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打铁,封常安带着心潮彭湃的众人,走进了交通枢纽区中。
“你们可能有些人已经猜到了,没错这个前进基地的修建时间,远远早于,你们这段时间里面,一直待着的那个主营区”,一边往里走,封常安一边对着众人介绍,“因为种种原因,哪怕是现在地面已经开设了新的道路,但这条交通枢纽里的地下轨道,依然还是运输物资、进出前进基地的最主要手段”
“刚才应该跟你们介绍过了,这个前进基地,离地面的距离大概在一百五十米,而我们人类在野外的,大部分地下深层建筑,也大概是位于这个区间,你们有谁知道是为什么吗?”
带领着众人前进的封常安,突然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并不算太难,以陈姚他们现在所掌握的知识来做答,也能给出一些比较合理的方案。
郑魏强率先给出了答案,之后其他几人也做出了相应的补充,几人的回答的重点,基本上都是以安全为中心,兼顾着便捷、隐蔽,再加上节约人力物力的使用。
这些回答算是很全面,基本上将,修筑地下建筑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问题,都考虑到了,但很显然,大家的回答并没有让封常安满意。
其他人很显然也是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心中的答案和其他几人相差不大,在这时候说出来,估计结果也是一样的。
在刘智讲出了他的回答后,过了好一会儿,也没有下一个人出言作出回答。
陈姚在这时,也想不出更好的答案,他现在开口回答的话,整体的思路也是和前几人差不多,顶多就是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而很明显,他们前面的那些答案,并不能让封常安感到“满意”。
但也不是说,他什么也没能想到,他总觉得刚才其他人的回答,显得有些片面了,都是站在人类的角度上去思考的,所以,他总觉得,大家的思路中缺少了些什么东西。
明白了众人,可能回答不出他想要的答案,封常安便决定开口,告诉众人,将深层建筑,修筑在离地面150米左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此时,一行人已经来到了交通枢纽的下层区域,而在这里,只有他们这一行人。
“封老师,将前进基地修建在地下一百米左右,除了安全、隐蔽等这些方面的原因外,我想,是不是还考虑到了,对野外生活的御兽,所可能产生的那些影响。
一道女声从队伍后面传来,虽然声音不大,但对于在场的众人来说,都能听得清楚。
走在最前面的封常安,此时脸上终于挂起了笑容,
而他们一行人,在这时也是终于见到了,他们等会儿要乘坐的交通工具。
在前方的站台上,停着一辆样貌奇特的列车,他和陈姚所乘坐过的那种,磁悬浮的胶囊列车一样,是漂浮在轨道上的,同时上面也没有窗户、车门和车轮这些东西
但这辆列车体型很大,外形也并没有,设计成适合快速通行的流线的椭圆形,反而有一种类似客车的感觉,只不过它的外形还是类似椭圆形的。
还有一点,就是这辆列车,它外表的材料,并没有使用那种银白色的合金,反而覆盖着一层,黑色的显得十分粗糙的,类似石料的不知名材质。
“答案我等会儿再揭晓,我们先上车吧”,在列车的中段,此时此时已经裂开了一扇大门,众人虽然好奇这辆交通工具,但在这时,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地抓紧时间上车。
不光是外形,就连车里面的设施设备,也和大巴车差不多,当然除了没有窗户,而且里面座位的形状和摆设,也显得宽敞很多,应该是考虑到了,乘坐人员携带各种装备的情况,还有他们的那些,体型比较大的御兽。
“这个交通工具名叫地行驮兽,我们通常称呼它叫为黑巴车、黑车,它是仿照穿地兽的外形设计的,磁悬浮轨道交通工具”,等众人都做好后,封常安便开口进行讲解,而此时车门开始缓缓的关闭。
就在这时,车身传来了微微的震动,大家也感觉到了一丝明显的加速感,但过了几秒后,这种感觉就变得很微弱了。
“这黑车,最大的特点就是硬,在里面呆着,哪怕是王级的御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它破坏掉,当然,这是真的经过实战检验的,”略微的停顿了一下,封常安继续讲到,“而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隐蔽”
“地行驮兽在运行期间,几乎是不会发出声音,就连能量的流动,也会被限制在很低的程度,再加上外面这条隧道的加持,更是难以被,其他御兽发觉到它的行动,所以我们在乘坐驼地行驮兽时,几乎不会对其他御兽产生影响”
就在封常安讲到这里时,正在认真听他讲解的陈姚,心中突然有那么一丝灵光乍现,他好像抓到了什么东西。
“回到刚才我提出的那个问题,你们对那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对的,考虑的都很全面,但唯独少了那么一点,而那一点,就是对于我们人类,长期在待在野外,进行探索和研究,并与各种御兽和平共处,和谐共生的重要原因”
“就如同田静说的,我们思考问题,可不能仅仅是站在,方便我们人类自己的角度上,还要考虑到那些在野外生活的御兽们,我们和御兽都是大自然中的一份子,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野外,那些御兽们才更像是主人,而我们才是客人”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封常安给众人上了一课,而这一课,应该可以说是,众人真正地踏进丛林深处前的最后一课。
人类在野外进行探索、开发和研究,都有一些必须遵守的铁律,这不但是御兽联盟所制定并强制实施的,更是人类与异兽在千百年来的相处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其中就有一条,明确地指出了,人类在野外的所有活动,必须要保证,不能过多的影响到,周边所生活的那些御兽们,所以在御兽数量比较多的区域,御兽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是不允许修建过多的人为建筑的。
哪怕是得到了御兽们的允许,所修建的建筑,也不能破坏当地的环境,更不能影响到御兽们平常的生活。
而类似前进基地这样的深层建筑,通常建立在离地面150米深的距离,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减少对那些,生活在地底下的御兽们的影响。
对于人类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地表世界,毕竟人类就是生活在地表的生命,对于地表世界的绚烂和精彩,每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所了解。
而地底世界的繁荣程度,丝毫不比地表世界差,地表的浅层,除了大部分植物的根茎和昆虫外,还有那些喜欢打洞的御兽们,和大部分的植物类御兽。
一直到地下十米左右,都是大部分人类所熟知的生命,所生活的环境。
而越往下走,一直到地下一百米左右,环境会逐渐的恶劣,所生活的御兽种类也会大幅下降,同样的,在这块区域所生活的御兽们,要么是已经习惯了地下的小型御兽,要么就是那些实力强大的土系御兽。
而地下一百米到两百米的空间,就仿佛是一条天然的隔离带一样,将地下生活的御兽们,划分为浅层近地生物与深层地底生物。
而在这条隔离带内生活的御兽们,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数量稀少,活动的意愿也会很低,也正因如此,人类才不约而同地将那些地下建筑,修建在地下一百米到两百米之间的这个,天然的隔离带内。
类似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像人类设立的那些,野外的观察站和研究所,都是依托于当地环境进行修建的,光从外表上来看,很难发现他们的位置。
就如同当年一位着名的冒险家所说的,“谦卑,是人类走向自然,与御兽们相处的的第一步”
“其实,大自然也是非常喜欢我们人类的,所以大家在进入大自然的时候,并不需要时时刻刻提心吊胆,放开心胸去拥抱自然中的一切,反而能感受到自然的美”
“当然,以前上课时,我所说的那些故事,那些野外求生时碰到的那些危机,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故事的主人公,疯狂作死的情况下发生的,你们要知道,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
而在这时,这辆黑车也迎来了减速,很显然,他们已经来到了目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