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说为什么把主角老丈人设定这么强大,那么看完这个案子就明白了)
首都,公安部刑侦总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机动组办公室内,
杨欢和戴兵正在台上开着例会。
陆沉转头看了一下,又一下,嘴角含笑的江乐,最终还是抵抗不住内心的好奇心,用手肘顶了顶他,悄声问。
“咋了?中彩票了?这么开心?”
江乐这才意识到,自己脸色出卖了内心想法。
当即用一种可怜的眼神,看着陆沉,轻声问道:“你今年35岁了是吧?”
陆沉愣了愣,点了点头。
江乐叹了口气,“算了,不跟你这种单身狗说了。”
陆沉眼睛睁得大大的,还没回过神来,江乐又插了第二刀,“特别是你这种比我大十岁的单身狗。”
这下轮到陆沉不愿意了,狠狠瞪了他一眼,“你要是说这个的话,就还钱吧!”
“呃......”
江乐嘬了嘬牙花子,往返机票都花了七八千块钱了,自己身上哪里有五千块钱呦?
就在这危难关头,手机屏幕亮了一下,解锁一看,赫然正是苏瑶发来的微信。
“差点忘记了,你这么着急赶回来,回去又是坐飞机,身上肯定没钱了吧?”
“我给你转两万块钱,你先用着,一个大男人在外面,身上怎么能没钱呢?”
“转账信息:”
嗯?
江乐顿时转头看向一脸嚣张的陆沉,来了一副龙王歪嘴笑,“还你就还你!”
“嗯?”
这次陆沉不会了,连忙说道:“你这家伙干啥去了?一回来就这么一副大款模样。”
江乐笑了笑,“佛曰,不可说。”
陆沉白了一眼,“你这臭小子该不会去傍富婆了吧?”
他从上到下打量了一身江乐,白白净净,个头又高,五官帅气,倒是很有做鸭子的天赋。
“嘭!”
一声激烈的拍桌子声音响起,台上的戴兵怒目圆睁,指着江乐和陆沉两人。
“现在是开会呢,你们两个在下面交头接耳大半天,你们想干嘛啊?”
“想要上天是不是?”
“现在散会!你们两个跟我过来!”
其实刚听到拍桌子那一下,江乐和陆沉两人瞬间就坐的笔直,双手叠放在桌面,一副“我是好学生”的模样。
但很遗憾,还是被戴兵骂的狗血淋头。
会后,两人互相瞪了一眼,异口同声说道:“都怪你!”
然后老老实实地低下头,跟着杨欢和戴兵去到了总队长办公室。
两个人非常自觉,进到办公室后,就站在沙发对面,双手紧贴裤边,头微微低着,等待着下一步的“狂风暴雨”。
但两分钟过去了,杨欢和戴兵只有喝茶和点火的声音,没有其他,两人顿时觉得疑惑,偷偷抬起头看了一眼两位大佬。
杨欢这才笑着说道:“行了,先坐下吧。”
有杨大boSS开口,两人才敢坐下,但就算坐下来也是双手搭着膝盖,上半身挺得笔直。
戴兵恶狠狠瞪了一眼他们,“你们两个都是正处级的实职职务了,怎么还像小学生一样,不知道开会吗?”
“要是我没指出你们,是不是还打算说到散会啊?”
两人齐齐说道:“不敢不敢。”
杨欢看着戴兵笑道:“行了,差不多得了,看在江乐和陆沉两人在湘声那边辛苦了大半个月,下不为例就行了。”
“要不是杨部对你们这么好,我肯定叫你们在会场罚站两个小时!”戴兵怒气冲冲说着。
当然,都是假装出来的,这不是为了让杨部当个好人吗?
“咚咚。”
敲门声响起,进来的是总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
“杨部,戴局,张律师到了。”
“快请他进来!”
没多久,工作人员便领着一名身材微胖,穿着黑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脸上带着自然微笑,头上已满是灰白色,年纪应该接近60岁许的男人进来。
杨部和戴兵两人当即起身迎接,“张律,来来来,请坐,先喝茶。”
张律师小跑上前,连忙和杨、戴两人握手,表示感谢。
戴兵作为主人公,自然是要说些开场白,并介绍一下的。
“张律,这位是江乐,粤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
“这位是陆沉,公安部禁毒局总队长。”
接着转头瞪了一眼两人,“你们两个听着,这是张律师,首都一家非常专业的律师机构主任。”
江、陆两人连忙问好。
张律师当即笑道:“非常高兴认识二位,我是张揭,两位如此年轻,就穿上了白衬衫,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聊了一会开场白后,戴兵点燃一根香烟,沉声说道:“把你们两个叫来,同时把张律请来,是为了破一宗案件。”
“当然了,这个案件发生的比较久,是在1994年,那时候,江乐你还没出生呢。”戴兵苦笑了一下。
江乐尝试问道:“是杀人案?还是?”
虽然发生的时间久了一点,但是江乐又不是没有破过这么久的案件,其中更是有27年前的案件呢。
杨欢这时候开口,“不是杀人案,是被投毒致重度残疾的案件。”
江乐点了点头,心里有个大概了。
投毒案放在这个以前那个基本没有监控和互联网的年代里,注定是很难侦破的。
首先是毒物的特性导致溯源困难,因为凶手最起码要做到一点,那就是投放的毒物最起码要无色无味吧?
否则你刚放进人家水杯中,人家还没喝,一闻就闻到了,肯定不会喝下去。
那么无色无味的毒物在日常的环境中是很罕见的。
那个年代,受害者出现症状,送医往往会被误以为是普通疾病,延误了检测和取证时机。
其次是证据链构建难度很大。
投毒多为熟人作案,作案时间和地点非常隐蔽,基本没有目击证人的存在。
毒物的获取来源、投放过程,虽然容易留下模糊痕迹,但时候非常容易被销毁或者污染掉。
最后就是因果关系认定复杂。
投毒案中,嫌疑人与受害者存在复杂的社会关系,需要警方排查大量潜在动机,但动机又无法直接作为定罪证据。
同时还需要排除受害者自身意外中毒、自身用药的可能性。
总结一句话:投毒案对警方的侦查逻辑严谨性,要求非常的高!
(求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