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740章 接班人的时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夜色如墨,星城市委办公楼依旧灯火通明。

李一凡坐在宽大的会议桌旁,眼神坚定。面前的屏幕上,滚动着凡星投资近五年的内部接班机制试点成果数据——覆盖六个子公司,涉及十四个职能部门,二十七名重点培养对象正在完成“从协助到主导”的转换。

他知道,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时代命题:企业的未来,不止于创始人的个人能力,而是是否具备系统性的“接班机制”。

尤其在马爸爸宣布隐退之后,整个社会将“谁能接棒”这个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

“你不是在交权,你是在交一个组织的生存逻辑。”

这是李一凡这段时间在内部会议中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不是在感性地谈“传承”,而是冷静而精准地推动制度建设。今天这场专题调研,就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凡星体系内部的“可复制接班模型”。

“我们要提供给中国企业家一个现实样本:不是靠血缘,不是靠天命,而是靠结构。”

?

早在2017年,李一凡就启动了名为“b面制度”的接班人试验计划。在他的设想中,b面代表的是企业的“另一种可能”:

A面是传统的企业运营架构,b面是准接班人团队在实际操盘、资源匹配、战略测试中的磨合平台。

起初只是尝试性地在凡星传媒推行,由李晓薇牵头,在三个月内推出“影子管理层”制度,每个战略部门设一名“次责人”全面负责但不越权。

意外的是,仅半年时间内,这些b面成员中有三人迅速成长为正式高管,甚至带来了比原本主责人更具突破性的战略成果。

其中一个案例,是凡星短视频内容部的“冬潮计划”,正是b面项目主导完成的——他们将李一凡提出的“反精英叙事”概念落地为一整套叙事框架,通过快节奏+轻批判+反套路的包装,在2020年q1斩获微博热搜14次,微博粉丝增长超千万。

从此,b面机制在整个凡星体系内部全面推开。

?

但李一凡没有满足于“凡星模式”的内部实践。

2021年初,他通过市委政策研究室提交了一份“关于星城市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制度草案”,主张将“接班人制度建设”纳入市属重点企业年度考核指标。

这一提案在当时引起巨大震动,尤其在传统家族企业中引发强烈反弹。

“你这是在逼我们立太子啊?”

“企业不是国企,干嘛搞那么多体制内的指标?”

面对质疑,李一凡并没有回避。他在多次政企联席会议上强调:

“这不是体制介入,而是风险防范。”

“一个城市最怕的,不是创业者的失败,而是他们成功之后,没办法传下去。”

这番话最终让市里拍板:在星城市范围内,试点推行“企业代际治理能力评估”,由凡星与市工商联联合发起评估模型。

这一制度被财经媒体称为“星城样本”,迅速在南方五大城市引发关注。

?

与此同时,凡星投资也在资本层面进行结构优化。李明杰在董事会内部提出“权责倒置转化机制”,意即让接班人团队在资本结构中获得阶段性表决权和资源匹配权——哪怕他们尚未最终继任,也可以“阶段性执政”。

凡星文化旗下的“神话计划”正是这种制度试验的产物。

当初谁也没想到,一个刚刚加入公司不到一年的年轻策划人,居然敢拿《哪吒重生》这个大Ip做整体世界观构建,甚至跨出了电影、衍生品、沉浸展三个板块。

如果不是“b面机制”给了他空间,这个策划案可能一开始就被“经验丰富”的高管否掉了。

结果呢?

哪吒爆红,项目全年回报率达480%,甚至推动整个中国动画进入新纪元。

?

李一凡把这当作最好的回应:接班不是看年龄,而是看结构有没有给年轻人“试错”的空间。

他知道,星城市在产业体系转型中,最缺的不是创意,而是制度的护航者。

这个时代需要的不仅是创始人,还需要敢于退出权力中心的“设计者”。

“如果凡星可以做到,那星城也能做到;如果星城能做到,那中国也能形成自己的企业代际机制。”

这,就是他的逻辑闭环。

?

深夜,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李一凡坐在办公桌前,打开一个加密文档,标题赫然写着:

《星城代际治理机制试验报告(草案)》

里面是他准备向省委提交的改革建议——建议将“企业接班制度建设”列为未来三年地方产业治理试点核心工程,配合组织、工商、金融三线合力推动。

他不是为了凡星,而是为了那千千万万个像马爸爸一样,将梦想交给下一代的企业家。

不是交人,而是交制度。

不是交情怀,而是交机制。

“接班人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套体系。”

他合上电脑,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是他真正想留给这个时代的,不是一个企业的神话,而是一个可以复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