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我做古玩的那些年 > 第252章 当机立断(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乎,虽说和仲坤第一次见面,但是却是通过师父的关系,早就认可了同门的身份,所以华夏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与子同袍,不离不弃,福祸相依。”

所以,自然,我和老孙,仲坤三人的组合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存在。

而颂猜,实际上和我的情况那是大同小异,颂猜的师父和仲坤几十年的交情,加上仲坤救过性命的关系,颂猜自小也就把仲坤视作亲人,反倒是后来雇佣过来的烤婴魔僧李胖子,看似是最容易倒戈的存在。

实际上,李胖子却是十分稳定的一环,首先,对于法术执着到偏执甚至于表态程度的人,对于契约精神的遵守程度同样执着,这就是从事技术行业的专家们的职业操守。

华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语:“不经历生死,怎能看得出人性。”这句话可谓是至理名言,它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极端情况下的真实面貌。

当人们面临生死抉择时,往往会暴露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可能会被各种表象所迷惑,难以看清一个人的本质。然而,当生死攸关之际,一个人的真实性格、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就会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有些人在生死考验面前,可能会展现出勇敢、坚毅和无私的品质,他们愿意为了他人的生命而牺牲自己;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显露出懦弱、自私和冷漠的一面,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安危,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保全自己。

这种在生死边缘的人性暴露,不仅让我们对他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晰的了解。通过观察他人在生死时刻的表现,我们可以反思自己在类似情况下会如何抉择,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总之,“不经历生死,怎能看得出人性”这句话提醒我们,在评判一个人时,不能仅仅依据表面的行为和言语,还需要考虑到他们在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包括后来加入的李翠,也都是和我们一同经历过了生死考验,才真正融入到了我们之中。

反观最后加入的韩段三人,并非不信任,可是,人性两面,最初加入的方式也确是具有一定的不完善之处。

直接以雇佣关系来组建团队,一开始就砸出一大笔钱。虽然在招募成员时已经明确告知他们加入团队后可能面临的危险,但这并不能完全保证他们的忠诚度。毕竟,俗话说得好,“清酒红人面,黄金动盗心”,那些仅仅因为钱财而加入的成员,彼此之间的联系和羁绊往往是非常脆弱的。

尽管敌对方可能不会像我们一样用金钱去收买我们的人员,但谁也不能保证在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些成员会不会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而选择临阵脱逃。那么,这种情况下,临阵脱逃的概率究竟会有多大呢?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所以,李翠开诚布公的直接一句话拍出来,也是直接点明了众人心里的弱点。

一句话,你能干就干,这活有危险,没事儿最好,出事儿就不是小事儿。看上去钱不少,实则,说得好听叫安家费,说的不好听,叫买命钱也没毛病。

买命钱竟然如此之少?难道人的生命就如此廉价吗?实则不然,事实远非如此。

要知道,若你能够战胜重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那么你的生命价值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其增长幅度甚至会呈几何倍数递增。然而,倘若你不幸在完成任务的途中丧命,导致任务未能圆满完成,那么,非常遗憾,你的生命价值便仅止于此,不会有更多的提升。这虽然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道理,但却也透露出些许残酷的现实。

于是,等待屋内静默了几乎十几分钟之后,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道,

“不管他什么目的,咱们的目的不会因为意外发生改变,既然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长白山天池,那么,咱们……”我看了看众人

“明天通过国境线离开华夏,明天去北高丽。”

“啊?不去天池嘛?”韩天志意外道

我摇了摇头,“这里头的事儿,与咱们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而且,这收池人又是试探,又是讨好,又是警示的……”我吐出一口胸中的浊气。

“看上去是想让咱们掺和一脚,但是,没准是让咱们少管闲事呢?”

“兄弟说的是,进可攻退可守,这家伙的水不浅。”韩天志点头赞同道

“还有一晚上的时间考虑,明天咱们离开华夏,我会把地址发到各位的手机里,不过,是否一起,希望大家考虑好。”我眨了眨眼,还是把话说得明白

“这,这有啥考虑的?咱不都说好了嘛,再说,都收了钱了,哪能临阵退缩呢,是吧。”韩天志道

我摇了摇头,“韩兄,开诚布公的说,可能收钱的时候,你们并没有想到,这趟旅程是提着脑袋开始的,钱,是好花,但是命只有一次,还是希望你们再考虑考虑吧。”

“嗨,我说完的话,还不至于自己再咽回来,再说了,都是出马弟子,出马那会儿,就知道,这辈子是最后一次托生,就算是死了也没有下辈子啦,哈。”韩天志打着哈哈道

出马弟子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即这是他们的最后一辈子,如果死了,也不会重新托生轮回,其实是有其背后原因的。

首先,出马弟子通常与仙家有着特殊的缘分和联系。他们可能在某种机缘巧合下被仙家选中,成为其在人间的代言人或媒介。这种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与常人有所不同。

其次,出马弟子在修行和与仙家沟通的过程中,可能会获得一些关于生死轮回的特殊认知或启示。这些认知和启示可能来自于仙家的教导、梦境或其他超自然的体验。

再者,出马弟子可能经历过一些特殊的事件或境遇,这些经历让他们对生死轮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许他们曾经目睹过灵魂的转生或其他与轮回相关的现象,从而深信自己的这一世是最后一世。

此外,出马弟子的信仰和修行方式也可能影响他们对生死轮回的看法。他们可能相信通过修行和与仙家的合作,可以超越轮回的束缚,获得永恒的解脱或升华。

总之,出马弟子之所以会说这是最后一辈子,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修行经历以及对生死轮回的独特认知和信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对于生死轮回这样的深奥问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这也使得这个话题充满了神秘和争议。