流,用水力驱动相关的工具。

等再过两年,本部周围的麻田产出足够数量的麻皮,另外部落的纺织技术更进一步之后,就可以考虑在草村设立麻布纺织坊了。

“你们说的办法的确可行,不过这件事不用太急,毕竟河谷部落是什么情况,我们还不清楚,另外,草村以及部落生产的麻皮数量,还是需要扩大生产,今年的重点不能搞混了。”

熊洪算是驳回了熊祀和熊角的想法,不过也没有说的太绝对,只要能够有充足的劳动力,那也不是不能将部分简单的工序转移出去。

“熊角你可以先挑选一些麻皮处理、梳麻和纺纱的族人,提前培训一下,而熊木你们这边,就需要再制作一些工具。”

“是,族长。”

“还有,你们纺织坊,一个月能生产多少麻布?”

熊祀立马回到,“只要是原料充足,一个月至少能生产出1500匹麻布。”

“好,这些差不多够了。”

熊洪很是满意,想来也是,现在有了梳麻机,又有了水力纺纱车,还有斜织机,布料生产完全不是什么难事。可以说,现阶段的熊部落,在纺织上,基本上达到了最高效。

甚至明观院已经在跟纺织坊共同配合,研究提花机的制作了。

麻布的事情也算解决了,接着,就是牲口的问题。

“对了,熊角,部落现在饲养的羊群也有不少数量了,那些能够产毛的羊,你们有没有在想办法用羊毛来制衣服?”

光是去年,熊巫从草场谷就带回来围猎到的上万头牲口,其中有很多种类的羊群,其中有一部分,毛发很长,在熊洪看来,应该是可以用于羊毛的纺织所用。

在很早之前,熊洪就想过用这些动物的毛发、羽毛等材料,来制作服装和保暖的物品。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成功的如麻布、兽皮衣服、羊毛毡等,失败的就有羽绒服,当然也有羊毛线织成的衣服。

究其原因,这个时代的羊,并不是后世那种具有长长毛发的羊,即便有些羊毛挺长,但还是达不到纺织的条件。

现在最多就是用于制造毛毡,用于帐篷夹层之中保暖。

“现在还没有什么成果。”

熊角有些不好意思,羊毛太短了,而且处理起来太过麻烦,更没有相应的处理工具和器械。

最重要的,是他们经过尝试,无法有效地把这些剪下来处理过的羊毛,跟麻纤维一样,捻成一根根细细的羊毛线。

“没关系,让熊材他们继续喂养,从这些羊中,挑选毛比较长的来驯化繁殖,我觉得羊毛以后总能派上用场。”

熊洪非常笃定,这些羊毛虽然还没办法直接变成衣服穿在身上,但部落的被褥、冬衣、帐篷等填充物,都可以用上,而且随着对羊群的不断培育和驯化,产出的羊毛肯定会越来越长,总有一天,会达到可以纺织衣服的标准。

“那正好说说牲口吧。”

熊洪看过石雪提交的牲口养殖及分布书册,目前部落拥有的各类牲口中,去掉宰杀掉的,大大小小的加一起差不多有个两万头。这些牲口绝大部分是猪、羊、鹿这些取皮取肉的,只有大概三千五百多头马、牛、驴子这些可以提供畜力的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