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之后,解放战争仍在继续。
仅仅不到半个月之后,10月14日广州解放,在此之前,国民政府机构已经陆续迁往重庆。
迁至重庆后,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深感无力扭转局势,于11月初离开重庆飞往香港,很快又以赴美就医为由,前往美国。
到了11月30日,重庆解放,国民政府机构又匆忙西迁到成都。
此时,已经近乎流亡状态,政府机构涣散,能有效指挥的军队也所剩无几。
12月7日,行政院长阎锡山在成都宣布,国民政府迁设台北。
到了12月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在台北举行了迁台后的首次政务会议。
老蒋也终于在12月10日离开成都,飞抵台北。
12月27日,成都解放,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彻底终结。
当然,此时在西南山区和南方沿海地区,还有不少残留的国军,尤其是一些沿海岛屿。
舟山群岛、海南岛也还在国军控制之下。
要肃清这些地区,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另一个位面,直到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5月16日,12万国军从舟山群岛撤往台湾,大规模、成建制的战役才基本结束。
。。。
在中国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之时,战争的阴云也笼罩在朝鲜半岛之上。
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在建国之初,就没有承认过对方,而且双方都主张对整个半岛的主权。
从双方建国开始,就在“三八线”附近冲突不断。
在另一个位面,到1950年6月全面战争爆发之前,小规模冲突就多达两千余次。
早在1949年上半年,朝鲜方面就向苏联提出过想要统一半岛。
但当时柏林危机尚未结束,苏联的重心主要在欧洲。
斯大林对中国的态度,都是希望双方能够接受划江而治,自然也不会支持朝鲜的行动。
即使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斯大林对朝鲜半岛的态度也没有转变。
朝鲜不是中国,没有斯大林的批准,是不敢擅自发动统一战争的。
。。。
东京,小田宅,书房。
书桌上放着一份电文,是刚刚从美国五角大楼神盾局总部发来的。
看着电文上的内容,萧诚不禁叹了一口气。
美国人到底怎么想的,怎么会干这么愚蠢的事!
就在今天,国务卿艾奇逊竟然公开表示,要将韩国划出西太平洋防御圈!
这得是脑子进了多少水,才会出这种昏招?
斯大林不支持朝鲜发动统一战争,最担心的不就是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吗?
美国国务卿的这个表态,必然会让斯大林产生美国不会直接下场干预的错觉!
这不是亲手点燃了朝鲜战争的导火索吗?!
萧诚知道,在另一个位面,斯大林终于在1950年4月批准了朝鲜的计划。
不过,斯大林虽然同意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和顾问,但有一个明确前提,就是避免苏联直接卷入战争,
并且希望由中国来承担主要的军事责任和风险。
因此,斯大林要求朝鲜在正式开始行动之前,也必须先取得中国的同意。
在1950年5月,朝鲜领导人秘密访华期间,教员明确表示,反对朝鲜主动发动进攻。
但朝鲜仍然在6月25日越过三八线,发动了统一战争。
直至战争开始,也没有向中国告知开战计划。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给当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不利影响。
直接打乱了新中国原本的战略布局。
新中国也被迫与西方世界严重对立,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要知道,在南京解放之时,包括苏联大使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外交人员,也随国民政府一起南迁广州。
但美国驻华大使却选择留在了南京。
此时的美国对老蒋的国民政府已经非常失望,其实是愿意与新中国进行接触的。
当然,美国的核心诉求,是希望新中国承认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条约。
尤其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如果新中国愿意继承国民政府时期的国际义务,
美国是愿意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
此时的新中国又不是后世那个世界工厂,当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但无论如何,就算谈不拢,双方也不至于彻底撕破脸皮。
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让中国在战略上非常被动。
苏联和朝鲜严重误判了美国的态度。
战争开始后,美国迅速进行了武装干涉,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在仁川登陆,迅速击退了朝鲜军队。
并且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快速推进,将战火直接烧到了鸭绿江边。
新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直接暴露在了美军的军事威胁之下。
美军飞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边境城镇,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此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原本就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面,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在19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0亿美元左右,钢铁产量也只有60万吨,国力可以说十分薄弱。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原定的经济恢复计划被彻底打乱。
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国家不得不将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资源,大量投入国防和军事领域。
巨额的军费支出,给新中国的财政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
许多原本规划用于经济建设、工业投资和改善民生的资金被迫用于战争。
消耗了大量本来可用于国家建设的宝贵资源。
这场战争,严重影响了新中国的经济恢复进程和发展步伐。
中国的被迫参战,也使得新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关系迅速降至冰点,开始了长期对立。
美国及其盟友,也对新中国推行了严格的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政策。
这导致中国无法从西方世界获得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
让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得极其艰难。
此外,新中国也被长期排除在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外,国际交往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朝鲜战争的最终结果,也还是回到了开战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