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749章 权限上行,模式下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49章 权限上行,模式下沉

清晨的风吹动窗帘,天色尚未大亮,李一凡的办公室里却早已灯火通明。

昨夜5G开城的直播仍在网络上发酵,各类新媒体平台、门户网站、短视频账号纷纷剪辑推送。星城市的“智慧治理”理念第一次系统性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甚至连大夏央台都罕见地在晚间新闻里,播出了长达三分钟的专题片。

“你们负责的数据报告定稿了吗?”他没有抬头,手中快速翻阅着信封里的纸质文件。

“还差产业链带动部分的统计,目前由经信局和凡星投资联合拟稿,预计今早九点送到您桌上。”陈晓峰站在一旁,眼神有些紧张。

“让他们别太强调凡星的角色,数据放实,但语气克制。我们不是在宣传资本的胜利,而是制度融合的成果。”李一凡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

“明白。”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透过厚重的双层玻璃,看着初升的朝阳照在市政广场,昨夜熙熙攘攘的人潮已退去,但5G基站上微微闪烁的红光,像是星城市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在悄无声息地运行。

手机震动了一下。

“省委书记来电。”

“接。”

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嗓音:“一凡,中央科技协调组那边刚刚定了,下周三由中组部、工信部和国家行政学院联合召开一个闭门汇报会,星城市的数字治理经验,将作为案例首个登台发言。”

“地点在哪?”

“北京,具体地点还未公开,参会级别很高。”

李一凡没有惊讶,这一步他早就预料到。星城这场5G落地,不是一个城市的科技盛事,而是对全国制度治理能力的试探——一旦成功,“星城模式”将成为大夏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参照物。

“我会准备好。”

“还有一个事。”省委书记顿了顿,“你上一次在省厅提的那个建议,省域范围数字机制联通改革,我看了,很有意思。”

“我原本没指望省里会接得这么快。”李一凡笑了一下,“毕竟,触碰权限层级。”

“权限不是不可以动,而是要动得稳。你别急,先让星城市在机制上跑通,然后逐步向周边五个试点城市扩展。”

“我可以让星城市主导一个联盟,组建机制实验室。”

“你有谁的人选?”

“已有腹稿。科技这块由南大信息院原副院长梁跃清领头,政务系统我准备从省委办公厅借一位常务副主任级别的干部过来挂职半年。”

“名字?”

“刘炜。”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你眼光不错。”

挂断电话后,李一凡坐回办公桌,敲响了桌上的台铃。

“晓峰。”

“在。”

“起草‘机制联动实验室’的筹建方案,成立主体设在星城,以凡星智控为协办单位,但不挂牌,不设独立账号,一切项目资金走市府专项拨款渠道。”

“是。”

“同时,通知市发改委、信访局、政务办、公安、民政……就按我三个月前在闭门会上说的那五个治理场景,全部梳理一遍,每个场景配两名技术员、一名制度官员、一名数据分析师,三天内编组完毕。”

“明白。”

李一凡喝了一口茶,心里一丝激动却从未外露。五年前的那一世,他不过是被裹挟在浪潮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可现在,他亲手搅动了这场浪潮。

而搅动浪潮的真正力量,不在于他有预知未来的眼睛,而在于他有一颗比过去更懂规则、也更敢破局的心。

此时此刻,楼下的一场专题研讨会正在召开。

主持人是常务副市长李志远——他是李一凡在召阳县时的老领导,如今已然成为最信赖的副手。

“星城市将设立‘城市运行机制实验室’,我们目标不是单纯追求技术前沿,而是用制度解决人的问题、用数据建立决策依据,用5G构建一个全新的城市权力执行模型。”

他站在讲台上,语速不快,却掷地有声。

与会的多位区委书记、局长们都听得极为认真。

“李书记的意思是,我们每一个系统,都不仅是配合,而是试点单位本身?”

“没错。”李志远扫视一圈,“这不是口号,是改革。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每一个业务流程都必须暴露在数据之下,每一条制度链条都必须接受模型推演和责任映射。”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管理优化,而是赤裸裸的制度再造。

当天下午,一条信息在中组部高层微信群悄然流转。

“星城市数字治理方案具备示范意义,建议下季度全国政务系统轮训班设置课程模块。”

而另一头,凡星传媒总编室里,一份内部推送的策划正悄然成形:

《重塑权力·城市的第二中枢》

配图,是夜晚的星城市政大厦,和主干道上空漂浮的无人巡航机组。

这一切,远比5G更深远。

而李一凡知道,这场风暴,他才刚刚揭开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