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别猜了,你们都是我的卧底 > 第733章 这不是亲手点燃了导火索吗?!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3章 这不是亲手点燃了导火索吗?!

开国大典之后,解放战争仍在继续。

仅仅不到半个月之后,10月14日广州解放,在此之前,国民政府机构已经陆续迁往重庆。

迁至重庆后,国民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深感无力扭转局势,于11月初离开重庆飞往香港,很快又以赴美就医为由,前往美国。

到了11月30日,重庆解放,国民政府机构又匆忙西迁到成都。

此时,已经近乎流亡状态,政府机构涣散,能有效指挥的军队也所剩无几。

12月7日,行政院长阎锡山在成都宣布,国民政府迁设台北。

到了12月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在台北举行了迁台后的首次政务会议。

老蒋也终于在12月10日离开成都,飞抵台北。

12月27日,成都解放,国民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彻底终结。

当然,此时在西南山区和南方沿海地区,还有不少残留的国军,尤其是一些沿海岛屿。

舟山群岛、海南岛也还在国军控制之下。

要肃清这些地区,战争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在另一个位面,直到1950年5月1日海南解放,5月16日,12万国军从舟山群岛撤往台湾,大规模、成建制的战役才基本结束。

。。。

在中国解放战争进入尾声之时,战争的阴云也笼罩在朝鲜半岛之上。

朝鲜半岛上的两个国家在建国之初,就没有承认过对方,而且双方都主张对整个半岛的主权。

从双方建国开始,就在“三八线”附近冲突不断。

在另一个位面,到1950年6月全面战争爆发之前,小规模冲突就多达两千余次。

早在1949年上半年,朝鲜方面就向苏联提出过想要统一半岛。

但当时柏林危机尚未结束,苏联的重心主要在欧洲。

斯大林对中国的态度,都是希望双方能够接受划江而治,自然也不会支持朝鲜的行动。

即使是新中国建立之后,斯大林对朝鲜半岛的态度也没有转变。

朝鲜不是中国,没有斯大林的批准,是不敢擅自发动统一战争的。

。。。

东京,小田宅,书房。

书桌上放着一份电文,是刚刚从美国五角大楼神盾局总部发来的。

看着电文上的内容,萧诚不禁叹了一口气。

美国人到底怎么想的,怎么会干这么愚蠢的事!

就在今天,国务卿艾奇逊竟然公开表示,要将韩国划出西太平洋防御圈!

这得是脑子进了多少水,才会出这种昏招?

斯大林不支持朝鲜发动统一战争,最担心的不就是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吗?

美国国务卿的这个表态,必然会让斯大林产生美国不会直接下场干预的错觉!

这不是亲手点燃了朝鲜战争的导火索吗?!

萧诚知道,在另一个位面,斯大林终于在1950年4月批准了朝鲜的计划。

不过,斯大林虽然同意向朝鲜提供武器装备和顾问,但有一个明确前提,就是避免苏联直接卷入战争,

并且希望由中国来承担主要的军事责任和风险。

因此,斯大林要求朝鲜在正式开始行动之前,也必须先取得中国的同意。

在1950年5月,朝鲜领导人秘密访华期间,教员明确表示,反对朝鲜主动发动进攻。

但朝鲜仍然在6月25日越过三八线,发动了统一战争。

直至战争开始,也没有向中国告知开战计划。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给当时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和不利影响。

直接打乱了新中国原本的战略布局。

新中国也被迫与西方世界严重对立,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面临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

要知道,在南京解放之时,包括苏联大使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外交人员,也随国民政府一起南迁广州。

但美国驻华大使却选择留在了南京。

此时的美国对老蒋的国民政府已经非常失望,其实是愿意与新中国进行接触的。

当然,美国的核心诉求,是希望新中国承认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条约。

尤其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如果新中国愿意继承国民政府时期的国际义务,

美国是愿意承认新中国,并与新中国建交的。

此时的新中国又不是后世那个世界工厂,当然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但无论如何,就算谈不拢,双方也不至于彻底撕破脸皮。

朝鲜战争的突然爆发,让中国在战略上非常被动。

苏联和朝鲜严重误判了美国的态度。

战争开始后,美国迅速进行了武装干涉,并命令其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随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在仁川登陆,迅速击退了朝鲜军队。

并且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快速推进,将战火直接烧到了鸭绿江边。

新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直接暴露在了美军的军事威胁之下。

美军飞机多次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边境城镇,造成了不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此时新中国才刚刚成立,原本就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面,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在195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0亿美元左右,钢铁产量也只有60万吨,国力可以说十分薄弱。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原定的经济恢复计划被彻底打乱。

为了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国家不得不将原本就非常有限的资源,大量投入国防和军事领域。

巨额的军费支出,给新中国的财政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

许多原本规划用于经济建设、工业投资和改善民生的资金被迫用于战争。

消耗了大量本来可用于国家建设的宝贵资源。

这场战争,严重影响了新中国的经济恢复进程和发展步伐。

中国的被迫参战,也使得新中国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关系迅速降至冰点,开始了长期对立。

美国及其盟友,也对新中国推行了严格的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政策。

这导致中国无法从西方世界获得经济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市场。

让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变得极其艰难。

此外,新中国也被长期排除在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之外,国际交往空间受到极大限制。

朝鲜战争的最终结果,也还是回到了开战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