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730章 香江未乱,心战先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30章 香江未乱,心战先至

香江六月,热意渐升,但真正令人窒息的不是气温,而是空气中那股潜伏着的躁动。

城市表面依旧流光溢彩,可在凡星传媒香江总部,深夜的大楼却彻夜通明。舆情战况更新的提示音不停闪烁,几名团队骨干正围绕李晓薇、赵灵和李一凡展开最后一轮分析会议。

大屏幕上显示的,是一组名为“自由桥”的青年社群数据聚合图。在过去的48小时内,这一组织背后的账号群,在社交平台上制造出了一场极具诱导力的情绪浪潮,目标明确——将“表达意愿”引导向“冲击象征”。

赵灵手中捏着一份精要报告:“按照当前热度节奏,明天晚上八点,‘议政广场’将成为情绪集中爆发点。多所高校的自发组织,正私下调配现场音响、标语与引导队伍。”

“动员语言多采用‘最后一次’‘不能退让’‘全民发声’等具有心理刺激效应的词汇,配合历史画面剪辑,构建仪式感。”

李晓薇紧盯着一条视频链接,是某平台热播的短片:一群青年站在昏黄灯光下,仿佛古老剧院中等待出场的演员。字幕写着:“不说话,就会被时代淹没。”

她冷笑一声:“他们不是在做纪实,是在排演。”

李一凡从沉思中抬起头:“他们的剧本太干净,剪去了真实的灰尘,留下的是极化、撕裂、情绪高潮……没人问底层夜班的的哥在想什么,没人在意码头工的失业预警。”

“但这些,才是香江真正的呼吸。”

他声音不大,却让会议室气氛一紧。

“赵灵,‘沉雷’系统的第二层模块可以启动了。”

赵灵点头,语速加快:“我们已联动8家本地平台,切入‘民声矩阵’,并在后台设定十七条‘现实关切词’,优先推送民生、教育、医疗与青年就业话题。”

“另外,我们在FreeZone短视频平台上线了专题《我们这一代》,邀请普通青年讲述成长与失落,并同步点亮‘夜班城市’标签,平衡平台算法。”

李晓薇也紧随其后:“我已与三所高校合作社团达成协议,明晚将同步举办‘青年未来对话夜’活动,场地设在湾仔图书馆、香江科技中心与九龙老街书吧。我们将同步直播,占用信息渠道入口。”

赵灵接话:“通过‘共在感’的构建,打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让他们看到,参与公共议题不等于去广场呐喊,还有另一种表达方式。”

李一凡缓缓点头,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凝望远处那座隐约可见的议政广场。那里明天可能聚集上千人,也可能因一场“叙事干预”而化解于无形。

他记得,五年前重返人间,第一次在香江考察时,就悄然在心中埋下一枚种子。

香江不是棋盘,香江是山河。不能让任何势力,用人为激化的手段,让这里成为撕裂的伤口。

时间缓缓走向深夜。

赵灵带领的舆情引导团队持续监控数据,随着平台热搜的逐步变动,“广场”“集结”等词汇的出现频率正在下降,而“青年就业支持”“高考特辑”“香江夜间经济发展计划”等词汇迅速上升。

此时,在香江理工大学的创意楼下,一场青年音乐对话沙龙正在进行。一位21岁的学生拿起吉他,自弹自唱一首名为《城市凌晨》的新歌。直播间弹幕飞快:

【谁说年轻人不思考?我们在发声,只是不想用呐喊的方式】

【终于有个角度,不需要愤怒才能表达】

【谢谢你们没有放弃建设这座城市的想象力】

另一边,在九龙西的一间老式茶餐厅,凡星旗下的纪录片组正在拍摄夜班工人的真实生活。老李,一名快60岁的电梯维修员,说了一句:“年轻人要闹就闹,但也要知道,把城市修好,比把它砸碎更难。”

这句话,剪进当晚凌晨上传的纪录片中,最终在短短两小时内播放量破百万。

香江的另一种声音,正在穿透层层叙事迷雾,重新浮出水面。

6月9日凌晨,01:30。

李一凡坐在办公室,接到赵灵传来的简讯:

“现场集结控制在预期以下,未触发重点行动预警线。无人试图闯入警戒区域。”

他放下手机,抬头看向窗外夜色中的城市。那些高楼、街道、楼宇之间的灯火,每一盏都藏着某个普通人的生活。

他知道,这并不代表胜利。只是,暴风雨前的天空,终于有一丝曙光透出。

也许,人们正在开始重新选择讲述自己的方式。

而他守住的,不是某个建筑,不是某条街道,而是整个香江的未来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